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也是生產力
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是綠色財富,發展生態環保事業也是發展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走綠色發展之路,既是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也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千秋大業。 從數年前的松花江污染,到近日蘭州自來水苯超標,越來越突出的環境問題讓人們警醒: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路子已經走到了盡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生態環保與生產力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全民參與構筑環保長城,走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之路。 走綠色發展之路,需要各級部門轉變觀念、加強制度建設。摒棄過去“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樹立起生態環保的重要地位,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落實在制度保障上。應通過建立嚴格的環境保護和管理制度,運用法律手段加強監管,使生態環境保護真正成為一條誰也不敢逾越的紅線。 走綠色發展之路,還需要各類企業的積極配合與主動作為。當前高消耗的產業結構已不再符合時代的要求,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也非變不......閱讀全文
甘肅改善綠色發展環境-提升生態監管能力
?5月30日,甘肅省生態環境監管機制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張掖召開。會議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推廣張掖市環評審批“放管服”改革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經驗。 副省長李斌出席并講話。 李斌指出,張掖市生態環境監管機制改革為全省“
中國環境標志引領、推動中國綠色產品的發展
——訪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宋鐵棟 2014年是中國創建環境標志20周年。20年來,中國環境標志的發展歷程和實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今后又該如何進一步發展?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宋鐵棟。 發展歷程 20年來,環境保護部頒布96項中國環境標志標準,基本形成了
環境觀察:綠色發展貴在行動成在堅持
“綠色發展人人有責,貴在行動、成在堅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的這句話,進一步堅定了我們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綠色發展是歷史必然,時代需要,民心所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將綠色發展理念變成了腳踏實地的行動,變
“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民盟高層論壇舉辦
由民盟中科院委員會、民盟科技委員會主辦,民盟中科院委員會第四支部和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承辦的“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民盟高層論壇于11月15日在地理資源所舉辦。民盟中央副主席索麗生,民盟中央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民盟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張冠生,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
《西部絲路沿線城鎮人居環境綠色發展報告》出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950.shtm近日,由綠色建筑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劉加平院士作為負責人承擔的2022年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西部‘一帶一路’沿線城鎮綠色更新發展戰略研究”成果《西部絲路沿線
推進綠色發展-我國綠色發展應遵循哪些路徑?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部署,并指出了推進綠色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舉措。環境問題說到底是發展問題,應當依靠良性發展倒逼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當前,既要看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復雜性,也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堅強的意志,按照黨中央的安排部署,穩步推進一系列改革措施,實現綠色發展,建
科學引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助生態環境綠色發展
我國能源稟賦富煤、少油、貧氣,短期內煤炭仍為我國主要的能源結構。而因燃煤引起的大氣污染不容小覷,在綠色發展的背景下,相關人士認為,科學引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并適當延長其產業鏈是煤炭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出“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同時,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也被列入“十
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舉辦-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
作為第十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及商務與投資峰會系列活動之一,環境保護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東盟秘書處以及越南自然資源與環境部于9月10日在南寧共同主辦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2016)。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黃世勇出席論壇并致辭,東盟秘書處副秘書長阿薩凱瓦瓦
南京、廈門:抓好水環境治理-增強綠色發展競爭力
目前,各地兩會紛紛召開,環境保護依然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各地政府“一把手”紛紛表態,要把環境治理放在首位,讓老百姓盡快看到成效。 江蘇省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同時舉行5場專題議政會,其中兩場與環境保護掛鉤。南京市市長繆瑞林在“堅持協調發展”主題議政會上表示,春節后市政府第一件事就是抓水環境
上海市閔行區強化區域環境治理-助推綠色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綠色發展理念,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作為全國首批57家“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之一的上海市閔行區,緊緊圍繞智慧、生態、宜居建設目標,按照全面調結構、深度城市化的發展思路,持續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統籌運用結構優化、總量減排、污染治理
五位政協委員縱談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
3月7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解振華、秦大河、吳曉青、胡存智、白巖松5位全國政協委員就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回答記者提問。 在歷時一小時左右的時間里,5位政協委員就霧霾成因與防治、氣候變化和中國貢獻、城鎮化建設用地控制、綠色生活等話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一一作答。 談霧霾成因:
藍色國土綠色發展
近日,國家海洋局確定了12個市、縣(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設立這樣的示范區有何意義?藍色國土上的生態文明建設如何推進?日前記者走訪了部分城市,采訪了相關負責人。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試驗田” “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申報和考核后確定的。
綠色行約為綠色發展提供新路徑
近日,《人民日報》刊出了由美團外賣、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數十家餐飲外賣品牌共同發起的“綠色外賣行業公約(綠色十條)”,號召“行業綠色發展,顧客綠色消費,共創綠色生活”。這一綠色倡議從行業發展著眼,從行業自律著手,為其他行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參考路徑。 這個餐飲外賣行業提出的
綠色配送、綠色出行-山西加碼交通領域綠色轉型發展
“近年來,山西交通運輸行業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交通運輸綠色轉型發展和空氣質量改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山西省政府新聞辦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西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許有志如是說。 2023年,山西鐵路貨運量達10.1億噸,較2020年增長9.8%,占比達45.5%。同時,該省重點監測的大型工
增收17.5億元!--環境保護稅法促進綠色發展
環境保護稅法實施以來,征管運行有序順暢,綠色稅制促進綠色發展的效應開始顯現。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52.2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7.6億元,環比增長17%。上半年,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96.8億元,與去年同期同口徑排污費相比,增收17.5億元,增長22.1%。 國
基于SDGs的中國水環境安全與農業綠色發展協同途徑
2014年,聯合國提出了17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對未來農業綠色發展、城市化發展、水資源保護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可持續與協同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不同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存在復雜的互饋關系,包括協同(優勢)和權衡(劣勢),因此如何從
新疆:-在發展中保護綠色-在綠色中謀求發展
近年來,從“天馬故鄉”昭蘇到八卦城特克斯,從“童話邊城”布爾津到醉美哈巴河,從“天然氧吧”鞏留到如夢如幻的芳香之都霍城,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名單上,新疆的地名越來越多。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新疆深入采訪發現,這里生態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狀況不斷改善。在眾多樣板的示
太原:發展新興綠色產業
????6日,天然氣置換工程告捷,使太原市徹底告別使用近30年的焦爐煤氣。這不僅優化了城市經濟能源結構,也為企業減少排污、轉型發展新興綠色產業提供了保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興接替產業增加值近23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3.9%。 ????近年來,太原市按照“新興化、高端化、園區化
著力推進綠色發展
編者按: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發展和保護并舉,重在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相信三個不同地區和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的經驗,對我們建設美麗中國會有所啟迪。 黑色油田的“綠色希望” 近年來,大慶油田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出一條生產和
“綠色稅”加速綠發展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并將于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環保稅,由此成為我國的第十八個稅種。針對環保稅立法的有關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費改稅有什么用 執法剛性增強,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轉型升級 “環保稅法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后,我國第
2024粵港澳海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論壇舉行
6月28日,2024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2024年粵港澳海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聚焦高端綠色,加速藍色崛起”,由廣東省科協、省生態環境廳指導,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主辦。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污染再次成為本次論壇關注的熱點。目前,對微塑料污染問題的關注,已經從科學研
環境承載力逼近上限-綠色低碳循環成發展新方式
12月9日至11日,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由于此次會議是新常態思路下召開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因此備受關注。 此次會議從九大方面提出了經濟發展的常態。會議指出,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
以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近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力促進一步強化綠色技術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此前,黨的二十大就“推動綠色發展”作出具體部署,強調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重塑環境優勢-推動綠色崛起
河北省廊坊市日前召開全市環保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市委書記趙世洪強調,環境是廊坊的傳家寶,要重塑廊坊環境優勢,推動綠色崛起,為廊坊在全省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環境保障。 趙世洪指出,要處理好環保與發展的關系。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本身也是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用好環境信用-助力綠色轉移
在產業轉移的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用好企業環境信用體系,積極助力產業綠色轉移,避免污染肆意轉移,保護好后發展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江蘇響水爆炸事故發生后,有媒體指出發生事故的天嘉宜公司多年來劣跡斑斑,并爆出其背后的倪家巷集團所屬各公司也屢屢因安全環保問題被處罰。 媒體還稱,近年來,和倪家巷
深圳召開環境形勢分析會-經濟大市走向綠色發展強市
深圳市30年來第一次環境形勢分析會近日召開。會議判斷了目前深圳市的環境形勢,分析當前主要的環境問題及成因,對當前涉及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事項進行審議,部署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會議由深圳市市長許勤主持,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呂銳鋒等市領導出席會議。市直局以上相關單位、各區政府、
四川已設50個環境資源審判庭護航綠色發展
7月4日,四川省資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至此,四川省環境資源審判庭已達50個,全省司法護航綠色發展的審判組織體系進一步加強。 環境資源審判庭主要負責審理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資源環境保護失職等涉及環境資源保護的刑事案件,與環境和自然資源相關的侵權責任糾紛、與資源有關的物權和合同糾紛
綠色:城市底色-發展主色
走過黃色的農業文明、黑色的工業文明,世界已經進入綠色的生態文明時代。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生態建設是其題中之義。西咸新區是我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灃西新城作為西咸新區五個組團之一,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堅持“以人為本、規劃引領,生態優先、產城融合”。
綠色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7月18日,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智能設備。本屆展會涵蓋工業自動化控制與節能環保、流體機械與動力傳動等專題的多個展區。 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一家光能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項目實驗。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如何加快城市轉型、聚集創新資源、實現科學發展,是該地區近年來一直不
發展綠色崇明-建設生態島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日前先后到崇明縣和浦東九段沙濕地保護區調研。 韓正指出,堅持生態島建設的發展方向,是崇明唯一的科學發展之路,這不僅是崇明發展的需要、上海發展的需要,更是一項國家戰略,一定要堅定不移、不得有任何含糊。已經認準的目標,就要突出重點、集中力量,一任接著一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