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阻止HIV的傳播,衛生官員計劃為非洲2000萬名男性提供包皮環切手術,但是一些人對其結果表示擔心。 包皮環切手術可以使HIV由女性傳染至男性的風險降低60%。 Marvin今年22歲,單身,想找一個女朋友。不過在接下來的6個星期里,他不得不把愛情放到一邊。贊比亞首都盧薩卡一個晴朗的早晨,Marvin正在等待接受包皮環切手術。他和3個朋友一起坐在手術室外的長椅上。當被問到是否緊張時,他回答說,“有一點。” 在盧薩卡,像Marvin這樣的年輕男性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收到關于性關系帶來風險的提醒。多年來,廣告牌和墻壁上的宣傳語一直在強調性安全以及艾滋病毒(HIV)檢測的重要性,目前盧薩卡超過1/5的居民感染了HIV。不過最近,公共空間和媒體上出現了一個信息:呼吁男性進行包皮環切手術,以減少感染病毒的機率。 從2007年起,非洲東部和南部的14個國家已經加入了一個大規模的公共健康運動,旨在使數以百萬計的男性接受......閱讀全文
本周《自然》在線發表的研究1970s and 'Patient 0' HIV-1 genomes illuminate early HIV/AIDS history in North America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從加勒比地區“空降”紐約市,導致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經開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國際著名雜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舊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尋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編首先對2017年Science雜志發表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分享給大家!與各位一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免疫系統是機體維持健康狀態的根本保證,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導致各種類型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癥、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針對近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在免疫系統紊亂以及引發的相關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亂促進多發性硬化 doi:
正中菱形舌炎(median rhomboid glossitis,MRG)是發生在舌背中線中后1/3、“V”字界溝前方狀似菱形的紅斑樣區域,常伴舌乳頭剝脫。多無明顯不適癥狀,有些患者主訴有燒灼感、癢感,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刺痛,特別是在病損萎縮最明顯的部位。但舌體均無功能障礙。1907年法國醫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可注射避孕藥醋酸甲羥孕酮(DMPA)會增加HIV感染風險。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mbio上的最新研究為這一現象提供了生物學解釋,這一研究可以幫助女性作出更加合理的避孕選擇。 在此項研究之前已經有一些研究提出矛盾性觀點,一些研究表明DMPA會增加HIV感染風險,而另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的活動宣傳主題是“共擔防艾責任,共享健康權利,共建健康中國”。防治艾滋病既需要政府組織領導,也需要全社會和每個人貢獻力量,共同努力實現健康中國建設目標。 近期,復旦大學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計委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在國家“十二五”傳染病
近期,復旦大學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計委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在國家“十二五”傳染病重大專項等課題的支持下,歷經數年,成功研發了全球首個可作為同時預防艾滋病病毒(HIV)和人乳頭瘤病毒(HPV)性傳播輔助措施的殺微生物劑——“雙抗HIV和HPV潤滑劑”。這一成果已獲得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證,首次以醫療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兩個HIV療法的潛在新型藥物靶點;文章中,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小規模的初步研究,他們對19名HIV和丙肝共感染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當1型干擾素存在時,名為CMPK2和BCLG這兩個基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Scripps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感染了HIV-1病毒但能保持健康的個體人群中,發現了一種能至多中和98%艾滋病毒的抗體:10E8,這對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NIH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免
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女性需要每天服用抗病毒藥物Truvada預防HIV感染,而男性只需要每周服用兩次,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不同組織對HIV病毒的易感性以及Truvada到達不同組織的效率不同所導致。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有兩種抗擊艾滋病的方法——在感染的初始階段,使用熱休克蛋白或小分子,來攻擊HIV相關精液中的小纖維。HIV在男性精液之間進行傳播,男性精液含有蛋白質片段沉積物,稱為淀粉樣纖維。這些小纖維可以通過幫助病毒附著在人類細胞周圍的膜上,而增加HIV
北京時間12月5日,綜合過去近12個月在醫學界所取得各種成就,時代雜志評出了2012年的十大醫學突破,其中不僅有對傳統觀點的挑戰,也不乏鼓舞人心的新型藥物和技術。 1. “垃圾DNA”有大作用 以往認為,人體內98%的基因組序列都是無用的垃圾基因,如今看來這一觀點已經過時。事實上,這
轉眼間12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熱度、點擊量、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Aging:不可思議!阿奇霉素竟能減緩細胞衰老延長機體壽命 doi:10.18632/aging.101633 近
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長、國家衛健委生育健康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婦幼衛生年報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劉建蒙教授課題組,對2016年全國婦幼衛生年報近1500萬孕產婦HIV檢測數據進行了系列研究分析。 該研究顯示,2016 年我國孕產婦HIV感染率34.0/10萬,處于國際較低水平,但
疾病介紹一、概述 生殖器皰疹(genital herpes)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virus,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門部位皮膚黏膜而引起的一種常見性傳播疾病。HSV有兩種類型: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和單純皰疹病毒2
大部分攜帶該遺傳突變的感染HIV的女性艾滋病發展進程較慢 德美兩國科學家近日在X染色體上發現某個遺傳突變,可能有助解釋為什么一些感染HIV的女性出現艾滋病的進程較緩。這是首次在性染色體上發現與艾滋病相關的遺傳突變。研究論文8月14日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The American
加拿大和美國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可重塑精液中的細菌和免疫因子,進而影響病毒載量,因此精液微生物在艾滋病病毒的性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 雖然艾滋病病毒可在許多體液中發現,但經由精液的性傳播感染仍是最常見的途徑。精液中的病毒載量會影響艾滋病病毒傳播的概率。除了精子,精液中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表示,它將建議每一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診斷后應盡早使用抗逆轉錄病毒(ARV)藥物進行治療—— 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試驗已經證明了早期治療的益處。 該組織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國際艾滋病(AIDS)協會(IAS)年會的一場衛星會議上,討論了被廣泛預期的改變其現有指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主要以性傳播為主的性傳播疾病。在全球范圍內,梅毒仍然是一種流行廣泛和負擔嚴重的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球新發病例560萬,感染病例1800萬。雖然90%以上的梅毒病例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但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梅毒在高危人群中仍然流行。近年來
日前,吉列德宣布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公司旗下藥物Truvada與安全性行為相結合,用于降低青少年感染1型艾滋的風險。Truvada為每日一次的口服藥物,每片包含恩曲他濱200mg、替諾福韋二異丙酯富馬酸鹽300mg。 此前,Truvada在未感染成年人中展現了對艾滋病
艾滋病的毀滅性在于HIV病毒多變,且主動攻擊宿主免疫系統,使其逐步喪失免疫功能從而易感染各種疾病或發生惡性腫瘤,進而威脅人類生命。對于艾滋病最好的防御措施之一是疫苗,它是逆轉艾滋病流行的有力武器。但是,目前并沒有艾滋病疫苗上市。 近期,首個曾備受爭議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正式在南非開展。該試驗被
自1981年美國發現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艾滋病毒感染無法治愈,只能每天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來進行治療。全球科學家都在積極的努力抗艾。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3670萬人攜帶艾滋病毒,死亡人數從2005年的190萬高峰下降到去年的100萬,與艾滋病相關
從醫學檢驗到檢驗醫學,整個檢驗行業面貌一新,尤其是近年來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檢驗新技術的涌現,共同推進檢驗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也一直在不斷的改進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對于國內檢驗行業的進步,不論是新技術、新政策,工作在一線的使用者們是問題的發現者,也是最權威的發言人。因此,我們衷心希望“臨床在線”欄目能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共接收項目申請183項,根據雙方項目指南的要求和相關規定,予以受理以下158個項目申請。#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申請人單位名稱18161101162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在HIV-1感
“這一消息嚴重挫傷了整個領域的士氣” 美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失敗 分析顯示,該疫苗無法保護人體免遭病毒侵害,也不能減少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數量 9月18日,艾滋病(AIDS)疫苗研究遭受了災難性打擊,一個最有希望的艾滋病疫苗的臨床試驗宣布失敗。據最新出版的美國《科
今天是第16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記者昨天從省市疾控部門獲悉,目前,結核病的死亡率居傳染病首位,15-54歲年齡組發病率達七成。青年人為何會成為結核病的襲擊對象?結核病專家說,這與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有關。今天,市疾控中心專家將做客本報,給讀者講解“防核攻略”。
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2007年即將成為過去,各種年終盤紛紛出爐。醫學發現是人們最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又有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發現和發明。以下是《時代》雜志評選出的年度十大醫學突破。 1. 包皮環切術可預防艾滋病 包皮環切術可預防艾滋病 200
HIV的生物學標志之X4病毒株是檢驗技師考試中所包含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了部分相關信息供學員參考。 10月15日出版的《傳染病雜志》上,一篇文章報道,HIV-1亞型B變異通過CXCR4(X4病毒)感染細胞,經常出現CD4+T細胞數量高,可能會導致晚期HIV-1感染過程中T細胞數量快速減少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呼吸內科、感染內科、病理科聯合報道了世界首例成人HIV抗體陰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臨床呼吸雜志》(Clinical Respiratory Jounal論文鏈接)上。 該患者為中年男性,因咽痛、咯血、發熱及呼吸困難兩個月,輾轉就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