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頭頸鱗癌促癌環路,為個性化治療提供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教授何悅團隊揭示了胎盤特異性蛋白1(Plac1)在頭頸鱗癌中的直接促癌作用與塑造免疫抑制微環境的間接促癌機理,發現了頭頸鱗癌的關鍵亞群(Plac1+腫瘤細胞)與免疫抑制細胞(Treg)構成的促癌環路,為頭頸鱗癌進展的分子機理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頭頸鱗癌個性化治療策略的開發。3月8日,相關研究發表于《先進科學》。頭頸鱗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癥,盡管當前治療手段持續改進,但患者的預后仍受限于腫瘤微環境的異質性與復雜性,亟需從多維度、多層次深入解析該疾病發生與進展的分子機制。研究團隊篩選得到了在頭頸鱗癌中特異性表達的Plac1,并發現其受轉錄因子SP1調控。進一步研究表明,Plac1表達介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內吞與再循環,從而增強PI3K/AKT信號通路活性以促進頭頸鱗癌進展。同時,Plac1+腫瘤細胞通過CXCL11/CXCR3軸招募CD4+T細胞,并通過PVR/TIGIT軸誘導Treg分......閱讀全文
頭頸部鱗癌新紀元:歐狄沃頭頸部鱗癌適應癥中國獲批
歐狄沃?是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用于治療頭頸部鱗癌的PD-1抑制劑 歐狄沃?是首個經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可顯著改善頭頸部鱗癌患者生存期、生活質量的單藥治療 與標準治療相比,歐狄沃?可降低死亡風險32%,提高兩年生存率近3倍 歐狄沃?已被國內外權威臨床指南列為頭頸部鱗癌二線治療的推薦用藥
tipifarnib治療HRAS突變頭頸部鱗癌療效強勁!
Kura Oncology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腫瘤學精準藥物的開發。近日,該公司公布了新型靶向抗癌藥tipifarnib II期RUN-HN研究的最新數據,結果顯示:在先前已接受過多種療法治療的HRAS突變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中,tipifarnib作為單藥療法顯示
頭頸鱗癌代謝脆弱性相關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61.shtm
高危型HPV在頭頸部鱗癌檢測中的意義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種乳多空病毒科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為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HPV作為宮頸癌發病的明確病因已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現證實其也可引起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head and necks quamous cel
上海交大Cancer-Res聚焦癌癥干細胞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靶向c-Met/FZD8信號軸可以除去患者來源的頭頸部鱗癌中的癌癥干細胞。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0月15日的《癌癥研究》(Cancer Research)雜志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九人民醫院的張志愿(Zhiyuan Zhang)教授是這篇論
m6A修飾在頭頸鱗癌免疫微環境調控中的作用機制
N6-甲基腺苷(m6A)修飾是RNA上豐度最高的修飾方式,屬于轉錄后調控的重要機制,在各種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發揮著關鍵作用,也給疾病治療提供了嶄新的靶點。然而,m6A在頭頸鱗癌中的修飾狀態以及作用模式尚不清楚。2022年4月,張志愿院士/何悅教授團隊在腫瘤學權威期刊《分子癌癥》(IF=41)在線發表題
東方科技論壇聚焦頭頸腫瘤診療
7月6日,以“頭頸腫瘤多學科診療及多中心研究的探討”為主題的東方科技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蔚六、于金明等專家呼吁,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和特色的頭頸腫瘤多學科診療及多中心研究模式,為頭頸腫瘤患者制定規范、合理、科學的診治方案,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頭頸部腫瘤是第6大常見惡性腫瘤,在
治療后容易復發的癌癥
頭頸部鱗癌 頭頸部鱗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到局部晚期階段,經過手術、放化療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會發生局部復發和/或遠處轉移。2020年中國頭頸部鱗癌患者終于迎來了靶向藥物。 2020年3月,德國默克(Merck KGaA)的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獲NMPA批準,與鉑類和
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正常范圍: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 檢查介紹: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臨床意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增高,其濃度隨病情加重而增高。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的概述
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存在于子宮、子宮頸、食管、肺、頭頸等鱗狀細胞癌細胞的胞質內,但敏感性較低。鱗狀上皮細胞癌相關抗原濃度隨病情加重而升高,可作為宮頸癌、肺癌、頭頸部腫瘤的輔助診斷指標和療效、復發、轉移預后監測指標。
研究解析口腔內鱗癌腫瘤的“生存土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94.shtm
李振東:頭頸腫瘤須多學科“聯手診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053.shtm 李振東? ?(受訪者供圖) “一名優秀的頭頸外科醫生需要掌握耳鼻喉科、口腔科、普外科、腫瘤學等學科知識,才能夠處理臨床的各種問題。”近日,遼寧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李振東在接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是一種特異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診斷鱗癌的腫瘤標志物。它最初從宮頸癌組織中分離獲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家族,它包括兩個基因SCC1和SCC2。SCC廣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組織中(含量極微)和惡性病變的上皮細胞中。在血清中至少有四種形式的SCC:游離SCC1、
鱗狀細胞癌標志物Elecsys-SCC免疫檢測上市
在腫瘤早期診斷、治療過程監測、預后效果評估等各個環節,醫學影像、內鏡技術、腫瘤標志物的篩查和檢測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全程管理腫瘤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顯著的臨床獲益。近日,鱗狀上皮細胞癌生物標志物Elecsys SCC免疫檢測上市,將幫助臨床醫生進一步優化鱗癌患者的診療管理,是鱗癌患者的福音。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檢測的臨床意義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檢測的臨床意義: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是一種特異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診斷鱗癌的腫瘤標志物。它最初從宮頸癌組織中分離獲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家族,它包括兩個基因SCC1和SCC2.SCC廣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組織中(含量極微)和惡性病變的上皮細胞中。在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檢測的臨床意義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檢測的臨床意義: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是一種特異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診斷鱗癌的腫瘤標志物。它最初從宮頸癌組織中分離獲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家族,它包括兩個基因SCC1和SCC2.SCC廣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組織中(含量極微)和惡性病變的上皮細胞中。在血清
完善腫瘤標志物檢測鱗癌診療添新手段
隨著癌癥篩查項目的普及、醫學影像和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的早期肺癌能夠在早期被發現,如及時實施外科手術及醫療干預,五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都能夠獲得明顯提高。近日,用于輔助鱗狀細胞癌(SCC)患者診療的Elecsys(○內加“R”且上標)SCC免疫檢測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于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另外,肝炎、肝硬化、肺炎、腎功能衰竭、結核等病也會有一定程度升高。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增高,其濃度隨病情加重而增高。測定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可監測這些腫瘤的療效、復發、轉移及評價預后。對肺癌的檢出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于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另外,肝炎、肝硬化、肺炎、腎功能衰竭、結核等病也會有一定程度升高。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增高,其濃度隨病情加重而增高。測定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可監測這些腫瘤的療效、復發、轉移及評價預后。對肺癌的檢出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 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于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另外,肝炎、肝硬化、肺炎、腎功能衰竭、結核等病也會有一定程度升高。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增高,其濃度隨病情加重而增高。測定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
關于卡鉑的適應癥介紹
一、卡鉑的適應癥: 卡鉑為廣譜抗腫瘤藥,與其他抗腫瘤藥無交叉耐藥性,與DDP有交叉耐藥性,該藥易于溶解,不需水化、利水化、利尿,使用方便。 1、主要用于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睪丸腫瘤、頭頸部鱗癌等。小細胞肺癌,單用本品緩解率為60%;與Vp-16、IFO合用治療的總緩解率為78%;卵巢上皮癌、
鱗癌鑒別檢測有了新進展
?? 全球體外診斷領導者羅氏診斷日前宣布,用于輔助診療鱗狀細胞癌的ElecsysRSCC免疫檢測獲批在我國上市。鱗癌是鱗狀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包括肺鱗癌、宮頸鱗狀上皮癌、頭頸部鱗癌等。??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癌癥之一,每年新發病例約180萬,中國每年新發病例近80萬,其中肺鱗癌在所有肺癌中占比約
FADu細胞|FADu人咽鱗癌細胞-處理方法
培養步驟:1)復蘇細胞:將含有1mL細胞懸液的凍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搖晃解凍,加入5mL培養基混合均勻。在1000RPM條件下離心5分鐘,棄去上清液,補加4-6mL完全培養基后吹勻。然后將所有細胞懸液加入培養瓶中培養過夜(或將細胞懸液加入6cm皿中),培養過夜。第二天換液并檢查細胞密度。2)細胞傳
簡述p53基因的作用
p53基因是研究最透徹,功能最強大的一種抑癌基因。野生型p53對細胞周期和凋亡起關鍵性作用,尤其是對受照射、細胞毒制劑、熱療打擊的癌細胞,起更大的殺傷作用。其主要作用為: 抑制并殺滅腫瘤細胞;與放、化療手段協同,增強其殺滅癌細胞的功效,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有效防止腫瘤
p53基因治療的功能作用
p53基因是研究最透徹,功能最強大的一種抑癌基因。野生型p53對細胞周期和凋亡起關鍵性作用,尤其是對受照射、細胞毒制劑、熱療打擊的癌細胞,起更大的殺傷作用。其主要作用為:抑制并殺滅腫瘤細胞;與放、化療手段協同,增強其殺滅癌細胞的功效,達到1+1大于2的效果;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有效防止腫瘤的復發、轉移
臨床化驗單詳解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正常值:?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臨床意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
腫瘤檢測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 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正常值: 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臨床意義: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
臨床化驗單詳解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正常值:?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臨床意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
腫瘤標記物檢驗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正常值:?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臨床意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
普通生化檢驗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正常值:?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臨床意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