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市場中,旗魚等深海魚價格直往下掉。(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日前臺灣傳出深海魚含汞訊息,稱食用過多深海魚恐致汞中毒,漁民生計已大受影響。宜蘭縣議員昨天批評說,深海魚含汞數據值得討論、質疑,也未說明捕撈海域,卻讓旗魚等深海魚價格腰斬,連非深海魚種也受牽連,深海魚含汞報告已“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縣議員林棋山說,南方澳大利亞捕撈的深海魚占生產量70%,食安問題連環爆后,讓深海魚含汞事件被放大檢視,但魚是否含汞與捕撈海域關系甚大,“總不能境外發生汞問題,卻拿來與宜蘭比較!” 林棋山說,旗魚1公斤原可賣200元(新臺幣,下同),現在卻變成100元,縣府應請學術單位檢驗、提出看法,不能因為一份報告讓漁民受害,且連帶影響到冷凍廠、加工廠的生計,會讓漁業崩盤。縣議員陳金麟指出,有媒體報導將深海魚簡化為“海魚”,讓人誤會是所有魚都含汞,造成整體魚價滑落。 發表“食用魚類造成的汞中毒”研究的臺北榮民總......閱讀全文
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幸福 食品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大”,吃得好不好可以說是生活幸福與否的基本前提。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得飽,更要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然而,近年來陸續出現的“三聚氰胺毒奶粉”、“蘇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