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癌癥風險管理宣傳計劃啟動
11月6日,“認識癌風險,提升防御力”全民癌癥風險管理宣傳計劃在京啟動。該計劃旨在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防癌意識,幫助公眾掌握防癌知識、提高防癌技能,從根本上降低癌癥的發生率,減輕癌癥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損失。 《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12》顯示,我國平均每天有8550人新發癌癥,按照目前人均期望壽命計算,我國居民一生罹患癌癥的概率是22%,即每5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癌癥。另有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的平均治療費用為10萬元~30萬元,相當于農村人群12年~37年的收入(以人均年收入8000 元左右計算),城鎮人群4年~12年的收入(以人均年收入2.5萬元左右計算),由此導致因癌致貧、因癌返貧問題嚴重。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在發言中提出,當前癌癥高發與公眾缺乏防癌意識及技能之間存在巨大落差,應積極推廣“防癌綜合力”的概念,即通過掌握正確的防癌知識、行為,并整合財力、醫療等癌癥防御......閱讀全文
基因檢測能夠預防癌癥嗎?
談癌色變的年代,如何能躲過癌癥的襲擊?不僅是科學家們在研究,普通人也在尋覓。隨著科技的進步,“基因檢測”變成了熱門話題。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也讓很多人不知所措。家里有多個癌癥患者,其他人該不該進行基因檢測? 目前,我國各種疾病及腫瘤的發病率均不斷升高,面對該現狀,我國的醫學研究更多的亦趨向于基因
喝咖啡能預防癌癥嗎?
咖啡很多人都愛喝,那醇厚的香氣,讓人不忍放下手中的杯子。而且,現在有很多研究和新聞在說飲用咖啡有很多好處,不但能預防帕金森、保護心臟,甚至可以抗癌……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慢著,去年不是還有“咖啡致癌”的說法嗎?那時候,美國加州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貼上“飲用咖啡可能致癌”的標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罕見癌癥的發病率增加
根據美國癌癥協會的一份報告,在美國,大約五分之一的癌癥診斷是罕見的癌癥。該報告發表在 CA: 一份美國癌癥協會的同行評審期刊上,該報告指出,罕見的癌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生的三種癌癥中有超過兩種。作者說,隨著使用分子標記來對癌癥進行分類,罕見癌癥的比例可能會增加。 罕見的癌癥對臨床醫生和患者來說
防癌癥擴散藥物動物試驗獲成功
英國《自然》雜志7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癌癥研究重要進展:得益于一種加速腫瘤轉移的細胞的發現,科學家現已研發出能夠在小鼠模型中阻止人類癌癥向身體其他部位擴散的藥物。這意味著,人們距預防癌癥擴散更近了一步。 癌癥轉移是指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經其他途經被帶到它處繼續生長,形成與原發部位
新發現!如何預防癌癥轉移!
研究人員現已發現這些“休眠細胞”如何保持休眠以及它們醒來后如何形成致命的轉移瘤。 即使在明顯成功的癌癥治療后數年,也可能發生轉移。它們起源于從原始腫瘤遷移到其他器官的癌細胞,并且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于非活動狀態。研究人員現已發現這些“休眠細胞”如何保持休眠以及它們醒來后如何形成致命的轉移瘤。
防癌體檢將有“章”可循
昨天,由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組織專家撰寫的《防癌體檢規范專家共識》 正式出臺,明確了處于國內惡性腫瘤發病率前6位的7種常見、高發癌癥及相關體檢規范。這也是國內首部防癌體檢相關規范性文件。 目前,國內惡性腫瘤死亡率顯著高于發達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癌癥的早發現、早治療策略以來,
自然選擇影響癌癥發病率
惡性腫瘤更常襲擊一些器官,例如結腸或乳房。在近日刊登于《癌癥學趨勢》期刊的文章中,研究人員認為一些器官的這種脆弱性可能歸因于自然選擇。與心臟等小型重要器官相比,人類更容易忍受大型或成對器官腫瘤。因此,更大器官可能進化出更少的機制防御癌細胞。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心臟、大腦和子宮等那些保證
專家呼吁:預防癌癥應成為國家策略
4月23日,“2011腫瘤防治宣傳周”大型公益活動在京舉行。專家指出,癌癥作為一類危及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其防控工作需要政府主導,并在戰略、政策、財政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應整合醫療資源,建立集診療、防控、研究于一體的國家癌癥中心聯盟,加快提高全國癌癥防控整體
每天刷牙兩次有助預防癌癥
日本一項最新醫學研究顯示,每天刷牙兩次以上的人,罹患口腔或食道癌的機率比刷一次牙的人低了3成,而完全不刷牙的人,罹癌的機率則是刷一次牙的人的1.8倍。 日本共同社報導,位于名古屋的愛知縣癌癥中心研究所,是以約3,800人為對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而得到這項結果。這是日本第一份有關刷牙習慣與罹患
金磚國家癌癥高發背后 防癌原來有套路
通過癌癥綜合干預、篩查和早診早治來減輕癌癥疾病負擔、治愈或大幅度延長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現階段中國在癌癥防控領域的首要任務。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每年有880萬人死于癌癥;中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近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癌癥流行病學》雜志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