“現在更關鍵的問題是,有關特高壓的爭議并沒有消除。同時,就全球范圍看,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這可能會讓有關部門的審批‘變得更為謹慎’。” 8月21日,據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對路透社說,發展特高壓不亞于“中國的一場能源革命”。 “發展特高壓電網不僅是一個技術革新,還實現了遠距離運輸,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且能改善當前中東部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壓力。”張正陵表示,“未來5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建設特高壓電網。”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多次致電張正陵和國家電網新聞處有關人士,但始終未接聽電話。 輸電電壓一般分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特高壓是1000KV(千伏,電壓計量單位)及以上的電壓。一項公開研究稱,1000千伏交流線路自然輸送功率約為500千伏線路的5倍,同等條件下,1000KV交流線路的電阻損耗僅為500KV線路的1/4,且如......閱讀全文
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發展,一直與爭議相伴。從一開始對“特高壓輸電安全性、經濟性”及“相關電工裝備國產化能力”的質疑,到今天主要聚焦于特高壓交流、直流優劣之辯,從未完全止歇。仍在持續中的特高壓交、直流之爭,其實質是電網發展技術路線之爭,關系到我國電網發展的大方向,理應嚴謹而審慎地看待。 交、
6月1日,國家電網公司預測稱,“三華”( 華北、華東、華中)“電荒”將從今夏、今冬蔓延至2012年,甚至2013年。 按國家電網的說法,如果電煤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并且來水偏枯以及出現持續異常高溫天氣,迎峰度夏期間“三華”地區電力缺口將擴大到4000萬千瓦;迎峰度冬期間,“三華”電力缺口約28
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大發展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高度,繼“一帶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是對傳統能源發展觀的歷史超越和重大創新,是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作出的重要
“覽能源業界風云,為決策提供參考”,這是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自2004年初創刊以來所堅守的辦刊理念。每到年終歲尾,我們總要駐足回望,對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國能源界所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全面梳理,并邀請業界專家評出年度能源十大新聞。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推出2014年中國能源十大新聞,這是
“十三五”期間,安徽將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建設創新型經濟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這對加快能源供給結構調整,建設更堅強、更智能、更綠色的電網體系提出了新的需求。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對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將帶來怎樣的變化?地方政府對全球能源互聯網又有怎樣的期待和要求?日前,記者就此
這樣的場景并非只是幻想。 七月的北京,劉爽在下班到家前的10分鐘通過手機開啟了空調。她并不擔心電費——手機上“家庭用能控制中心”顯示,即將接入她家的,是來自歐洲的風電、非洲的太陽能電或者北美洲的風電,選擇哪個?系統已經自動為她選擇了較為便宜的非洲太陽能電,因為現在正是非洲光照最充足的中午……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面對化石能源日漸枯竭和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現實壓力,一場新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電源結構也將在今后幾十年內逐步改變。隨著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電在未來有望成為主力電源,電網的發展也將經歷重大轉型。 推進電能替代 加快電網創新 2009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和創造力,也將對能源和電力工業創新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關鍵要把握時代特征,立足行業實際,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我國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環保發展、友好發展。當前,隨著新能源技
“我宣布,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1月27日,隨著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舒印彪一聲令下,世界上輸送功率最大的直流輸電工程——哈鄭特高壓投運。這是繼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工程后,國家電網公司投資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第三回特高壓直流工程,是國家實施“疆電外送”戰略的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徐芑南 創新要有勇氣和底氣 本報記者 劉詩瑤 創新感言:創新需要勇氣,也需要底氣。勇氣來自于:敢于擔當,敢為人先,敏銳洞察,抓住機遇。底氣來自于:艱苦樸素、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專業基礎;善于探索、善于總結的實踐經驗;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意志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和強國富民的進程中,能源始終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當前,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只有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把能源作為事關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崛起的重大問題,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準確進行戰略定位,科學謀劃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方略。國家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并指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具體到電力(行情 專區)行業,電力體制改革將如何再次破題,電力市場建設路徑選擇將有何新意?為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北京市政協
今日,來自甘肅的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可瞬間送至湖南湘潭換流站……這是8日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技術最近成功應用于酒泉至湖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時的場景。 記者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獲悉,“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項目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云鶴編者的話 從2007年起,本報嘗試約請數、理、化、天、地、生以及工程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當年度本學科領域的進展進行綜述。目的是幫助讀者梳理世界科技發展脈絡,總結其中隱含的規律,并給出趨勢性判斷和評價。學科述評系列文章
能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能源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縮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能源行業十年跨越發展,為新時期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了充沛動力,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10年,能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強。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翻一番,居世界第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127%和214%。石油
能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能源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縮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能源行業十年跨越發展,為新時期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了充沛動力,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10年,能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強。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翻一番,居世界第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127%和214%。石油
當地時間8月26日,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年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開幕式上作主旨發言,闡述了建設跨洲特高壓工程、構建洲際輸電大通道,推動全球能源優化配置的戰略構想。 劉振亞表示,能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能源短缺、資源緊張、氣候變化等問題
12月12日10時30分,在啟動按鈕按下的一剎那,雅礱江的清潔水電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翻山越嶺、跨江過河,直抵2059公里外的蘇州吳江……一個新的時代瞬間開啟:江蘇,從此擁有了第一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每天1億千瓦時清潔水電從四川源源送來。 專線送蘇南
30日在京開幕的2016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上,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發起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正式揭牌成立。這是中國在能源領域發起成立的首個國際組織,標志著全球能源互聯網由理念邁向了共同行動。 來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位能源大咖參與以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為主題的首次全球性盛會,將這一國際社會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目前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電壓等級最高的直流輸電工程四川錦屏――江蘇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全面完成系統調試和試運行,12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據介紹,錦蘇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繼特高壓交流和直流示范工程成功之后,建成投運的第三個特高壓輸電工程,代表了
用5年半時間,我國走過了美國、歐洲15年的風電發展歷程,2012年,我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國家電網成為全球風電接入規模最大、風電和太陽能增長速度最快的電網。 然而,我國風資源集中在“三北”地區,規模大,但這些地區電源結構單一,不具備調峰能力。該如何將不穩定的風能轉換成穩定的電能
用5年半時間,我國走過了美國、歐洲15年的風電發展歷程,2012年,我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國家電網成為全球風電接入規模最大、風電和太陽能增長速度最快的電網。 然而,我國風資源集中在“三北”地區,規模大,但這些地區電源結構單一,不具備調峰能力。該如何將不穩定的風能轉換成穩定的電能
“‘十二五’以來,四川累計外送電量超過5000億千瓦時,但棄水電量也高達450億千瓦時,如不再新增外送通道,預計到2020年四川年水電富余將超過500億千瓦時。” “截至2016年,四川省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水電裝機居全國第一,外送電量不斷增加。但同時,由于水電大規模集中投產、用電增速放
在4月2日召開的2014電力規劃發展論壇上,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并未回避近期爭議不斷的特高壓線路建設問題,而是披露了“五縱五橫”27條特高壓線路的最新規劃進展。據稱,此舉可以更好實現從西部向東中部地區送電。 “煤炭分散化利用或是造成PM2.5污染的元兇。”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何永健昨天表示,煤
本文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為《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撰寫的記錄文章。文中詳盡記錄了我國電網從獨立、分散、多頭、弱小如何逐步建成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艱辛過程。其間經歷了哪些困難?又留下了哪些遺憾?文中首次披露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電網聯通過程中的決策、爭議和探索,包括了新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皖電東送"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高電壓等級、容量最大的首個雙回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代表了我國特高壓技術的最新成就和水平。跨淮河電塔輸電導線安裝是 "皖電東送"工程中難度最大的一個段落。今天上午,跨淮河線路的主體工程將施工完成。 "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輸變
5月15日,在全國政協召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有與會委員認為,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和能源供需區域不平衡這一基本國情,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環境容量對發展煤電的限制,實行大規模“西電東送”和“北電南送”需要加快輸電通道建設,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跨區域輸電技術。 記者從座談會上了解到,預計到2020年,全國發電
能源問題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 劉巍巍 陳剛 圍繞如何化解“用能大市”與“資源小市”的矛盾,江蘇省蘇州市緊緊抓住能源改革這個“牛鼻子”,用清潔、綠色、高效的電能化驅動蘇州的能源結構、用能方式轉型,“蘇州樣板”正在探索中成型。 定下綠色的能源“基調” 在蘇州昆山,全
此臺±1100千伏換流變壓器于今年5月26日在特變電工±1100千伏特高壓生產基地試制成功,一次性通過全部試驗,各項性能指標均優于技術協議要求。王前喜 攝 中新社新疆準東6月27日電 (孫亭文 王前喜)27日清晨,兩臺大功率牽引車將世界首臺±1100千伏換流變壓器緩緩運進國家電網±1100千伏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