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茶葉博覽會23日在山東濟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在此間表示,中國茶葉的質量安全問題80%是因為農藥殘留超標。 在2013年中國茶葉博覽會茶產業高層論壇上,陳宗懋著重談到了食品安全特別是茶葉的質量安全問題。陳宗懋在論壇上披露,中國茶葉的質量安全問題80%出在農藥殘留上。陳宗懋說,茶葉中農藥殘留不僅可能引起慢性毒性,也會引起急性中毒,特別是對兒童的危害性更大。 陳宗懋介紹說,茶葉中農藥殘留允許標準(MRL)每20年降低1個數量級(10倍)。雖然標準一直在提高,但中國茶葉的農藥殘留卻下降明顯,陳宗懋表示,中國茶葉出口中,因為農藥殘留超標查出問題的占比已由上世紀80年代的82%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 在談到中國茶產業現狀時,陳宗懋表示,中國茶產業可持續發展仍然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陳宗懋介紹說,中國茶葉單產量雖不高,但種植面積增長過快,使總產量高于總消耗量(國內消費和出口)。陳宗懋認為,中國茶產業可......閱讀全文
繼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實施后,今年4月初,歐盟茶葉委員會(ETC)再次提高了歐盟及德國茶葉新農藥殘留標準。農殘標準的不斷提升,對我國茶葉出口企業提出巨大挑戰。如何破解“農殘之困”?目前,一些茶葉出口企業已開始在茶源、茶農、農藥管理等環節提升自身的應對能力。 &
農藥殘留的測量工作已經在各種食品檢測中運用純熟,在食品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農殘檢測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農殘儀的應用也逐漸普及,然而在茶葉生產中,我們對于農藥殘留檢測的了解有多少呢? 隨著我國加入 WTO 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葉食品的安全問題日益受人們所關注。尤其是歐盟提高
稱取五種茶葉樣品放在提取瓶中浸泡。 快速檢測儀讀出多個茶葉的農殘抑制率數值。 喝茶,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習慣。不過,對于茶葉中是否會有含量很高的農殘,泡的第一杯茶到底應不應該倒掉,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新京報記者為此近日隨機選擇5種茶葉樣品,由從事食品快速檢測研究的北京智云達科技有
茶葉農殘問題一直是愛茶人士關注的重點,因為它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各國對于茶葉農殘都有著各自嚴格的標準,如果茶葉農殘含量不合格則會嚴重影響茶葉的出口貿易。因此,為了能夠打破茶葉出口貿易的阻礙,必須要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量,并經常檢測茶葉的農殘含量,避免茶葉出現農殘超標的可能。我們可以使用茶葉農殘速測卡來檢
8月25日起, 歐盟正式提高對中國茶葉的農藥殘留(以下簡稱“農殘”)檢測標準。 面對被省外同行稱為“歐盟最嚴農藥殘留檢測”的新指令,不少浙江出口茶企卻表現淡定,且頗有底氣。 “影響不是很大。”浙江新洲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老總石利華昨天告訴記者,“今年出口量保持平穩,沒受什么影響”。 底氣足的并
日前,茶葉農藥殘留檢測又有新動向,記者獲悉,蘇州、信陽、廣東等地發生多起茶葉農殘超標事件。 據蘇州食品安全辦公室此前公布,有4個批次的茶葉因為三氯殺螨醇超過標準值,被判為不合格。信陽市發現有多個茶葉產區存在過度使用農藥的現象,而廣東省農業廳則在日前對全省部分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情況的抽檢中,發
喝 茶是很多人每天的習慣。但日前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消息顯示,59個測試樣品中18個不合格,問題集中在污染物超標、虛標等級等。而記者調查還發現,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一些名茶,如大紅袍、茉莉花茶,不少都是拼配而成,其原料配比成謎。權威發布 三成檢測茶葉樣品不合格 日 前,北京市消協工作人員分別在市
12月15日,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志媒體發布了《中國藥典》2020 年版編制工作最新進展》一文,透露了2020年版藥典的修訂情況,544個植物藥,建立了重金屬、農殘通用標準。 早在今年8月16日,國家藥典委發布《0212 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公示稿》,擬對植物類藥材全面進行檢查重金屬及有害元素(鉛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茶葉安全。最近,一則“用金魚檢測茶葉農殘超標,結果毒死小金魚”的視頻在朋友圈廣泛傳播。 在視頻中,分別用三個茶杯放置了晾涼的綠茶、花茶和黑茶,逐一放入金魚。剛開始,金魚進入綠茶和花茶后,快速的在杯中游來游
近日,網上不少公眾號轉發了題為“中國98%的茶都有農藥殘留,各大茶葉品牌紛紛躺槍”的文章。文中稱,目前中國市面上的茶葉大都噴灑農藥,因此“喝茶等于喝毒”。事實果真如此嗎?茶葉上“噴灑了農藥”與“農殘超標”是同一個概念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和國際
我國是茶葉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國家。如今,飲茶已風靡全世界,客來敬茶,已成為世界人民交友待客、增進友情的媒介,日益深入民心。 近些年來,茶葉的貿易摩擦時有發生,歐盟、日本等很多國家加大了對茶葉中農殘的檢查力度,并不斷更新了更為嚴格的限量標準。例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新規針對茶葉進口,對設限以外的農
農殘檢測儀(農殘速測儀、農殘儀)廣泛應用于蔬菜、水果、茶葉、糧食、水及土壤中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毒含量的檢測,特別適用于農業基地和專業戶采摘前速測,農貿批發市場、蔬菜配送中心現場速測,超市、菜場、酒樓、食堂、家庭果蔬加工前速測。另外,農殘檢測儀(農殘速測儀)還適用于農產品無公害監督檢測中心、
我國農藥殘留檢測的傳統檢測方法,主要是色譜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生物酶抑制率法等。近年來,以有機磷農藥抑制膽堿酯酶活性為原理發展起來的速測卡、速測儀等農殘檢測方法在我國蓬勃發展,遍及生產基地、農貿市場、超市及監督部門,已成為我國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的主流技術。本研究采用農藥殘留速測儀對湖南漢壽地區市售時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隨著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新國標,如GB 23200.113-2018、GB2763.1-2018等,在標準的制訂過程中,著名儀器及方法等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如安捷倫科技,同食品安全行業專家一同協作,助力標準和方法的研制。2019年4月11日,“第十二屆
注:“中國標準”數據來自我國4個國家標準和3個行業標準;“日本標準”根據日本相關部門公布數據;檢出殘余量數據來自該環保組織的農藥調查報告。18份茶葉樣本中,最少的含有3種農藥殘留,最多的含有17種,種類共計29種。 制表:蔡華偉 近日,某環保組織發布茶葉農藥調查報告,質疑國內9大品牌
歷時5年制定的香港版農殘檢測標準來了。8月起正式實施的《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以下簡稱《規例》),對584種(類)食品農產品中的360種農藥制定了7083項殘留限量標準。 浙江是供港食品農產品大省。去年,經浙江檢驗檢疫局檢驗的供港食品近萬噸,貨值8000萬美元,主要為酒類、水產品、茶葉、火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但中國茶葉出口卻始終遭遇各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的“綠色壁壘”,成為茶葉外銷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國內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地之一福建福州市農業局副局長陳文輝日前對媒體表示,這些“綠色壁壘”甚至一年一變,歐盟、日本等地的茶葉農殘檢測標準指標之多、變化之快,使得茉莉花
菠菜農殘超標、韭菜農殘超標、西瓜農殘超標……,甚至某些號稱“純天然有機蔬菜”的產品,經過農藥殘留檢測儀的測試,仍是農殘超標產品。一直以來我們總是使用農藥,幫助農作物消除病害、蟲害危機,對農藥造成的危害卻不夠重視,要知道農藥的使用與食品安全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不重視農藥使用量,不重視農殘含量檢測,等我們
2016年2月22日,美國環境保護署發布法規,將茶葉中吡丙醚殘留限量由以前的0.02ppm增至15ppm,限量標準放寬750倍。法規號為:EPA-HQ-OPP-2011-1012 FRL-9941-38,該項法規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它生效實施對我國茶葉出口美國是一大利好。 長期以來,“農藥殘留”
農藥檢測儀器在生活中應用地非常廣泛,它檢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速測卡法,另一種是酶抑制率法。 方法一:農殘檢測卡法是利用速測卡中的膽堿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紅色)水解為乙酸與靛酚(藍色),而有機磷或氨基甲酸脂類農藥則對膽堿酯酶有抑制作用的特點,通過顏色變化,判斷樣品中是否存在高劑量的
你喝的茶葉是否有農藥殘留?日前,深圳市品質消費研究院發布了茶葉農殘專項測評報告。據報告顯示,參與此次抽檢的32款茶葉產品所測項目均符合食品安全國家強制性標準。其中,20款茶葉產品測試達到本次檢測的285項農殘限量要求,包括4款綠茶、9款普洱茶、4款紅茶及3款烏龍茶,其中普洱茶整體表現最佳。 此
如何對越來越復雜的樣品基質進行痕量分析及其樣品前處理已成為業界的一大挑戰。為了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人口需要,食物產量需要很大的提升,這也導致了多種農藥的使用。但農藥的施放有時并非完全合理,有時農產品本身不需要,也會被施放,所以檢測工作者必須不斷改善檢測技術,對越來越多的農藥進行痕量檢測。而此時多
香港特區政府歷時5年制定的《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以下簡稱《規例》),將于明日起正式實施。 記者從浙江檢驗檢疫局獲悉,我省是供港食品農產品大省,新政實施后,將對供港食品農產品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如導致貿易成本增加、企業產品被通報的風險增高、部分食品可能因達不到規例要求而被限制甚至取消供港。
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普洱茶節”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說,中國茶葉農藥殘留超標威脅茶葉質量安全,制約出口消化過剩產能,應注意茶葉生產綠色防控。 陳宗懋是茶界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茶葉農藥殘留研究領域。他認為,目前中國茶產業出現產能過剩、質量安全不過關、勞動力短缺、消費
近日某國際環保組織發布的一份關于茶葉農殘的檢測報告再次把茶葉行業推到食品安全的風口浪尖。昨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官網發布《幾點意見》表態,指經比對該組織發布的《報告》中檢測的茶葉樣品全部符合現有國家標準,針對該檢測結果,協會將“邀請相關機構及專家進一步調查、分析”。 4月
歐盟茶葉委員會的新標準增加了啶蟲咪等10個農殘項目,并更新了其他10個農殘項目的新限量。更新后的歐盟及德國農殘項目共計227項,其中207個農殘項目的標準限量為目前儀器最低檢測底線,占91.2%。經初步分析,新增加的農殘項目中對我國茶葉影響最大的為啶蟲咪,啶蟲咪作為一種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
海青鎮是黃島區內茶葉生產銷售最大的鄉鎮,每年都有大量的鮮葉和成品茶流入市場,茶葉生產企業、小作坊數量多,生產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大、質量問題不好掌握,特別是農殘問題不僅是喝茶愛好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我們食藥監管人員將要解決的困難。為了讓群眾喝到放心的海青茶,我所組織并實施了對全鎮大中型
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7月共有9條流言上榜。 1. 疫苗可以不用接種 流言: 疫苗總“出事”,最好不要接種疫苗。 真相: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
4月初,山東青島發生一起10余位市民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西瓜而住院的事件,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然而時間過了兩周多,“問題西瓜”產地海南省萬寧市有關方面,仍未就何以會出現這種問題給出一個令民眾滿意的解釋。目前至少有3個疑問有待解答:已被禁止多年的劇毒農藥到底來自哪里?“問題西瓜”是如何突破層層監管
根據歐盟發布的指令,從10月1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采取特別控制措施。這個新規讓不少浙江茶業企業感到壓力。今天下午,杭州嘉盛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明對筆者說,歐盟新規主要是加強了農藥殘留項目檢測,受此影響,茶葉出口檢測成本將會大幅增加,一些出口企業可能無利可圖。 筆者從寧波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