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免疫衰老多組學數據庫設立
記者12月17日從中國科學院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了解到,該所研究員張維綺團隊、鮑一明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曲靜研究組合作,建立了免疫衰老領域首個多組學數據庫Immunosenescence Inventory,旨在為整合和分析與免疫衰老相關數據提供一體化平臺。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口的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在這一背景下,免疫衰老作為影響老年人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免疫衰老是指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減退的現象,包括新免疫細胞的生成減少、現有免疫細胞的功能改變以及慢性低度炎癥狀態的持續存在,通常被稱為“炎癥老化”。免疫衰老與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和慢性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上升密切相關。據介紹,免疫衰老領域首個多組學數據庫收集和整合了來自人類和其他動物物種的免疫衰老相關數據集,覆蓋了廣泛的免疫衰老的細胞特征、分子標志物以及隨年齡縱向變化的多組學信息,包含單細胞轉錄組學......閱讀全文
首個免疫衰老多組學數據庫設立
記者12月17日從中國科學院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了解到,該所研究員張維綺團隊、鮑一明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曲靜研究組合作,建立了免疫衰老領域首個多組學數據庫Immunosenescence Inventory,旨在為整合和分析與免疫衰老相關數據提供一體化平臺。隨著全球人口老
動物所等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庫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實現健康老齡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以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基因組研
研究人員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庫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實現健康老齡化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近年來,隨著衰老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增多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層出疊見。然而,目前尚缺乏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研究團隊部合作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庫
隨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實現健康老齡化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近年來,隨衰老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增多及高通量測序技術日益發展,衰老相關多組學數據逐漸增多.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個綜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學多組學數據的數據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鮑一明研
重新理解衰老,華大通過多組學發現不同器官有不同年齡
我們有時會發現,一個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滄桑很多,但衰老不僅僅顯現在皮膚表面上。事實證明,即使在我們的皮膚之下,我們的各種器官和系統也可能有不同的年齡。2022年3月9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導的一項多組學研究發表在國際行業期刊Cell?Reports,研究團隊利用多組學生物指標開發了測量各種器官
免疫細胞抗衰老
免疫細胞能夠高效識別并清除體內衰老、凋亡的細胞,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防止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免疫細胞本身可以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增強活化機體免疫系統,調節免疫平衡。
中藥多組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藥材基因資源是國家戰略資源,其挖掘、保護和利用是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首要關鍵。近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團隊基于多組學技術成功揭示了紫蘇、黃連、大青葉等藥用植物的基因遺傳背景,相關研究成果以三篇研究論文形式連續發表在國際著名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對我國中藥應用基礎性研
中藥多組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藥材基因資源是國家戰略資源,其挖掘、保護和利用是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首要關鍵。近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團隊基于多組學技術成功揭示了紫蘇、黃連、大青葉等藥用植物的基因遺傳背景,相關研究成果以三篇研究論文形式連續發表在國際著名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對我國中藥應用基礎性研
單細胞多組學高通量測序平臺(一)
一單細胞多組學高通量測序技術簡介通過測序手段檢測細胞多層次信息,如基因組、表觀組、轉錄組甚至蛋白組已經成為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幾乎一切生命體的活動都圍繞著DNA->RNA->蛋白質的過程,而現有的組學技術也圍繞這一過程獲取信息(如DNA層面的基因序列),從而解讀生物體運行機制,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
植物多組學比較和進化研究平臺發布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馬闖教授團隊發布了植物多組學數據跨物種比較和進化研究的在線分析平臺,相關成果發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進化是植物性狀遺傳多樣性和適應生存環境的基礎,而基因變異是物種進化的源動力。隨著后基因組時代高通量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
單細胞多組學高通量測序平臺(二)
雖然single-cell sequencing的方法仍在不斷推出,但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商業化成熟的方法仍是10×Genomics公司推出的ChromiumTM系統。1.2以RNA-seq為例介紹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單細胞測序的最主要難點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分離得到最可能多的單個細胞,早期的技術代表F
CASMS分論壇:多組學整合與大數據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8月9日-13日,首屆美國華人質譜學會(CASMS)學術研討會暨展覽會在Gather.Town隆重舉行。在13日“Multi-omics Integration and Big Data”分論壇中,哈沃德醫學院Steven Gygi博士、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
解析腫瘤HiC多組學研究策略
Hi-C (High-through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是以整個細胞核為研究對象,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研究全基因組范圍內整個染色質DNA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獲得高分辨率的染色質調控元件相互作用圖譜。Hi-C可以與RNA-S
免疫細胞缺陷或為衰老元兇!
T 細胞可以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侵害,但一項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T 細胞也可能是加速衰老的元兇。而通過阻斷細胞引起的炎癥或增加關鍵代謝分子的供應,可以減輕小鼠體內一些與衰老相關的癥狀,該研究思路可能使老年人受益。該研究是 “把代謝、炎癥和衰老直接聯系在一起的結果”。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免
多組學手段揭示苦蕎“不怕冷”的奧秘
苦蕎 ? ? ? 董玉梅攝低溫脅迫是影響植物生化、分子、代謝調控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長期在暴露于低溫而引導植物脅迫耐受性的提高,即耐寒性或冷馴化。闡明植物對低溫響應的分子機制對育種和基因發掘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苦蕎可以通過增加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積累增強其耐寒性。苦蕎的每個器官幾乎都含有蘆丁,包括種子
多組學研究助力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利用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王向峰教授在《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了方法學研究論文。 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基因挖掘是從源頭上實現種業創新、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路徑,是生物育種重點攻關的關鍵技術之一。全基因組關聯
多組學研究助力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利用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王向峰教授在《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了方法學研究論文。 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基因挖掘是從源頭上實現種業創新、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路徑,是生物育種重點攻關的關鍵技術之一。全基因組關聯
單細胞多組學整合技術有了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674.shtm近日,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應曉敏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以Article類長文形式在線發表重大原創研究成果。該團隊自主研發的用于單細胞多組學數據馬賽克整合的人工智能
單細胞多組學整合技術有了新突破
近日,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應曉敏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以Article類長文形式在線發表重大原創研究成果。該團隊自主研發的用于單細胞多組學數據馬賽克整合的人工智能算法取得新突破。細胞是生物體內發揮功能的基本結構單元。單細胞測序技術是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突破性技術,能夠檢測單個細
多組學研究助力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利用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王向峰教授在《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了方法學研究論文。 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基因挖掘是從源頭上實現種業創新、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路徑,是生物育種重點攻關的關鍵技術之一。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是通過推斷
空間多組學質譜技術研討會(2023)
空間多組學技術結合了組學技術(如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金屬組學等)和組織學技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體內各種生物分子與金屬元素在空間上的分布、相互作用及其對生理功能和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 質譜成像技術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空間多組學技術之一,可以在組織的空間層面上同時測定多種生物分子(如
P4-China-2016多組學與系統生物學論壇
P4 China 2016國際精準醫療大會將于2016年12月16-18日于北京召開,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上海商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BMAP)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峰會將會邀請近60位演講嘉賓,預計近800位精準醫療行業與臨床科研資深人士與會。 個體化精準診療醫學是近年衛生保健領域發展最廣泛、最
P4-China-2016多組學與系統生物學論壇
自從精準醫學概念提出以來,它一直都是全球最熱的研究領域,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了推動精準醫療行業的蓬勃發展。對于任意一項劃時代的大工程而言,基礎科研永遠是其第一驅動力。P4 China 2016 多組學與系統生物學論壇,從系統生物學出發,對生物信息學與生命組學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分享了科研成果應用于
免疫學詞匯免疫學檢測
免疫學檢測是機體識別“自身”與“非己”抗原,對自身抗體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對“非己”抗原產生排斥作用的一種生理功能的檢測。正常情況下,這種生理功能對機體有益,可產生抗感染、抗腫瘤等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和穩定的免疫保護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當免疫功能失調時,也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反應和結果,如引發超敏反應、自身
科學家合作構建再生生物學多組學數據庫
隨著細胞重編程、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高通量測序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再生生物學進入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助力解決組織替代、功能修復、衰老干預、疾病治療等一系列生命醫學領域的重要科學難題。面對科學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亟需建立以再生生物學為核心的開放數據庫,以存儲世界范圍內的組學研究數據為基礎,推動再
多組學數據庫“齊聚薈”-助力油菜“全能”競技
油菜產業集觀賞、蜜源、生態、經濟作物等多種功能于一身,是新興的“全能選手”。圍繞油菜,我國科學家近年來實現了從理論、技術、產品到轉化的鏈式創新,推動了我國油菜基礎研究與應用步入世界第一方陣。 然而,如何將基礎研究中長期積累的資源和多組學數據優勢轉化成育種優勢,仍是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油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空間多組學技術
5月25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彭廣敦課題組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發表了題為Simultaneous profiling of spatial gene expression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uring mou
多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發展論壇在南寧召開
7月2-3日,多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發展論壇在廣西南寧召開,主題為“多組學大數據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論壇圍繞基因等多組學大數據整合與標準化、新藥靶點挖掘、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數據可視化與交互、基因大數據倫理與法律問題、醫藥產業轉化等領域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展開跨學科學術研討。論壇堅持學術為本的原則,組
布魯克質譜:拓展多組學研究邊界-推動臨床轉化
--布魯克中國區經理何磊先生專訪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自2017年推出timsTOF以來,布魯克每年都在為科學家們帶來創新的產品,今年六月就推出了第二代timsTOF Pro 2和單細胞蛋白質組研究平臺timsTOF SCP。布魯克質譜中國區業務快速增長,不僅來源于創新的產品,也同中國團隊的努力
犬科動物多組學資源庫iDog-2.0建立
近日,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趙文明團隊與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柳延虎團隊合作,發布犬科動物多組學資源庫iDog 2.0,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多組學數據資源及更加豐富的在線分析工具,為全球犬類研究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數據服務。家犬是自然界中種內遺傳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物種之一,也是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的重要動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