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喘也不咳,唯一的臨床癥狀是胸悶。我國科學家歷時多年,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并命名了這種全新的哮喘類型——胸悶變異性哮喘。相關論文近期在美國的專業雜志《變態反應、哮喘與免疫學年鑒》上發表。 10年前,一名14歲男孩24小時持續胸悶,讓他的父母幾乎陷入絕望。“我們在進行了仔細檢查和問診后,根據患者運動后發病和胸悶的細節,決定進行氣道激發試驗。結果證明,患者符合哮喘的特征。”為男孩施治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專家沈華浩大膽運用了針對哮喘的藥物治療方案,并輔以營養和心理支持。僅3個月,男孩已能自如呼吸。今天,男孩長大成人,不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還能正常參加工作。 沈華浩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這種讓多個學科專家束手無策的“怪病”,其實是一種變異了的哮喘,專家們為此開始了為期10年的研究。從2004年至 2011年,沈華浩團隊共發現24例以胸悶為唯一臨床表現的病例。這些患者沒有傳統哮喘病人喘息和呼吸困難的癥狀,也沒有......閱讀全文
圖表制作:閻天雷 本報記者李牧鳴 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污染元兇。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統計顯示:2015年6月所有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超過了以
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污染元兇。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統計顯示:2015年6月所有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超過了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與之呼應,7月23日廣東省公布2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2月9日,北京地區“DMPK&質譜沙龍”聯合年會在北京朝陽醫院召開,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辦,SCIEX中國、北京質譜醫學研究有限公司和分析測試百科網協辦。會議的主旨是將DMPK和質譜技術兩個主題的內容深入交流,廣泛拓展,促進合作和開發,使質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