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四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2024年6月4日7時38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嫦娥六號取樣回放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復粒稻整株。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供圖深中通道夜景。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10月22日,在深圳市南山區的深圳灣體育中心,華為原生鴻蒙操作系統發布。新華社記者 白瑜攝星空下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合成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12月18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正式命名為“夢想”號,并在廣州南沙首次試航。圖為命名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攝“拉索”確認首個超級宇宙線源、世界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研制成功、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背采樣返回……回望2024,中國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這一年,我們深刻體會到,“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成就未來”這些宏大敘事愈加落地和具象化。在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科技創新正切實帶來信心和希望。1 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閱讀全文
2023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在京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849.shtm12月23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2023中國科技傳播論壇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35周年圓桌對話在京召開。論壇以“增強科技新聞工作者群體勢能 提升科技傳播全媒體創新動能”為主題,探討
2016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在京舉辦
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2016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年會于11月5日在京召開,論壇主題為“科技傳播的引領與創新”。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在本次學術年會上致辭。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
美公司設計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核聚變成科技新聞關鍵詞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緊湊型核聚變反應堆實驗裝置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核聚變”成為足夠吸引眼球的科技新聞關鍵詞。 10月15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設計出一款能夠裝載在一輛卡車上的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目前正在尋求商業或政府方面的合作伙伴,并宣稱將在五年內制造出原型。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盲目
《科學的火焰神奇的火》MV發布
近日,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學文化傳播工作者創作并演唱的歌曲MV《科學的火焰神奇的火》在科學文化傳播發展論壇上發布。歌曲《科學的火焰神奇的火》MV作品以過去與未來交匯、科技與人文交匯、現實與夢幻交匯、平凡與神奇交匯,反映了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科技自立自強、強國復興有我”的歷史責任和歷史擔當,展現了科技工作
2017中國漁業科技傳播論壇舉辦
6月17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中國漁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漁業科技傳播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辦。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宋南平在致辭中指出,論壇旨在為從事新聞工作的編輯記者和漁業領域的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主要內容有三部分:一是交流如何做好科技新聞宣傳和傳播;二是解讀“一帶一路”這一黨和國家重
廣西科學年會主場活動在南寧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45.shtm9月23日,廣西科協與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共同主辦的“創新驅動發展 科學閃耀八桂”——2023年廣西科學年會主場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辦。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徐延豪,廣西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
2014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將舉行
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2014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定于2014年11月1日在中國科技會堂(北京)召開。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科技傳播與網絡社會”。其中第二分論壇由科學網與光明網承辦,主題是“全媒體時代的科技傳播實踐”。 第二分論壇演講嘉賓: 中國科
媒介融合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
10月22日,媒介融合高峰論壇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2022年會在上海舉辦。本次會議由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聯合主辦。來自國際傳播學會(ICA)、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信工所等海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的40余位專家學者在線上與會,分享數據
關于為“兩院院士評選07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推薦候選新聞
關于為“兩院院士評選07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推薦候選新聞的啟事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科學時報社聯合組織的“兩院院士評選200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開始啟動,誠請兩院院士推薦候選新聞。同時誠請廣大科技人員、科技新聞工作者積極推薦。評選范圍限于20
中國科學院第十一屆“科星新聞獎”在京頒發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一屆“科星新聞獎”在京頒發。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路甬祥,院黨組副書記方新,中紀委駐中科院紀檢組組長李志剛,中國科協副主席趙忠賢,中科院副秘書長潘教峰,以及首都新聞單位的有關領導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中國科學院新聞發言人、辦公廳(黨組辦)主任李婷主
科技日報:優秀科研論文皆應附帶科普文章
媒體是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經過同行評議后發表的科研論文應該成為媒體采寫科技新聞報道的重要來源。而現實情況是,閱讀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論文的記者并不多見,這一方面體現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傳尚有改善的空間,因為科研成果的發表不應該成為終點,而應該是一個新的科學傳播的起點,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
《科技創新與品牌》召開創刊15周年創新服務研討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90.shtm6月15日,以“聚焦新時代、塑造新動能”為主題的《科技創新與品牌》雜志創刊15周年創新服務研討會暨2023創新品牌大會在京舉行。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科技創新與品牌》雜志是在建設創新型
2019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在京召開
11月16日,2019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在京召開,主題為“全媒體時代的科技傳播”,會上頒發了2019年科技傳播獎與大數據科技傳播獎。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貴陽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孫志明出席大會并致辭。論壇開幕式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宋南平主持。 徐延豪表示,中國科技傳
中國科學報社“科學小記者”首次走進深圳
科學小記者活動現場? ?李軍豪攝7月21日至22日,在深圳市光明圖書館,科學小記者培訓體驗活動正火熱進行中。作為中國科學報社特色科普活動,此次中國科學報社聯合深圳市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和體育中心,設立“光明科學小記者活動中心”,未來將成為深圳市科學小記者活動的“大本營”。這也是中國科學報社“科學小記者
《科技日報》總編輯:科技媒體應具備靈魂與擔當
1986年1月1日創刊的《科技日報》,不僅是一份富有鮮明科技特色的綜合性日報,同時也極有可能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份真正以科技為主題的日報。 2016年1月1日,《科技日報》將迎來30歲生日。中國古語有云:“三十而立”。 近日,我們有幸與科技日報社總編輯劉亞東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聽他談談已到“而
科學家發現大腦信號能力決定快速約會對象
11月11日報道 科學家通過腦部掃描儀發現人們在快速約會中腦部的反應,以及如何確定約會對象的決定性因素。 都柏林的圣三一學院進行了該項研究,研究內容表明,大腦某些區域的信號能力決定了對約會對象的選擇。 該項研究安排了一場真人速配場景,并從中觀察大腦如何在快速約會中做出判斷。 真
廣西工程師學會倡議:做勇攀科技高峰的實干者
2月2日, 以“培養卓越工程人才 推動工程技術創新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工程師座談會在廣西柳州舉行。廣西工程師學會、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廣西華錫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位優秀工程師代表參加座談。?“當前,柳州正處于加快轉型升級,破局突圍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科技支撐
新聞傳播學一線學者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拒絕技術依賴與專業失守
8月23日-25日,“AIGC與新聞傳播學教育研討會暨2023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培訓會議”在西北民族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西北民族大學主辦,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和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承辦。人民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技新聞
新聞傳播學一線學者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拒絕技術依賴與專業失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519.shtm 8月23日-25日,“AIGC與新聞傳播學教育研討會暨2023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培訓會議”在西北民族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和西北民族大學主辦,中國科技新聞學
上海交大成立智能傳播研究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040.shtm中新網12月27日電 12月27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召開教職工大會,會上宣布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智能傳播研究院,李本乾為研究院院長、王大可為副院長。 李本
我國首個企業科普典型案例集正式發布
本報訊 我國首個企業科普典型案例集《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典型案例集》7月22日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論壇上正式發布。 據悉,案例集由“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科普(科技公益)活動案例征集辦公室主編。“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科普(科
中國科協對21個科普項目進行“科普中國”品牌支持
12月11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的科普中國·2018互聯網科普產品征集活動終選在北京成功舉辦。21個互聯網科普項目獲得了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的品牌支持,成為“科普中國”傳播矩陣的組成部分。 “重現化學”等2個項目獲得A類資助,“編程貓nemo”等5個項目獲得B類資助,“哇啦實驗室”等8個項目
基于飛秒激光微加工技術獲得水下透明超疏油界面
西安交通大學陳烽教授團隊基于飛秒激光微加工技術獲得了水下透明超疏油界面。該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材料類期刊J. Mater. Chem. A [3, 9379-9384 (2015)]上,同時該研究工作被國際科技新聞網站Chemistry World以標題“Fish and Flowe
“唱響科學家精神”主題沙龍在京舉辦
11月12日,“唱響科學家精神”主題沙龍活動在京舉辦。中國科協六屆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徐善衍,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劉利華,解放軍原總參四部副部長、通信與電子對抗專家倪宏強,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光學專家周立偉出席。與會人員圍繞科學文化與科技創新、運用文藝等形式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等展開討論。沙龍嘉賓主持為
我國在疫苗研發領域獲重大突破-病毒可直接轉化為疫苗
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原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的持續支持下,由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承當的“基于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的新型人生長激素藥物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課題組以流感病毒為模型,發明出人工控制病毒復制從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的技術,即在保留病毒完整結構和感染力的情況下,
癌癥3D模型可用來定制最佳療法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技新聞共享平臺EurekAlert! 8日報道,美國弗吉尼亞大學(UVA)醫學院科學家與當地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創建了一種三維腫瘤模型,有可能復制出真正腫瘤。研究人員認為,該模型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腫瘤疾病,并加速開發更好的新療法。 報道稱,這種多細胞模型也可以
中國科協定點幫扶項目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培訓班開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4.shtm?3月4日,由中國科協指導、山西省科協主辦、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和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共同承辦的中國科協定點幫扶項目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培訓開班儀式在太原舉行。 培訓班開班
癌癥3D模型可用來定制最佳療法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技新聞共享平臺EurekAlert! 8日報道,美國弗吉尼亞大學(UVA)醫學院科學家與當地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創建了一種三維腫瘤模型,有可能復制出真正腫瘤。研究人員認為,該模型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腫瘤疾病,并加速開發更好的新療法。 報道稱,這種多細胞模型也可以
癌癥3D模型可用來定制最佳療法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房琳琳)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技新聞共享平臺EurekAlert! 8日報道,美國弗吉尼亞大學(UVA)醫學院科學家與當地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創建了一種三維腫瘤模型,有可能復制出真正腫瘤。研究人員認為,該模型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腫瘤疾病,并加速開發更好的新療
科學家實驗:看到主人哭泣,寵物狗有何反應
據俄羅斯衛星網26日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做了一項實驗,研究狗對其主人的表情有何反應。實驗發現,原來,狗非常明白人的表情并且和人一起感同身受。 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實驗,有34個品種的狗及其主人參加了這場實驗。人們把這些寵物與人分開,并把它們放置在磁卡鎖鎖住的透明門里。此后主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