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自然》《科學》承認影響因子扭曲科研

    近日,《自然》和《科學》雜志在回應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郵件提問時,都承認影響因子對科研界的影響已經走向了反面。 《自然》雜志母公司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區負責人尼克·坎貝爾承認,目前科研界過度依賴期刊聲譽以及影響因子。《科學》雜志高級對外聯絡官皮諾爾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學》雜志的首席主編麥克努特博士也認為,影響因子的使用已經扭曲了它的原意。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科學》以及《細胞》雜志都是以高影響因子著稱的,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高,期刊的影響力越大。目前,三大刊的影響因子都在30以上,這在學術期刊中是極為罕見的,三大刊也因此被視為頂尖學術期刊,在中國科研界常被簡寫為“CNS”。 然而,日前,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蘭迪·韋恩·謝克曼卻在媒體上宣稱:“我的實驗室將抵制頂級刊物,并且鼓勵其他人也這樣做。” 謝克曼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教授......閱讀全文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期刊影響因子長久以來被學術界視為一個重要的科研水平參考指標。在一本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發表論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獲得認同。然而,部分科學家已對這一指標能否真正反映單篇論文乃至作者學術水平提出質疑,加上每年發布這一指標的湯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把相關業務轉售給兩家投資公司,影響因

    《中國科學》系列5種期刊影響因子突破1

      日前,美國湯森路透公司發布了最新的期刊引文分析統計報告(2010)。《中國科學》系列英文版期刊的SCI影響因子取得重大突破,8種期刊中7個影響因子上升,其中5種期刊超過1。繼《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去年突破1以來,今年又有4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超過1,分別是《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中國在線科學圖書館兩本期刊獲得影響因子

      繼被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 (ADS)、INSPEC、SCOPUS、CSCD等國內外權威檢索數據庫收錄以后,Frontiers of Physics in China (已更名為Frontiers of Physics)于2010年6月被SCI和Cu

    66種期刊被踢出影響因子名單

      影響因子只能用來判斷一個期刊的平均引用頻次,與期刊中的論文幾乎沒有聯系。   科學出版商們正在傳遞著他們如何重視影響因子的顯然是模棱兩可的信息。影響因子是指某個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被引用的頻率,一直以來飽受爭議。   有創紀錄數量的期刊——66種,其中37種為“新罪犯”——被禁入今年的影響因

    分析表明期刊影響因子價值被片面夸大

       科學家對期刊影響因子(JIF)可謂又愛又恨。JIF是用于給技術類期刊權威性排名次的衡量標準。他們不只用其決定向哪里提交研究論文,還包括評價同行以及影響誰得到工作機會、終身職位以及項目資金。所有這些均要依賴這一簡單、易讀的數據。  然而,很多人認為一份期刊的影響因子是無用的,或者甚至有損于科學界

    期刊中的影響因子是怎么算的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S, T)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U)的被引用總次數 X(前兩年總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S, T)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Y(前兩年總發文量)。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公式為: IFU =(X(S,T) / Y(S,T))。

    國內期刊2014最新SCI影響因子(生物類)

      2014最新SCI影響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已于近期公布了,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會在下一年度出來。因此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是統計的2014年度sci期刊分析報告。影響因子是期刊定量評價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開始,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每年都會發

    2010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公布

      2010年度JCR新鮮出爐,共收錄期刊8005種。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大于50的期刊有:CA-Cancer J Clin: 94.262, Acta Crystallogr A: 54.333, New Engl J Med: 53.484, Rev Mod Phys

    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對期刊影響因子作為評價標準的政策,有關部門也在做出調整,教育部2013年底明確提出評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過分依賴論文。  現在對高校進行考核,以及很多機構在對高校排名時,均把期刊影響因子作為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期刊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一家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越

    76份中國期刊07年影響因子數據出爐

    《細胞研究》07年影響因子4.217,繼06年后再居榜首 2007年最新期刊引文報告(JCR)數據已于6月18日公布,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出版的76份SCI源期刊最新數據,詳情請見浙大學報網頁。值得一提的是,《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2007年影響因子(IF)為4.217,繼2006年

    《Engineering》影響因子躍居全球工程綜合期刊第一

    ?2022年6月28日,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顯示,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1年影響因子達到12.834,在全球工程綜合領域92種期刊排名中躍居榜首,這標志著我國工程類綜合性期刊向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大大前進了一步!?????堅持高端定位,打造中國學術品牌。英

    這份沒有影響因子的期刊為何獲青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43.shtm

    MDPI影響因子公布:72%期刊IF上升-25本期刊處所屬學科前25%

      MDPI(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成立于1996年,是全球領先的Open Access出版公司之一。MDPI致力于開放獲取出版服務,目前出版英文科技期刊250本,其中SCIE期刊70余本。期刊領域覆蓋生物、化學、醫藥、機械、能

    中科院棄用影響因子!以“期刊超越指數”發布期刊分區表

      2022年的JCR SCI影響因子,令人咂舌!大多數的SCI 期刊影響因子暴漲,這其中有疫情原因、引用率提升造成,也有存在著很多新興雜志期刊為提升IF 采用的一系列“聰明”的動作。  是該和虛高影響影子說再見了!  7月5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個了文章,宣告要和影響因子說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

    王鼎盛院士:走出期刊與影響因子的“崇拜”誤區

    科學成果不是商品,賣得越快利潤越高;也不是流行音樂,要每周每月搞排行榜;更不是賀歲電影,全靠一兩周的票房。面對科學界論文評價的期刊崇拜與影響因子崇拜的認識誤區,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鼎盛在日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期間直言批評。他是在對國產物理論文和期刊進行詳細研究基礎上作上述表示的。 量與質的不均衡:

    核心期刊的綜合影響因子什么時候評

    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征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它實際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Cell-Research影響因子8.151-核心期刊排名第14

      根據近日發布的200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Cell Research(中文刊名《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8.151,在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發表原創論文的147種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位,并連續5年在中國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   影響因子是期刊定量評價的重要工具。自1975年開始,美國科學

    剖析材料頂級期刊影響因子,揭秘中國作者貢獻幾何

    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期刊引證報告(JCR)里,Nature?Reviews?Materials和Nature?Energy(同為2016年創刊)一躍成為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的IF頭兩名,和Nature?Materials、Nature?Nanotechnology形成四大巨頭,牢牢占據了材料科學所有

    剖析材料頂級期刊影響因子,揭秘中國作者貢獻幾何

    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期刊引證報告(JCR)里,Nature?Reviews?Materials和Nature?Energy(同為2016年創刊)一躍成為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的IF頭兩名,和Nature?Materials、Nature?Nanotechnology形成四大巨頭,牢牢占據了材料科學所有

    孫大文主編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突破4.0

      6月20日,世界著名的湯森路透集團發布了最新版的《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廣東籍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孫大文創辦和主編的國際學術期刊《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產期刊突破46分

      6月28日,2022年最新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  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最新影響因子為286.13。不過,與去年的IF 508.7相比,出現顯著下滑。  備受關注的三大刊(NATURE、S

    上海科技期刊影響因子四度蟬聯國內榜首

      據國際權威機構科睿唯安今天(6月28日)下午公布的2023期刊印證報告(JCR),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細胞研究》以44.1的得分再度領跑全國。這是上海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連續四年登上國內榜首。  縱觀今年的JCR榜單,上海科技期刊亮點頻現,影響力穩步提升。

    IF最高突破40!國產期刊最新影響因子預測來了

    去年JCR發布時,我國有20本期刊的影響因子超過10分。 他們,是國產期刊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也讓大家開始期待,我們是不是也能擁有一本與Nature、Science比肩的國產期刊? 今年JCR即將在6月公布

    首個影響因子破20!國產期刊時代要來了!

    國產新刊,后來居上  今年,材料類相關期刊有三本首獲影響因子。這三本期刊的第一個影響因子均破10,可謂出手不凡。其中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作為綜述類期刊,以IF28.905創國產期刊新高。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IF=2

    中國科技期刊現狀:影響因子還不高-缺好稿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載體,也是國家科技競爭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28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編寫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首次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科技期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質量和國際影響力,

    中國期刊新星《光》-創刊三年影響因子已達14!

       在最近公布的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中,《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影響因子13.625,在國際光學期刊中排名第3。這份期刊創刊于2012年3月,僅1年之后就被SCI收錄,2014年第一個影響因子就達到8.476,創刊第三年,即2015年又上升到14.603,其后穩定在13以上。  除了收獲影響因子和

    2018年影響因子發布-5分以上839種期刊

    2018年6月26日,最新的影響因子終于出來了。 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盤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并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

    ITDM影響因子達3.139--無償勞動打造出頂尖期刊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我們的雜志很長時間都是兩個人打理。”石勇笑著對《科學時報》記者說,“現在也不過四五個人,而且所有人都是兼職,沒有一分錢報酬。”  石勇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說起他于2002年一手創辦的期刊International Jo

    2020影響因子出爐丨中國期刊Top100都有誰?

      2020年6月29日, 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 — 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紐交所代碼:CCC)發布了2020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 JCR)。今年的報告采用全面豐富的指標、描述性數據和可視化工具,助力科研界準確評估全世界高質量學術

    關注!這10本期刊被鎮壓,今年無影響因子!

      每年隨著影響因子的正式發布,JCR還會一同發布鎮壓期刊和編輯關注期刊名單,我們今天來看一下哪些期刊不幸上榜了。  首先是鎮壓期刊。  本次被鎮壓的期刊僅有10本,相比去年的33本應該算是比較少了。其中有7本是因為自引過高被鎮壓,有3本是因為堆疊引用被鎮壓。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因為自引被鎮壓的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