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協同創新為“海洋強國夢”安裝“加速器”
一所研究型大學如何將科研潛能釋放,助力海洋開發、加速強國建設? “船海名校”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實踐中這樣回答—— 緊抓協同創新這一科技創新模式的“升級版”,明確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定位,即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領域原始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將其貫穿學校建設始終。 近5年,該校累計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項目2600余項、高水平協同創新腳步延至全國20余省份,連續7年以逾95%高就業率穩居黑龍江高校榜首…… 在這所以“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工程、核能應用)為特色的校園里,師生將“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作為使命擔當,成為“海洋強國夢”的守望者和踐行者。 12月1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劉志剛帶隊赴大連,與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船舶總裝廠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就深化協同創新交換意見,從多層面建立對接機制,推進我國海洋工程行業轉型升級。 “哈工程緊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將......閱讀全文
汪品先:華夏振興,首先要建設海洋強國
汪品先:華夏振興,首先要建設海洋強國 8月13日上海書展開幕,作為重點活動之一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講座)之“華夏振興與海洋”13日下午在科學會堂舉行,海洋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向現場聽眾講解了海洋意識在我國的發展、海洋資源開發、領海爭議等內容。 甲午年的“八.一三”來講海洋,不
楊德森: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像自己研究了四十多年的水下聲吶一般,10月16日,坐在人民大會堂里,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代表屏氣凝神、仔細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一個個有關科教發展、人才強國的戰略部署擲地有聲,全都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科技、人才強國戰略進行一
超1萬米!我國首艘超深水科考鉆探船主船體貫通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鉆探船實現主船體貫通 。 圖片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大洋鉆探船實現主船體貫通 圖片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12月18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鉆探
如何從科技創新大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
2月2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我國已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 如何提高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從科技創新大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中國科學
船舶零碳排放,未來可通過三條途徑實現
“人類的未來在海上!”8月26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海洋強國戰略科技創新論壇2023上,大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說。 如何認知海洋、開發海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戰略步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們圍繞高端智能海洋裝備,船舶動力、核能與新能源,海洋信息與空間安全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研討
“威海壹號”衛星成功入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177.shtm2月3日11時06分,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牽頭研制的通遙一體化衛星系統“威海壹號”01/02星搭乘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點火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
“威海壹號”衛星成功入軌
2月3日11時06分,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牽頭研制的通遙一體化衛星系統“威海壹號”01/02星搭乘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點火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威海壹號”副總指揮、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晨旭介紹,作為國內首個面向海洋
打造海洋科研的“國之重器”
探訪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 海洋國家實驗室供圖 6月的山東青島即墨鰲山灣,草木初盛,碧波涌動,蓬勃如少年。緊鄰海灣的一片現代化建筑,便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所在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個試點中的國家實驗室。 向海而興
多位院士聚焦協同創新-為京津協同發展持續賦能
中新網天津6月24日電 (龐喻文)24日下午,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在津舉辦。論壇以“創新協同賦能智能產業發展”為主題,多位專家院士聚焦協同與創新、研討數字化轉型賦能智能產業發展等領域,為提升京津協同發展水平持續賦能。中國工程院院士余貽鑫作《分布式智能電網-面向21世紀的強
多位院士聚焦協同創新-為京津協同發展持續賦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37.shtm 中新網天津6月24日電 (龐喻文)24日下午,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在津舉辦。論壇以“創新協同賦能智能產業發展”為主題,多位專家院士聚焦協同與創新、研討
戰創傷防治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日前,戰創傷防治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舉行。 該中心由第三軍醫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解放軍總醫院、軍事醫學科學院、山東威高集團6家軍地院校、研究所和開發廠家組成。中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安大學舉行協同創新系列活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24.shtm 3月17日,由長安大學、西安市碑林區政府主辦,長安大學科技處、西安市碑林區委人才辦、碑林區科技局、碑林區金融辦、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管理委員會等承辦的“產學研金”協同創新系列活動
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以東北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為依托,聯合鋼鐵研究總院、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上海大學以及鞍鋼、首鋼、寶鋼等研究院所、高校和大型生產企業共同組建的我國第一個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日前在京成立。中心將重點開展海洋工程用鋼、先進能源用鋼、現代交通用鋼等高性能鋼鐵材料品種的開發。
國務院公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林紅梅)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簽署第561號國務院令,公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新華社16日受權播發了這一條例。 條例包括9章78條,制定的目的是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 條例規定,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所轄港區水域內
2020年我國將躋身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制造強國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公布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圖片來源網絡 “十二五”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第一梯隊。當前,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
張瑞永入選2023年“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73.shtm10月8日,2023尋訪“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活動頒獎儀式在浙江寧波舉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瑞永入選“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 張瑞永(中)榮獲2023“海洋強國青年
第九屆海洋強國戰略論壇在北海舉行
11月20日~21日,第九屆海洋強國戰略論壇暨2017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在廣西北海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有關領導對論壇的舉辦作出批示。 本屆論壇由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聯合主辦,主題為“新時代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策略、措施與實踐”。 在20日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
深海“礦工”毛競航: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百泰園區“深海重載作業裝備研發中心”,記者見到26歲的毛競航時,他正和團隊伙伴們一起探討如何將一臺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進行優化。作為上海交通大學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的一名老師,他目前主要負責深海錳結核采礦車的控制工作。 崖州灣科技城點滴變化的見證者 2019年8月
深海“礦工”毛競航: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百泰園區“深海重載作業裝備研發中心”,記者見到26歲的毛競航時,他正和團隊伙伴們一起探討如何將一臺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進行優化。作為上海交通大學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的一名老師,他目前主要負責深海錳結核采礦車的控制工作。 崖州灣科技城點滴變化的見證者 20
李乃勝:深海探測與工程裝備
四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姹紫嫣紅。習近平總書記于百忙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全國海洋界倍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既是對海洋事業的關心關懷,又是對走向深海、經略海洋的指導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奮進。 南國邊陲,一個年輕的海洋科研機構,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斗”號深
吳立新院士:中國需要建設“透明海洋”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在新世紀提出的宏偉戰略目標。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是關乎國家資源、環境、氣候和國防安全的核心戰略海區,實時或準實時地獲取這一海區不同空間尺度的海洋環境信息,預測未來特定時期內海洋環境、氣候及資源的變化,實現海洋狀態透明、過程透明、變化透明,使海洋成為“透明海洋”, 是建設海洋
哈工程成功研發我國最高級別DP3船舶動力定位系統
漫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園,飛檐碧瓦的教學樓用剛毅的線條書寫著這所大學的自傳,散發著大氣磅礴的氣質和與眾不同的魅力。這里曾經誕生了諸多的“共和國第一”。前不久,國家高技術船舶科研專項“DP3動力定位系統研制”項目在這里通過工信部驗收。這意味著“定船神針”——中國最高級別的DP3船舶動力定位系統的誕
《國家海洋創新指數2016》發布
9月24日,《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16》在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2017年年會上正式發布。 據課題組介紹,該報告定量測算2001—2015年我國海洋創新指數,客觀評估我國海洋創新能力和區域海洋創新能力,并對我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我國海洋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國際海洋科技研究態勢等進行專題
科技日報:強國大業寄望創新人才
從1901年到2007年的107年間,全世界共有518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而目前我國本土還沒有出過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5%,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達到了75%…… 人才!人才!士者,國之重器;得士則重,失士則輕。當國人為“錢學森之問”而陷入深思
吳岳良院士:科技創新點亮強國之路
■吳岳良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科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具有認識功能和思想解放功能。科學技術發展更是不斷促使世界產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蒸汽、電氣時代到現如今的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直接帶動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化文明程度也會隨之大幅度提升。可以說科技進步是衡
總書記:建設科技強國,聚焦重點領域科技創新
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僅剩11年的時間,如何將這一戰略目標轉
“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研制和海試總結工作會議
2017年12月1日上午,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會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研制和海試總結工作會議。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海南省科技廳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深海勇士”號各參研參試單位領導和骨干成員、中國船級社、第三
海洋經濟藍皮書在青島發布
11月22日,《海洋經濟藍皮書:中國海洋經濟分析報告(2022)》在青島正式發布。藍皮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論述為根本指引,以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為出發點,重點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年度態勢和重大問題進行了闡釋。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綏祥、副主任崔曉健,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
青島“15條”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新聞發布會,解讀青島進一步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助力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一系列舉措。 這是青島出臺的第一部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在全國范圍內
青島“15條”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新聞發布會,解讀青島進一步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助力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一系列舉措。 這是青島出臺的第一部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在全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