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吳立新院士:中國需要建設“透明海洋”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在新世紀提出的宏偉戰略目標。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是關乎國家資源、環境、氣候和國防安全的核心戰略海區,實時或準實時地獲取這一海區不同空間尺度的海洋環境信息,預測未來特定時期內海洋環境、氣候及資源的變化,實現海洋狀態透明、過程透明、變化透明,使海洋成為“透明海洋”, 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戰略保障。 近日,在由中國海洋大學主辦的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研討會之“全球海洋峰會”上,我國著名物理海洋學家、中科院院士吳立新及其團隊提出的“透明海洋”計劃,開拓了當今世界海洋研究的新視野,得到與會專家的認同。 據了解,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在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的指導下,創新發展現代海洋觀測、探測和預測技術,大力推動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海洋生態系統演變、海洋環境與海底資源效應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其研究成果和技術支撐了這些國家的全球海洋戰略,因此實施“透明海洋”計劃迫在眉睫,這是追趕乃至引領世界海洋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吳立新表......閱讀全文

    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東海海洋科學觀測浮標站通過驗收

    驗收會現場  根據中國科學院創新三期中國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的建設要求,11月3日,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組織有關專家在北京對海洋研究所承擔建設的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黃海站)和東海海洋科學觀測浮標站(東海站)建設項目進行了驗收。  驗收會由資環局副局長常旭主持。驗收專家組組長

    海洋觀測站點和海洋觀測資料管理辦法發布實施

       6月7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簽署國土資源部第73號、74號部令,分別發布施行《海洋觀測站點管理辦法》和《海洋觀測資料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落實《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以保障國家基本海洋觀測活動的有序開展。  《海洋觀測站點管理辦法》對統一規劃、設立和調整國家、地方基本海洋觀測站點作出相應制

    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站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其中依托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建設的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西沙站)榜上有名。至此,包括廣東大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內,南海海洋所共有

    東海海洋科學大型綜合觀測浮標系統完成首次大修

        東海海洋科學綜合觀測浮標系統    10月20日,隨著重達3.5噸的抓力錨連帶180米長的錨鏈布放就位,東海海洋科學綜合觀測浮標系統完成了大修任務,開始了新一輪的觀測運行周期。   本次大修是該浮標自2009年8月下水服役以來,首次進塢大修,包括海上回收、標體維護、錨系檢查

    《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發布

      5月20日,國家海洋局和國務院法制辦在京聯合發布《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我國首部關于海洋觀測預報活動管理的法律規范,將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共有六章四十條,從加強海洋觀測預報管理,規范海洋觀測預報活動,防御和減輕海洋災害,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提

    美啟動大型海洋觀測項目 實時數據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在歷經10年、耗資3.86億美元以及多少人花白了頭發之后,一個雄心勃勃的海洋觀測網絡終于在美國建立并運行起來。  6月6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來自海洋觀測計劃(OOI,由7個儀器陣列組成的集合)的大部分數據如今都已形成實時流,從而使得科學家有機會測試這個在技術上復雜且在科學上前所

    大氣所發現海洋觀測系統變化導致全球海洋熱含量“突變”

      溫室氣體導致地球系統能量增加,表現為全球變暖,然而地球系統增加的能量中有超過90%儲存在海洋中,全球海洋熱含量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的 “指針”。估計全球海洋熱含量的變化是氣候變化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然而,海洋觀測系統在不斷變化:在上世紀(1966-2001年),海洋主要是基于船舶的觀測系統;

    海洋科學創新方法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會議現場  5月4日,由創新方法研究會主辦、中科院海洋所承辦的“海洋科學創新方法研討會”在青島召開,30余位海洋界院士、專家參加了研討。  會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創新方法研究會秘書長周元首先介紹了創新方法研究工作進展情況,蘇紀蘭院士作了題為“海洋科學創新方法研究”的報

    海洋牧場養殖觀測無人船投入使用

      8月11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與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海洋牧場養殖觀測無人船,在山東省威海市德明海洋牧場進行海試并交付使用。  “無人船可以自主規劃路線,自主航行。水下機器人可以定深定點去監測。”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黃海濱介紹,海洋牧場養殖觀測無人船由碳

    漁業船聯網構建技術 助力“透明海洋”觀測

    ?? 日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鰲山科技創新計劃重大項目“漁業船聯網構建技術與示范應用”實施方案在北京通過專家評審。  據了解,該項目是海洋國家實驗室“透明海洋”立體觀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聯網技術在海洋觀測和漁業管理領域的拓展應用。由中國工程院潘德爐院士、周志成院士和趙春江院士等同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