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成小麥優良性狀動態基因庫
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源泉。矮敗小麥是繼雜交水稻之后,我國農業領域又一重大發明,其高效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是小麥育種技術的重大突破。矮敗小麥含有太谷核不育小麥的敗育基因Ms2和矮變1號小麥的矮稈基因Rht10,這兩個基因在4D染色體短臂呈緊密連鎖,其交換率僅為0.18%,因而矮敗小麥具有雄性敗育徹底、不育性穩定、異交結實率高的特性,是選育小麥新品種的高效育種工具。利用矮敗小麥兼具異交與自交的特性,可進行階梯雜交、復合雜交和輪回選擇育種,使數十個甚至上千個親本的基因進行大規模反復重組,并不斷優化,從而獲得常規育種方法不能得到的大規模優良基因群體,其群體內每個可育株都相當于常規雜交育種中的一個復合雜交組合,從中選育出優良品種的概率明顯增加。 多年來,山西省科技廳農業科技攻關計劃,致力于“小麥特異矮敗群體構建”戰略課題設計,引導培育專門人才,利用矮敗小麥高效育種工具,克服常規育種技術涉獵親本少、手段局限性大、種質資源利用率低等關......閱讀全文
小麥基因組編輯抗病育種研究取得進展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關乎國運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植物病害每年造成全球作物減產可達30%,全球氣候變化、耕作制度改變及種植品種單一化等多種因素的疊加,致使植物病害更加頻繁發生,嚴重威脅全球和我國糧食安全。選育和推廣抗病新品種是防治作物病害經濟、有效和環境友好的策略
首家國家超級小麥遺傳育種基地建立
近日,國家超級小麥遺傳育種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在開封市河南天民種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河南省建立的首家超級小麥育種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也是科技部在國內建立的唯一一家國家級超級小麥育種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河南天民種業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繁育、開發于一體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與美國等2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
節水多抗:小麥精準育種再發力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和消費國。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以下簡稱小麥良種攻關)開展以來,加快培育推廣了一批節水多抗小麥新品種,引領了我國小麥品種選育方向的調整,促進了綠色小麥品種的研究創新。 5月21日,來自全國13個省份的100余名代表齊聚河北石家莊,參加良種攻關黃淮麥區北片節水多抗
莊巧生:60多年潛心小麥育種
莊巧生,男,1916年8月出生,1939年畢業于金陵大學農學院,獲學士學位。1940年在金陵大學農學院擔任助教,1944年到重慶北碚中央農業實驗所麥作雜糧系任技士,從事小麥品種改良工作。1945 年7月,赴美國堪薩斯州立學院實習,學習硬質小麥品質鑒定技術。1946年10月,到北平農業試驗場任
小麥容重器對燕麥育種選擇的分析
???? 在遺傳變異的條件下.燕麥育種的持續進展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提高容重和籽粒重的改善。GHCS-1000小麥容重器研究的目的是測定對燕麥高容重(HT群體)進行3輪輪回選擇的效率和籽粒重(HTG群體)的指數研究。在所有輪回選擇的各種群體內廣義遺傳力和遺傳方差一直保持很高。GHCS-1000小麥容
小麥基因組測序 為第三代育種繪制“高清地圖”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自然》的論文稱,該所研究團隊已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繪制。這是繼2013年,該團隊成功繪制出小麥A基因組祖先種烏拉爾圖小麥基因組草圖并發表于《自然》之后,在此領域的又一項重大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
研究揭示調控小麥穗粒數基因在高產育種中的潛在作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生物信息學及應用創新團隊與四川農業大學小麥所合作,研究了小麥轉錄因子AGL6在小麥花器官和小穗發育過程中的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物技術雜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據李愛麗研究員介紹,小麥產量三要素包括單位
白度測定儀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
我們大家都知道,面粉通常是指小麥粉,也是是小麥制作而成的,近年來,人們利用白度測定儀測定分析后發現,面粉的白度與小麥的品種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因此為了提高面粉的自然白度,人們希望利用白度測定儀來參與小麥的品種改良,以此來提高面粉的白度。 面粉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食品原料,在我國的使用量非常大。而隨
面筋指數測定儀分析小麥品質育種目標
???? 2008-2012年期間黃淮南片審定的小麥品種穩定時間偏低,達到強筋標準的小麥品種所占比例較低,中筋和弱筋小麥所占比例較高,對于育種者來說,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適當提高穩定時間。通過面筋指數測定儀對重要的參數進行測定可知:在9項品質指標中,容重、蛋白質含量和濕面筋含量這3項指標數值較高,而
雜交小麥育種突破將創造巨大的種業市場
??? 許多人知道雜交玉米,更知道雜交水稻,但很少有人聽說過雜交小麥。專家認為,如果中國雜交小麥應用面積達到雜交水稻的應用水平,那么將創造一個巨大而嶄新的高技術種業市場。 ??? 據北京市農科院雜交小麥中心分析,2006年國內小麥種植面積在3.49億畝,如果按雜交小麥應用面積達總播種面積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