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芯片能檢測罕見循環腫瘤細胞
在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芯片的幫助下,誘發早期癌癥患者體內癌癥擴散的一類細胞能夠被高靈敏地檢測出來。《自然—納米技術》上的這項研究發現意味著,對這類細胞的分離與修復能夠貫穿于癌癥病人的診斷與治療中。 Sunitha Nagrath等人研發出一種基于石墨烯氧化物的芯片,該芯片能夠捕捉一種罕見的循環腫瘤細胞,這類腫瘤細胞從腫瘤上分離通過血液流向各個組織,從而使癌癥擴散。利用這種納米尺度的設備,研究人員能夠從健康的血液細胞中選出這種腫瘤細胞并分析其與癌癥有關的生物標記。他們相信這類生物標記能夠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癌癥特征并潛在影響疾病的控制。......閱讀全文
Illumina芯片助力大型癌癥項目
近日,來自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北美等地的國際研究組 C 癌癥基因-環境聯合研究協會( Collaborative Oncological Gene-environment Study,COGS)公布了關于癌癥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這些成果以十三篇論文的形式,分別發表于Nature
利用糖芯片破解癌癥之謎
糖芯片由少量多種類的天然或合成的低聚糖組成,研究人員利用這種芯片能識別結合在糖上的蛋白,細胞和微生物。由于芯片制作只需要極少量的糖分子,因此這種技術得以首次能進行蛋白糖親和性的廣泛篩選。 目前有十幾個實驗室構建自己的糖芯片,隨著更多的糖分子被分離和合成出來,這些芯片將會不斷完善。目前制造生產最
安捷倫發布CGH+SNP癌癥芯片以及軟件用于癌癥研究
安捷倫發布 CGH+SNP 癌癥芯片和 Cytogenomics 軟件用于癌癥研究 基于癌癥 Cytogenomics 芯片協會的設計 2011 年10月11日,蒙特利爾——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發布 SurePrint G3 CGH+SNP 癌癥目錄芯片,該款芯片
“芯片心臟”可評估化療及癌癥藥物毒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282.shtm
“芯片心臟”可評估化療及癌癥藥物毒性
化療可能對心臟細胞有毒,為保護癌癥患者的心臟,美國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科學家創建了一種三維“芯片心臟”來評估藥物的安全性。這種用干細胞制造的“芯片心臟”可準確預測藥物對人類心臟細胞的影響。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芯片實驗室》雜志。研究團隊通過誘導多能干細胞,制造出了兩種心臟細胞:心肌細胞和血管細胞,
一塊芯片-10分鐘檢測癌癥
記者昨從揚州大學科技處獲悉,該校化學化工學院成功研制一種新型生物電化學檢測芯片,其核心是一款基于聚合物自組裝膜制備的生物電化學傳感器,它將使癌細胞的檢測變得如同血糖儀檢查一樣簡單,為癌癥的提早預防提供可能。 該技術目前在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臨床試驗,從樣品采集到注入、檢測和醫療分析等整個過程,
微型芯片實驗室可用于癌癥的早期檢測
??????? 日前,來自光子科學研究所(簡稱ICFO)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芯片實驗室,能夠在一滴血液中檢測出癌癥的蛋白質標記物,可以用于癌癥的早期檢測。此種裝置擁有檢測低濃度標記物的能力,并且具備可靠、廉價以及便攜等特點,為世界偏遠地區的部署提供了可能。 眾所周知,早期發現是成功
彎曲變形:微芯片裝置通過扭曲細胞來發現癌癥
據一項新的研究報道,對從肺部周圍液體中獲取的細胞進行物理檢測可對早期癌癥診斷有助。這種診斷可用一種自動化的技術完成,這種方法比細胞分析的黃金標準 ——細胞學檢查更快,而細胞學檢查需要專家來篩檢細胞。由Henry Tse及其同事研發的一種新的微芯片裝置可通過將細胞擠入充滿液體的微通道并追蹤
中研院研制成功新型醣芯片診斷癌癥
中新網消息,臺灣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最近在“醣芯片”的研發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現在,僅用一小片玻璃材質醣芯片就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方便準確診斷癌癥腫瘤、細胞感染以及病毒感染類的病癥。如果這種方法可用于臨床診療,必將大幅改進醫療質量。 “醣芯片”,即“多醣體微數組分析法”,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所領導
癌癥治療新時代:芯片技術對細胞治療的作用
繼40年前的化療法發展之后,免疫療法被視為下一件業界大事。不同于化療和放療,免疫療法有望全面、持久地緩解和治愈各種癌癥。 有一種免疫療法是基于細胞的免疫療法,它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T細胞),經過改良能夠更好地抵抗癌癥。細胞免疫療法是對T細胞進行改造,使其帶有一種專門與癌細胞結合的特定T細胞
臺灣“中研院”研發醣芯片-診斷癌癥腫瘤快速準確
臺“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發的“醣芯片”最近有突破性發明,僅用一小片玻璃材質醣芯片就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方便準確的診斷癌癥腫瘤、細胞感染以及病毒感染類的病癥,這個方法可用于臨床診療,將大幅改進醫療質量。 據“中央社”報道,“中研院”表示,“醣芯片”即為“多醣體微數組分析法”,是“中研院長”翁啟惠
任春平教授研發“濃縮芯片”-半小時可測出癌癥
來源:環球科技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4-28 今日/總瀏覽:2/2622 據臺媒4月26日報道,中國臺灣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任春平研發“納米流道蛋白質濃縮芯片”,只需少量血液,就能在30分鐘內檢測是否含有癌癥特定的蛋白,這項技術已發表于國際期刊。 任春平表示,民
任春平教授研發“濃縮芯片”-半小時可測出癌癥
,中國臺灣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任春平研發“納米流道蛋白質濃縮芯片”,只需少量血液,就能在30分鐘內檢測是否含有癌癥特定的蛋白,這項技術已發表于國際期刊。 癌癥 (2).jpg 任春平表示,民眾罹患癌癥時,體內就會出現比較大量的特定蛋白,也叫做腫瘤標記;蛋白質無法像DNA可以復制,在
IBM開發的芯片實驗室可以過濾血液,檢測癌癥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IBM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芯片實驗室技術,該技術首次能夠分離出納米尺度的生物顆粒,從而可能能夠讓醫生們在癥狀出現之前檢測癌癥等疾病。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8月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anoscale lateral di
生物銀行:可儲存百姓健康-通過芯片了解易感癌癥基因
“這個特殊銀行的建設與我們普通老百姓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揚州網記者獲悉,昨天本報《揚州啟動“生物銀行”建設》一文見報后,引起關注,不少讀者致電本報了解情況。為此,記者對上海分子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樣本庫分會主任委員郜恒駿教授進
生物芯片技術芯片分類
根據芯片上的固定的探針不同,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細胞芯片、組織芯片,另外根據原理還有元件型微陣列芯。表達譜基因芯片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一種基因芯片。是目前技術比較成熟,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基因芯片。
生物芯片是納米芯片么
生物芯片和納米這百個概念貌似扯不上邊,唯一有點關系的是,它上面點制的核酸或蛋白等探針大小是以納米級度別的。生物芯片目前主要做科研用,成熟的臨床應用的芯片應該博奧生物做過不少工作但基本被埋沒了,雖然是很實用的產品問,但一方面是找不到對應的市場或者說根本答就沒人去推廣,另一方面是生物芯片是新生事物專,國
生物芯片的芯片制備方法
包括原位合成和預合成后點樣。原位合成:適用于寡核苷酸,通過光引導蝕刻技術。已有P53、P450,BRCAI/BRCA2 等基因突變的基因芯片。預合成后點樣:是將提取或合成好的多肽、蛋白、寡核苷酸、cDNA、基因組DAN等通過特定的高速點樣機器人直接點在芯片上。該技術優點在于相對簡易低廉,被國內外廣泛
生物芯片的芯片制備方法
包括原位合成和預合成后點樣。原位合成:適用于寡核苷酸,通過光引導蝕刻技術。已有P53、P450,BRCAI/BRCA2 等基因突變的基因芯片。預合成后點樣:是將提取或合成好的多肽、蛋白、寡核苷酸、cDNA、基因組DAN等通過特定的高速點樣機器人直接點在芯片上。該技術優點在于相對簡易低廉,被國內外廣泛
生物芯片技術的芯片分類
根據芯片上的固定的探針不同,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細胞芯片、組織芯片,另外根據原理還有元件型微陣列芯。表達譜基因芯片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一種基因芯片。是目前技術比較成熟,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基因芯片。
讓芯片更“新”——器官芯片技術
最近,我剛剛為大家介紹過“芯片實驗室”這一前沿技術。顧名思義,芯片實驗室也就是將實驗室搬到了芯片上,它可以將多種實驗室操作,例如樣品制備、生化反應、檢測分析,集成于一塊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從而對于細菌、病毒、污染物、生物標記物等進行檢測和分析,幫助監測人體健康狀況。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創新成果,仍然是
組織芯片的制備——冰凍組織芯片
實驗材料新鮮組織試劑、試劑盒OCT 包埋劑切片黏合劑儀器、耗材1 mm 孔徑針載玻片實驗步驟將每個需要制備 TMA 的新鮮組織,不經固定包埋在 OCT 包埋劑中, -20℃ 中凍成塊。另外,再將 OCT 包埋劑倒在長 3 cm×寬 1.5 cm×高 lcm 的模具中, -20℃ 中凍成塊。用特制的
生物芯片中芯片制備方法
包括原位合成和預合成后點樣。原位合成:適用于寡核苷酸,通過光引導蝕刻技術。已有P53、P450,BRCAI/BRCA2 等基因突變的基因芯片。預合成后點樣:是將提取或合成好的多肽、蛋白、寡核苷酸、cDNA、基因組DAN等通過特定的高速點樣機器人直接點在芯片上。該技術優點在于相對簡易低廉,被國內外廣泛
簡述Lifespan組織芯片生物芯片
Lifespan組織芯片是生物芯片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與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及細胞芯片等一樣,屬于一種特殊、新型的生物芯片,是一種新型的高通量、多樣本的研究的工具。組織芯片組織芯片,也稱組織微陣列(tissue microarrays),是將數十個甚至上千個不同個體組織標本以規則陣列方式排布于同一固
組織芯片
組織芯片(tissue chip),也稱組織微陣列(tissue microarrays),是生物芯片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將許多不同個體組織標本以規則陣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載體(使用載玻片最多)上,進行同一指標的原位組織學研究。該技術自1998年問世以來,以其大規模、高通量、標準化等優點得到大范圍
生物芯片技術的芯片制備方法
包括原位合成和預合成后點樣。原位合成:適用于寡核苷酸,通過光引導蝕刻技術。已有P53、P450,BRCAI/BRCA2 等基因突變的基因芯片。預合成后點樣:是將提取或合成好的多肽、蛋白、寡核苷酸、cDNA、基因組DAN等通過特定的高速點樣機器人直接點在芯片上。該技術優點在于相對簡易低廉,被國內外廣泛
生物芯片與與電子芯片的比較
生物芯片和電子芯片有什么區別呢?其實電子芯片和生物芯片有著既遠又近的關系。“它們相同的地方在于,都用很小的元件,儲藏很大的信息量,輸入輸出也很大。”楊洪波說。所謂的生物芯片輸出,就是在平方厘米大的芯片上,用特制的掃描儀掃出1百萬個化學分子的反應信號,“一行一行地掃,小到0.5微米的地方也全部會被掃到
組織芯片的制備——石蠟塊組織芯片
實驗方法原理首先制作模具蠟塊(受體,recipient)。從供體蠟塊(donor)上取樣,取樣針分別有 0.6 mm、1.0 mm、1.5 mm 和 2.0 mm 幾種,在 1 個大小 45 mm×20 mm 的模具蠟塊上,以 0.6 mm 取樣針間隔 0.1 mm,可排列 1000 余個位點,如取
2024上海國際芯片展會人工智能芯片展會顯示芯片展會
展會名稱:2024中國(上海)國際半導體展覽會英文名稱:China (shanghai) int'l Circuit board & Electronic assembly Show 2024展會時間:2024年11月18-20日?論壇時間:2024年11月18-19日?展會地點:上海新國際
蛋白芯片制作與應用(4)-液態芯片
液態芯片原理編碼微球:分別用不同配比的兩種熒光染料將直徑5.6μm的聚苯乙烯微球(Beads)染成不同的熒光色,從而獲得多達100種經熒光編碼的微球。?交聯探針、抗體或抗原:把針對不同檢測物的核酸探針、抗體或抗原以共價方式結合到特定熒光編碼的微球上。?檢測反應:先把針對不同檢測物的、用不同熒光色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