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主任務,“嫦娥三號”探測器是我國航天器首次在地球以外天體實現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活動,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一步。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為我國探月工程研制了多種高性能鋁基復合材料及構件,并成功應用于“玉兔號”月球車的移動分系統和“嫦娥三號”光學系統,為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行走機構是“玉兔號”月球車開展月球移動探測的關鍵和難題之一。“玉兔號”月球車在月面上開展巡視工作,要面臨惡劣復雜的空間環境和復雜未知的地形地貌的考驗,如“晝夜”超過300℃的溫差導致構件產生熱應力及熱變形、月球車在行走時要承受各種碰撞、擠壓、摩擦、磨損等。星載光學儀器的任務要求其必須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穩定的光學性能,這就要求對結構與器件進行優化設計時,所用材料必須具有足夠的尺寸穩定性和良好的剛性等優異的綜合性能。針對應用需求,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了多種具有重量輕、高剛度......閱讀全文
據生活科學網報道,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3D打印機,它可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材料進行自我復制。 項目領導者、卡爾頓大學機械與航天工程系副教授亞力克斯·埃勒里(Alex Ellery)表示,這種技術將來可幫助人類3D打印月球基地,也可在月球上制造衛星和太陽護盾,以
在月球定居住哪里?歐洲空間局(ESA)官網日前報道稱,未來或許能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將月球塵土3D打印成可以建造定居點的磚塊。 負責ESA材料項目的工程師艾德文尼特·馬卡亞說:“我們在太陽能爐中模擬了燒制月球材料的過程。3D打印平臺可以在1000℃的溫度下烘烤直徑約0.1毫米的月球塵土顆粒,在5
據國外媒體報道,未來10年至20年,月球上或將出現一派繁忙的景象,私人航天企業將開發月球,試圖把月球打造成太空旅游的目的地,同時也計劃開采月球上的礦物,最新的任務計劃表希望在2015年測試機器人登陸月球。月球上的礦物可滿足人類的需求,比如含量豐富的氦3就是其中一種,宇航員采集到的月球巖石樣本中發
繞月探測工程是我國繼載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重大項目,嫦娥一號衛星是這項大工程的第一步。與以往我國發射衛星不同的是,嫦娥一號衛星繞月飛行使得該衛星具有某些不同與以往衛星的新功能。要實現這些新功能,保證飛行任務順利完成,就要對一些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紫外月球敏感器以其"新、難"的技術特點成為嫦娥一號衛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3日(北京時間)報道,日本清水建設株式會社最近提出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的計劃——“月神之環(Luna Ring)”工程。擬于2035年啟動的此項龐大工程,計劃建設一條沿月球赤道(長約11000公里)的太陽能電池帶,將電力轉換成強大的微波和激光束射
近日,肩負月球“挖土”重任的“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有著非常重要的用途,將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建房。 按規劃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均有各自的任務,嫦娥八號或將實地測試月面“3D打印”房子等關鍵技術,為將來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出前期探索。 今年,美國宇航局宣布與一家3D打印
機器人可以自動操作樓房的建設。 機器人帶著攪拌好的混凝土罐 一個裝有機械臂的測試墻 一個輪廓成形制作機械手臂正在機械中心接受測試 據外媒22日報道,美國航天局(NASA)出資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最新研發出“輪廓工藝”3D打印技術,24小時內就可以印出大約232平方米的兩
“嫦娥四號”著陸后,巡視器隨即進行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首次行走”足跡,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技術團隊的心血。“玉兔二號”月球車輪子外側,由SiC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制成的棘爪。上海交通大學供圖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近日公布了美國宇航局未來重返月球計劃中,建造月球基地的部分設計方案。 2006年12月,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了“重返月球”計劃,其核心目標是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月球南極有望成為選址地點。建成后的月球基地上將有探測車和生活區,能夠實現電力供應,保證宇航員在月球上
這是華盛頓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館里展出的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爾·柯林斯穿過的太空服,是這些最受歡迎的展品的一部分。 該博物館展出的這個已經有40歲的登月艙,這是“阿波羅”太空項目制造的12個登月艙中的一個。這個登月艙保存得非常好,但是太空服目前的狀況非
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回應
伴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轟鳴,“嫦娥五號”探測器今天(24日)凌晨踏上奔月之旅。從月面獲取約2千克的樣品返回,是此行最重要的使命,同時它還肩負著獲取月表形貌、礦物組份探測與研究、月球淺層結構探測等科學探測任務,這些將為采樣和鉆取提供技術支持。 為此,“嫦娥五號”攜帶了六種科學載荷。相較于“嫦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消息,一些明暗分明的斑紋在月亮上打著轉,看起來就像奶油在咖啡里打轉,這些獨特的“月球漩渦”是怎么來的呢?新研究表明,這是太陽風和月殼磁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安德魯·波普使用NASA的“加速、重聯、湍流及電動力學月球—太陽交互作用”(AR
北京時間1月14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罕見的“超深”鉆石可謂價值連城,因為能夠告訴我們地殼之下的狀況和環境。據悉,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這種不尋常的鉆石,為它們如何形成提供了新的線索。 這些寬幾毫米的白鉆是一家礦業爆破公司在距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北部大約300英里(約合483公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2012年11月,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支持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研究人員演示了如何利用3D打印設備和月球上類似材料來制造零件。作為華盛頓州立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學院教授的阿米特·班德亞帕德耶和蘇蜜塔·布茲,是3D打印領域的知名研究人員。 這兩位教授目前所做的項
北京時間10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1969年到1972年間的阿波羅登月任務的宇航員都知道這樣一個秘密:月球表面太臟。現在一些科學家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個難題,以服務于未來的重返月球任務。 田納西大學行星地球科學學會主任拉里·泰勒教授說:“阿波羅任務中宇航員指出的主要問題是除了臟,還是臟。”和
日本“黎明”探測器示意圖。 金星又被稱作“啟明星”或“長庚星”,是我們在夜空中用肉眼能看到的最亮一顆星。它與地球大小相當,因此被人們稱為是地球的“孿生兄弟”。日本開發的“黎明”探測器12月7日抵達金星附近,計劃開始環繞金星飛行并展開一系列探測活動。 不過,“黎明”探測器現在遇到了
北京時間6月8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日本清水公司近日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利用太陽能的計劃,而這一計劃對太陽能的利用規模幾乎超過以前提出的任何計劃。 該計劃涉及圍繞月球6800英里(約合1.1萬公里)長的赤道建一條太陽能發電帶,然后將電能轉化為微波束和激光束發送回地球,最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將在10年內建立一座有人月球基地;俄羅斯也宣布計劃于2031年首次載人登月,然后著手打造月球基地。我國已在今年透露,將發射嫦娥8號進行科學探測和試驗,以驗證建立月球科研基地的可行性。由此表明,人類將在不久的未來掀起打造月球基地的高潮。 為何建造月球基地 所謂月球基地
以需求為導向探索空間科學發展重點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8月19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將于8月28~30日在大連召開。本次學術年會的主題為“空間科學:探索、發現、創新”。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顧逸東表示,本次年會將重點展望未來空間科學領域發展新的戰略需求和發展重點方向,為
自從2011年3月份地震和海嘯襲擊日本之后,日本全國對于是否還需要繼續使用核電發生了激烈的意見分歧,很多地方的核電站被一度關閉,這也導致了日本的電力供應危機。因此人們急切的希望能找到另一種產能方式來徹底擺脫對核電的依賴。而在清水建筑提出的這項方案中,利用月球上取之不竭的太陽能,將能一勞永逸的解決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模擬空間環境下摩擦試驗原位系統的研制”,成功地實現了模擬空間環境下摩擦試驗原位分析功能,為準確獲取模擬空間環境下摩擦試樣的物理與化學信息提供了一種新穎而可靠的分析測試手段。該項目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蘭州化學物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是與Nature、Science齊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學科文獻之一,PNAS收錄的文獻涵蓋生物、物理和社 科學,主要內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報告、學術評論、學科回顧及前瞻、學術論文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學會學術動態的報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關注的文章(生物類)如
日企稱2035年開建月球太陽能電站 11月2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日本清水公司計劃在月球表面鋪設太陽能電池板,以此緩解能源危機。消息中指出,日本一家建筑業巨頭建議沿月球赤道帶鋪設長約合400公里的太陽能電池板帶,并通過激光和微波將電能傳送回地球,從而將月球變成一座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
近日,盧森堡宣布了“太空資源”長期項目,目標是開采以近地小行星為主的太空天體上的礦石資源。作為歐洲第一個籌備太空采礦的國家,盧森堡希望為此建立更完備的法律規范,技術上可能會與美國企業合作。 歐洲“袖珍王國”盧森堡的太空工業歷史悠久,衛星通信業是其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盡管地球上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據美國太空網11月16日報道,美國宇航局表示,一種專門為探測月球或火星的宇航員設計的可充氣住所已經前往南極進行測試。此住所是由美國宇航局的承包方ILC Dover LP公司建造的,樣子像孩子們玩的充氣氣球。此住所明年初將首次到達南極。 公開展示的月球充氣住所 公開展示的月球充氣住所 1
強國必須強國防,強軍必須強科技。在歷史上,煉銅、煉鐵以及火藥等化學技術的發展極大推動了軍事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前進。在今天,化學工業對于國防軍事的重要意義依然非凡。改革開放40年,石化行業通過新材料等技術突破,為我國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已經實現了T1000碳纖維生產。圖為工人
奔月是中國人的千年夢想,今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三號丙火箭成功升空,又給國慶節日增添了一份喜悅。事實上,隨著嫦娥一號衛星在2007年成功發射,嫦娥工程已漸漸深入人心,祖國航天科技的發展讓不少人感到由衷自豪。 不過,除了增添中國人的自豪感,究竟為什么要
由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暨2018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投資貿易洽談會組委會主辦的“點石成金綠色發展”——貴州玄武巖產業發展研討會9日在貴陽舉行。中國、烏克蘭等海內外官、產、學、研等各方認為,玄武巖產業具有廣泛的市場需和發展前景,各方努力將把大自然留下的“頑石”變為新時代的“富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