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學智能識別聯合實驗室在中科院自動化所掛牌成立。該實驗室于2008年9月3日獲中國科學院批準,成為中國科學院與香港地區13個聯合實驗室之一。 此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和香港科技大學長期以來在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無線傳感網絡和射頻識別(RFID)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而智能識別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是推動雙方長遠發展、更好合作的開端。”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袁銘輝如是說。 據中科院自動化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何林介紹,自動化所與香港科技大學之間的合作,已由個別研究人員之間的“點合作”發展為研究團隊之間的“面合作”。聯合實驗室的建立為雙方進一步加深合作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何林認為,對智能識別技術的前沿領域進行合作研究,通過研究智能識別算法獲得物體的行為、關聯和認證信息,利用普適計算技術對海量感知數據進行分析,將推動智能識別技術領域的發展。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閱讀全文
合作項目172項、培養人才174名、發表論文905篇……日前,中國科學院公布了中科院與香港地區聯合實驗室第五次(2013—2017年)評估工作的相關評估結果。 在參與評估的聯合實驗室中,香港方面,香港中文大學與中科院合作的實驗室數量最多;中科院方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香港合作的實驗室數
6月13日,第一屆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在北京舉行。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重慶院”)與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擔轉移轉化的系列人臉識別技術產品在此次展覽上亮相。 在展覽現場,記者體驗了“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從安檢到登機的乘機全過程。
為進一步強化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進一步盤活首都優勢科技資源,降低企業創新投入成本,聚焦科技創新活動,促進小微企業與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產學研用合作,由北京市財政局牽頭與北京市科委共同組織實施科技創新券。 近日,首都科
2016年開始,高校爭奪戰曾是大家熱議的焦點話題,“南深圳、北青島”成為這場高教爭奪戰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不過,從2018年開始,高教爭奪戰還在繼續,而加入的城市已不僅僅是深圳和青島,重慶、廣州、杭州、深圳、寧波、蘇州紛紛加入其中,或引進分校,或建設研究院,不遺余力地吸引重點高校加盟。 各大
中歐信息自動化與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簡稱LIAMA)20周年慶祝活動7月11日在北京開幕。中科院副院長張杰、法國駐華大使黎想、荷蘭駐華大使孟緯德出席開幕式并分別致辭。上午,中、法、荷三方續簽協議,將繼續在一些重要的科技領域為合作各方提供優勢互補的合作機遇,為中歐深度合作提供成熟穩定的平臺,打造“
11月3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與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聯合實驗室”在自動化所舉行揭牌儀式。 自動化所與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聯合實驗室”將面向人工智能領域開展研究,重點關注認知功能模擬、類腦智能信息處理等領域的新計算架構研究和應用,
袁家虎 ①②人臉識別技術 ③重慶研究院成功研制出7英寸石墨烯柔性觸摸屏。 “應用型研究,沒有用就是浪費。”近日,在中科院成都分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研討會上,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以下簡稱重慶院)院長袁家虎受邀分享科技成果轉化經驗。他認為,科研水平的高低不只靠文章和專利說話,還需
人工智能在近兩年十分火爆,包括金融科技在內的諸多領域都已經開始了相關研發、應用。在2018年初,玖富集團也聯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成立了智能語音實驗室,開啟了AI in All”的智能金融年。聯合實驗室有哪些規劃?為何選擇智能語音作為研發重點?前不久,聯合實驗室相關負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國內高校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辦學歷史悠久而且實力雄厚的雙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斷涌現的新建大學也在蓬勃發展。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
科大訊飛供圖 互聯網發展到2009年,進入移動互聯新時期,科大訊飛終于找到了和互聯網的切合點。2010年,科大訊飛發布了全球首個移動互聯網智能語音交互平臺——訊飛語音云,宣告移動互聯網語音聽寫時代到來。 目前,科大訊飛已占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市場份額,訊飛語音云合作伙伴已經超過了350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10月17日上午,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訪問中國科學院,并參觀“率先行動 砥礪奮進——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 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主持座談會。他代表中科院對訪京團的來訪表示歡迎,并介紹了中科院基本情況,以及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張濤表示,中科院一直與香港保持密切聯系,
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下轄的兩所研究機構——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成立的“聯合實驗室”,28日在理大校園舉行揭幕典禮。 兩所實驗室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
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下轄的兩所研究機構——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成立的“聯合實驗室”,28日在理大校園舉行揭幕典禮。 兩所實驗室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
7月29日,中國科學院云計算中心與深圳市佳信捷電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物聯云智能監控聯合實驗室”簽約暨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這是中科院云計算中心與珠三角地區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成果轉移轉化方面的一次重要合作,為推進我國在智能視覺物聯云領域的核心技術產品研發與產業化進程開辟了一條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2011年度聯合科研基金共收到有效申請簡表294份。經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香港研究資助局的初步評審,有61件聯合申請(名單附后)同時通過雙方初評,進入下一階段的評審。 附件:初評結果公告(名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基金2
關于印發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發創〔2018〕17號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國資委、知識產權局,中科院院屬有關單位,國家開發銀行有關分行: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
2019年12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指導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深圳召開。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港中大副校長張妙清作為會議主席出席會議并致辭。 張亞平在致辭中表示,雙方共建聯合實驗室在建設、管理和合作水平方面不斷提升,有效落實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對雙方推進實質性合作的殷切希望。張亞平
8月29日,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共建空間智能化聯合實驗室協議簽約暨揭牌儀式在上海舉行。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院長于英杰和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院長于海斌簽署了共建空間智能化聯合實驗室協議,并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作為中科院在微小衛星和智能制造領域的總
廣州生物院院長裴端卿。 2016 年12 月20 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同組建的再生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裴端卿與學生討論實驗進展。 朝陽下的廣州生物院。■本報記者 朱漢斌 通訊員 黃博純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廣
“天眼”一旦開啟,你將無處可藏。好萊塢電影中經典橋段早已不是科幻,科技將它帶入現實。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一個涵蓋了安防、金融、教育、醫療等多項智能技術的“未來新世界”已經開啟。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曾作為中國科學院內部唯一人臉識別團隊參加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該團隊曾于200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嚴峻的2020新冠肺炎疫情,將對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諸多產業造成沖擊,并將加速產業格局的優化調整。唯有掌握核心競爭力又懂得順勢而為的創新型企業,才能沖破險阻走向光明。 由北汽集團、清華大學、中科院電工所等21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的重要使命,就是
2019年是中國5G發展高速時期, 5G通訊技術和相關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為此,各大通信設備商和運營商積極布局,各垂直領域終端行業也在尋求應用場景的落地。作為行業唯一的衣聯網生態品牌,“海爾智家”旗下衣聯網也在積極推進5G、RFID等相關智能技術在洗護生態方面的落地。 8月8日,海
華中科技大學與知名智能財稅服務商唯你網共建的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該實驗室是華中科技大學首次在人工智能財稅領域與業界進行產學研合作,也是國內將高校理論研究優勢與企業技術需求整合,具有示范性的人工智能+智能財稅研究實驗室。 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據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已于近日正式動工。該實驗室已匯聚47個高層次科研團隊,正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科研力量建設實驗室分部,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 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 廣州海洋實驗室位于南沙灣慧谷地區,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
近日,深圳市特發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正式簽署光芯片及激光技術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并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特發信息董事長蔣勤儉、公司班子成員及技術中心人員,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副所長林文雄(主管科研)、合作發展處處長張云鋒等專家參加本次會議。會議上雙方就資源、技術、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與吉爾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天津開發區舉行。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盛出席活動并講話。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副院長李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主任閻錫蘊,開發區管委會副巡視員賈守月,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