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從諾貝爾科學獎看我國科學界的短板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日前揭曉,中國科學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學類獎項。早在2001年,楊振寧曾預言,20年內,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肯定能有人獲獎。而今,如何看待這一預言?我國自然科學領域何時能實現零的突破? 諾獎與國家整體科研實力密切相關 去年莫言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公眾對于中國人沖擊諾貝爾科學獎的信心有所提振。對于國人之于諾貝爾獎的這種急切的渴望,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教授認為,這種關注可以理解,但不必太過。 “一個國家獲諾獎者越多,表明這個國家對國際科學群體大家庭的貢獻越大。但諾獎僅是國家實力的標志之一,有的國家偶爾出現一位諾獎獲得者,并不意味該國科研實力有多強大,例如巴基斯坦。”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該關注國家整體科研實力,實力強大,諾獎獲得者自然會不斷涌現。 “科研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欲速則不達。一項研究成果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得到驗證和認可。”長江學者、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教授說,縱觀歷年諾貝爾......閱讀全文
諾貝爾獎得主阿龍:科研就像馬拉松
從開始認識微生物領域到獲得諾貝爾獎,阿龍與醫學的親密接觸已經超過40年。在阿龍看來,堅持科研,就像堅持一場馬拉松比賽,只不過這一堅持可能需要20~30年才能有所成就。 休閑西裝、深藍色毛衣加一條少許褪色的牛仔褲,足蹬一雙黑色運動鞋……這就是阿龍·切哈諾沃的全部裝束,單從衣著,你無論如何想不到眼
《諾貝爾獎的啟示》出版:從諾貝爾獎看我國的科學研究
《諾貝爾獎的啟示》,呂淑琴、陳洪、李雨民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價:48.00元 諾貝爾獎已走過百年歷史,在獲獎的幾百名科學家中,中國本土無一人上榜,這不能不成為國人心頭之痛:中國離諾獎到底有多遠?與此同時,也有人發出質疑——諾貝爾獎對中國真的重要嗎? 在《諾貝爾
諾貝爾獎背后的爭議、誹謗和科學
如果預測可信,那么這將是一個喧囂的諾貝爾季節。 每年,諾貝爾獎預言者都會在10月初結果正式揭曉前對誰會獲獎做出預言。今年的預言逐漸演變成了爭議性的問題。一些人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是潛在獲獎贏家,該技術提供了相對便捷的基因編輯方法。在物理學領域,相關預測紛紛聚焦激光干涉引力
科學大家|紀念霍金:沒得諾貝爾獎卻是最偉大科學家
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當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在這里不打算重復那些經常被傳來傳去的老生常談或者以訛傳訛,而是希望向公眾盡量清楚準確地介紹一下霍金的實際成就。 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 霍金在
2010年諾貝爾獎科學獎項揭曉日期確定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9月21日宣布,它將于10月4日公布今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名單。 根據記者當天收到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電子郵件,2010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名單定于當地時間10月4日上午11時30分宣布,宣布地
今年諾貝爾獎科學獎項10月上旬揭曉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21日宣布,它將于10月4日公布今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名單。 根據記者當天收到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電子郵件,2010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名單定于當地時間10月4日上午11時30分宣布,宣布地點仍為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諾貝爾論壇大廳。 瑞典皇
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揭曉
2015年菠蘿科學獎在杭州揭曉,共有9個獎項。這是菠蘿科學獎的第四次亮相。頒獎現場 醫學生物獎:有血緣關系的猴子長得更像 獲獎者:鄭州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學研究所路紀琪教授團隊。 路紀琪教授團隊用五個月時間,為太行山三個母系的26只獼猴拍攝了一系列面部的照片,并運用數學方法進行了面部相似度
《科學新聞》:“天山”上的科研
科研人員對于科學的執著和熱情,使得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的阻礙都可以克服,他們堅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進行與地域特色契合的研究。 中石化集團公司西北石油分公司部署在塔里木盆地沙漠的重點探井 張利莉教授在剛剛過去的半年里可謂是小有收獲:她所承擔的“973”預研項目——“新疆連作棉田土壤
深圳又添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
又一家由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實驗室落戶深圳。13日上午,廣東省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深圳市長許勤和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藍光LED與藍色激光發明人中村修二,共同為深圳市中光工業技術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實驗室揭牌,馬興瑞向中村修二教授頒發了研究院榮譽理事、學術委員會主任、中村
“中國版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四院士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Future Science Prize)是由華裔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置“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于2016年首次頒發。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臺灣)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