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機所提出測量單個阿秒脈沖載波包絡相位新方案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合作提出了測量單個阿秒脈沖載波包絡相位(CEP)的新方案,研究成果發表在9月16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11, 123901 (2013)]。文章首次提出了利用周期量級近紅外脈沖產生的域上電離波包與阿秒脈沖產生的單光子電離波包的干涉來測量單個阿秒脈沖的CEP,這為完全描述阿秒脈沖時域電場和拓展阿秒測量學等領域提供了新思路。 單個阿秒脈沖對研究原子分子亞飛秒時間尺度下的超快電子動力學過程有著重要的應用,如何從時域和頻域上完全描述阿秒脈沖,不僅對阿秒測量學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分析、理解以及進一步控制各種超快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基于FROG型的阿秒條紋技術利用弱紅外光輔助下的阿秒光電離,可以完全重建紅外光的時域電場,以及阿秒脈沖的極紫外光譜相位,但其中存在一個不能確定的常數相位因子,這......閱讀全文
粒子探測器大家族
粒子探測器是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及輻射應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當粒子和探測器內的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某種信息(如電、光脈沖或材料結構的變化),經放大后被記錄、分析,以確定粒子的數目、位置、能量、動量、飛行時間、速度、質量等物理量。按照記錄方式,粒子探測器大體上分為計數器和徑跡室兩大類。 計數器類:
一秒時間有了迄今最精確測量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70.shtm 科技日報北京4月3日電?(記者劉霞)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1日報道,在一項最新研究中,該機構反物質工廠的科研團隊結合銫和反銫原子振蕩并取平均值,對秒進行了迄今最精確的測量并定義為
硬電離源和軟電離源的區別
質譜儀是利用電磁學原理,是試樣分子轉變成代正電荷的氣體離子,并按離子的荷質比將它們分開,同時記錄和顯示這些離子的相對強度。硬電離源有足夠的能量碰撞分子,使它們處在較高的激發能態。其弛豫過程包括硬電離源鍵的斷裂并產生荷質比小于分子離子的碎片離子。由硬電離源所獲得的質譜圖,通常可以提供被分析物質所含功能
硬電離源和軟電離源的區別
質譜儀是利用電磁學原理,是試樣分子轉變成代正電荷的氣體離子,并按離子的荷質比將它們分開,同時記錄和顯示這些離子的相對強度。硬電離源有足夠的能量碰撞分子,使它們處在較高的激發能態。其弛豫過程包括硬電離源鍵的斷裂并產生荷質比小于分子離子的碎片離子。由硬電離源所獲得的質譜圖,通常可以提供被分析物質所含功能
電離(電離常數)和解離(解離常數)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1、電離常數:弱電解質在一定條件下電離達到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以其在電離方程式中的計量數為冪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分子的濃度以其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數為冪的乘積的比值。即溶液中的電離出來的各離子濃度乘積(c(A+)*c(B-))與溶液中未電離的電解質分子濃度(c(AB)
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飛秒強激光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激光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圖片來源于網絡 飛秒強激光誘導的電離電子波包或可重新返回母離子實并與之發生再散射過程,由再散射引起的高次諧波譜
采用時空色散補償技術拓寬單次脈沖測量時間窗口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測控組唐順興、姜秀青等人近期采用時空色散補償技術,消除光柵單次自相關短脈沖測量中由于光柵時空色散引入的系統誤差,將單次脈沖測量時間窗口拓寬至約原來的三倍(同等尺寸晶體)。相關成果發表在[Appl. Phys. B (2019) 12
全飛秒和LDV飛秒的比較
全飛秒技術不成熟,無法個性化切削,術后視覺質量不如LDV全激光近視手術,安全性不如超50萬例的LDV全激光近視手術,目前以LDV為代表的全激光近視手術是主流,且手術費用也比全飛秒便宜很多,全飛秒收費貴、安全性差、術后效果也無法保證,是多花錢還要冒更大風險,太不值得了,強烈建議選擇LDV全激光近視手術
熱電離簡介
氣體電離的機制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當氣體加熱到數千攝氏度時,氣體中分子間的碰撞,就會使其中一部分分子或原子發生電離現象,并且電離度會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這種電離被稱為熱電離或熱平衡電離。 所有的氣體都能發出熱輻射,在高溫下,熱輻射光子的能量達到一定數值即可造成氣體的熱電離。在一定溫度下,氣
電離輻射
例如,核泄漏、醫院的X光透視等都屬于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會破壞人體組織里分子和原子之間的化學鍵,可能對人體重要的生化結構與功能產生嚴重影響。最容易為輻射所傷的身體部分包括腸胃上皮細胞以及生成血細胞的那些骨髓細胞。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我們應該盡量遠離。
酸堿電離理論
酸堿電離理論由阿倫尼烏斯提出,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影響熱陰極電離真空計測量下限的原因是什么?
電子打到收集極上產生軟X射線輻射,離子收集極吸收了軟X射線會產生光電子發射,由此形成的電子電流正好與離子電流方向一致,故疊加在一起,但此電流與壓力無關,當壓力降低到形成的離子電流明顯小于光電流時,收集極的離子流便不再隨壓力變化,即到達測量下限。增大離子流,減小光電流可以使測量下限的拓展。
怎么判斷電離大于水解還是水解大于電離
要根據溶液的酸堿性來判斷是水解大于電離還是電離大于水解。由于酸根的水解使溶液顯堿性,電離使溶液顯酸性,所以如果溶液是酸性,那么電力大于水解,如果溶液是堿性,那么水解大于電離。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1.NaHCO3溶液: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溶液呈堿性;2.NaHSO3溶液:HSO3-的水
今日重磅!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俄亥俄州立大學的Pierre Agostini, 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 Ferenc Krausz 和 法國/瑞典物理學家 Anne L’Huillier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物質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產生阿秒光脈沖的實驗方法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
空間中心取得毫秒脈沖星的高精度天體測量結果
精確測定天體的距離和運動速度一直是天文學的難點。近期,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新技術研究室杜源杰博士與歐洲聯測中心(JIVE)、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等研究人員合作,第一次成功獲得了毫秒脈沖星PSR J0218+4232最高精度的距離和自行等研究成果(圖1),并準確計算出
超強超短激光脈沖的單發對比度測量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超強超短激光脈沖的單發對比度測量上取得新進展:基于對比度降低技術,結合SRSI-ETE方法,實現了109的對比度單發測量;同時提出利用多色光產生,結合sCMOS測量的四階相關法新技術,實現了1010的對比度單發測量。這將為高時間
阿貝比長儀的測量原理和精度
儀器設計要求讀數顯微鏡物鏡的放大率必須為5 倍,這樣,石英標尺上相距為1 mm 的兩條刻劃線,經物鏡成?像在?分劃板上后,其像的間距為5 mm,剛好與固定分劃板上10 個分度的總長度相等,這樣,固定分劃板上的一個刻度格的長度,對應于石英標尺上的實際距離為0. 1 mm。因此二圈螺旋線之分度值為l/
阿貝折光儀測量誤差的因素分析
阿貝折光儀是實驗室常見儀器,借助它們可以了解物質的光學性能、純度、濃度及色散大小等。在科學研究與石油、油脂、制藥、制漆、食品、制糖、日用化工等行業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阿貝折光儀 可以測定出光在照射入物質時所形成的折光率,從而判定這個物質的某些情況,只要是測定類的儀器都會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
阿貝折光儀測量誤差的因素分析
阿貝折光儀是實驗室常見儀器,借助它們可以了解物質的光學性能、純度、濃度及色散大小等。在科學研究與石油、油脂、制藥、制漆、食品、制糖、日用化工等行業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阿貝折光儀 可以測定出光在照射入物質時所形成的折光率,從而判定這個物質的某些情況,只要是測定類的儀器都會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
首次基于傳播效應提出紫外脈沖自注入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7881.shtm 記者10月23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系教授趙增秀研究組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Shambhu Ghimire合作,在拓展固體高次諧波截止能量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基于傳播
刷新記錄!量子態保持時間超過5秒!
據最新一期《科學進展》報道,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取得了量子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他們能夠按需讀出量子位,并將量子態保持完整超過5秒,從而創下新紀錄。此次的量子位由易于獲得的碳化硅材料制成,碳化硅目前廣泛用于燈泡、電動汽車和高壓電子設備中。 “在這樣的時間尺度上保
首次基于傳播效應提出紫外脈沖自注入機制
記者10月23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系教授趙增秀研究組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Shambhu Ghimire合作,在拓展固體高次諧波截止能量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基于傳播效應提出紫外脈沖自注入機制。 10月12日,上述研究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
精密測量院鈣離子光頻標躍遷頻率進入國際次級秒定義
4月14日,國際計量局網站更新了次級秒定義的候選光頻標,鈣離子光頻標首次入選。2021年3月19日,國際計量局時間頻率咨詢委員會第四次采納了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高克林研究團隊研發的鈣離子光頻標的測量結果,并推薦鈣離子光頻標測量結果新增為次級秒定義。 時間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是
我國鈣離子光頻標測量結果成為國際秒定義“候選者”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獲悉,國際計量局網站日前更新了國際秒定義候選躍遷頻率的推薦值,精密測量院研究員高克林團隊研發的鈣離子光頻標所測得的躍遷頻率首次入選。 秒是時間的基本單位。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基于銫原子躍遷的新的秒定義,但隨著光頻
物理所碳化硅晶體產生中紅外飛秒激光研究獲進展
中紅外激光(3-5μm)在環境監控、氣體分子識別、相干斷層成像、軍事等領域有著重要應用,特別是近年來在高次諧波產生單個阿秒脈沖的研究中,由于周期量級中紅外飛秒激光能獲得更高截止能量的諧波階次,有望獲得更短的阿秒脈沖和更高的時間分辨率,因此倍受人們的青睞。但受限于激光增益介質,目前較難在室溫下直接
全飛秒與LDV飛秒激光有什么不同
1、全飛秒技術不成熟,無法個性化切削,術后視覺質量不如LDV全激光近視手術,安全性不如超50萬例的LDV全激光近視手術(全飛秒無法二次手術,出現問題無法彌補,LDV全激光近視手術沒有此類問題)。2、目前以LDV為代表的全激光近視手術是主流,且手術費用也比全飛秒便宜很多,全飛秒收費貴、安全性差、術后效
從投稿《自然》到發表用了兩年多!一作感觸頗深
2020年6月24日,一篇關于水中電子阿秒電離問題的稿子投遞到Nature編輯部。論文作者們原本以為很快會被接收,然而,卻陷入了漫長的等待。 論文經歷了三輪審稿,該科研團隊對審稿意見的回復竟累計長達99頁。最終,在今年6月28日,論文被Nature接收。兩周后,論文以加速預覽形式在線發表。
“眨眼睛”的星星:探秘脈沖星
20世紀60年代,當第一顆脈沖星CP1919被發現的時候,很多人懷疑那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因為它太過規律,每隔1.337秒都能收到它發出的信號。如今,我們已經知道,脈沖星是自轉并具有準直的輻射束的中子星。因其許多不可思議的性質,有很多潛在的應用,比如用于星際旅行的導航。現在,科學家們對脈沖星的
軟電離的定義
由于離子化所需要的能量隨分子不同差異很大,因此,對于不同的分子應選擇不同的離解方法。通常稱能給樣品較大能量的電離方法為硬電離方法,而給樣品較小能量的電離方法為軟電離方法,后一種方法適用于易破裂或易電離的樣品。“軟”是相對于最常用的電子電離EI而言。采用軟電離技術容易獲得能指明相對分子質量的準分子離子
非電離輻射
與電離輻射相比,非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要弱很多,但是也不能夠忽視。如果接觸過量的非電離輻射,或者長期接觸強的電磁波,也會對人體的精神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等產生影響。例如日常我們接觸到的電腦、手機、家電產生的電磁輻射都屬于非電離輻射。孕婦、老人、兒童以及抵抗力低的病人,由于其自身免疫力不同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