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對檢驗檢測業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國辦發[2014]8號文已經明確,整合與變革成為今年的熱點與焦點。如何適應改革?如何做大做強檢測業務?如何在民生市場中獲得更大收獲?2014檢博會期間,中國檢驗檢測機構品牌建設與發展高層論壇隆重舉辦,這將成為中國檢驗檢測機構改革后的第一講。歡迎致力于檢驗檢測事業的業內人士到會。 更多信息請關注官網www.ciitee.com......閱讀全文
東海之濱,以技術為名的新一輪機構改革正風生水起。 2015年,寧波檢驗檢疫局以改革創新為契機,轉變觀念,主動作為,大力推進檢測機構整合改革,構建公益性、市場服務兩大檢測平臺,探索檢測機構管理新機制取得成效。 破冰探路,蹄疾步穩。寧波檢驗檢疫人闖出了一條檢測機構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據了解,第三方檢測在中國大陸的時間還不長,最早的檢測工作一直由政府來承擔,隨著全球貿易的推進,第三方檢測的意義就凸現出來。 產品檢測需要各專業綜合的技術能力,比如電子制造業擁有大量的電子電器專業人才,而材料、機械、化學等專業的人才會比較缺乏,但產品質量檢測本身除了電子技術外,還包含了材料、機
檢測行業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質量基礎,對加強質量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公共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去年開始,國務院發布相關政策,要進一步做強做大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將成為近幾年檢測行業的熱點,民營、外資機構跑馬圈地,將加劇行業競爭。檢測行業民營機構數量會增加,國有企
日前,上海市閘北區獲準創建國家首個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對于一個被最新定義的“產業”而言,這無疑是“投石問路”的戰略性一步。這個沒有先例的平臺,不僅要讓集聚在此的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更重要的是,檢驗檢測這個以往“半封閉”產業,將嘗試全面“市場化”,這需要全社會改變現有的認知與思維模式,打破以
自十八大以來,2013年“兩會”期間。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整合業務相近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之后隨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復同意全國首個“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落戶上海市閘北區,閘北區檢測認證行業的發展和對市場化、平臺化的變化嘗試走在了全市乃至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施行以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食品抽檢合格率升至96.8%,但仍有53%的公眾認為政府監管不到位或不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王修林認為,兩者出現巨大反差的原因主要在于監管仍有較大縫隙。 全國政協常委徐輝指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基層監管力量有待
從一個老牌軍工企業廣州無線電集團的內部校準實驗室改制而來,15年間已發展成為一家綜合性、全國性、軍民融合的國有控股第三方計量檢測機構,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電計量)到底有何成長“秘訣”? “我們始終堅持將質量作為我們發展的‘生命線’,通過嚴格的內部質量控制,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
新中國成立60年來質檢科技工作回首 圖為計量院科研人員正在調試檢測設備。 無論在科技領域,還是質檢系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天初都是德高望重的科研專家。可是,這位頭發花白的老專家卻一直聲稱,自己只是科研團隊中的“小字輩”,眼前備受矚目的科研成果源自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奮
潘晶,鈦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合伙人,全面負責鈦和資本的運營和基金管理,系統籌劃投資企業的資本運作。鈦和資本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私募證券投資和產業并購整合,專業投資第三方檢驗檢測、醫療健康和新材料,對第三方檢測檢驗產業的投資有獨特的見解,目前已經成立了兩期第三方檢測產業投資基金,深入挖掘投
由中國檢科院主辦的2014TESTLAB將于2014年8月28-29日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飯店舉辦。 檢測行業大佬云集,500位來自政府主管部門、國內外檢測機構、企業實驗室的負責人、資深工程師共同參會。 本屆論壇圍繞“整合、機遇、挑戰”主題,探討檢驗
一、測試服務業發展概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發展,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動,測試服務業發展迎來空前機遇。測試服務業在質量提升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日趨凸顯,以數據信息流服務相關產業的支撐作用日漸突出,以測試手段變革對學科發展的引導作用日益顯著。針對測試服務業的發展與改革,國家政策已多
檢測行業由國有機構壟斷的局面有望改變,第三方檢測市場或將迎來重大機會。 “檢測體系將走向市場,現在70%的檢測機構都是國有的,要對其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集團,引入資本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昨日,有國家質檢總局官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以后要營造出一個充分競爭的檢測機制,但是國家會留
話題之二示范區要充當改革“先頭兵”平臺需要制度創新 提問: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你認為這個平臺接下來能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馬海倩:我感覺好像三件事還不夠。從檢測認證產業發展的特征來講,有幾個方面的制度創新是非常需要的,也可以在示范區里先行先試。 第一個就是市場準入制度的完善。這個市場
近日,中央編辦和國家質檢總局在深圳組織召開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工作會議。期間,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正式出爐,明確表示推動經營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轉企改制并逐步脫鉤,公益類機構將逐步退出檢驗檢測認證經營活動,改革后只保留少量公益一類檢驗檢測機構,鼓勵資本運作組建區域性或全國性
日前,上海市閘北區獲準創建國家首個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對于一個被最新定義的“產業”而言,這無疑是“投石問路”的戰略性一步。這個沒有先例的平臺,不僅要讓集聚在此的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更重要的是,檢驗檢測這個以往“半封閉”產業,將嘗試全面“市場化”,這需要全社會改變現有的認知與思維模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要堅持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大力推進整合,推動檢驗檢測認證高技術服務業做強做大。意見還提出“開展特種設備行業縱向整合試點,鼓勵區內整合”。可見,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體制改革是當前值得深入思考和積極實踐探
各有關單位: 隨著我國制造業、建筑業和水利、環境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我國檢驗檢測市場需求和規模急劇擴大。據統計,近五年檢驗檢測行業的復合 增長率超過20%。為順應檢驗檢測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國認實〔2017〕61號國家認監委關于印發2017年檢驗檢測行業質量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關資質認定行業評審組: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國家認監委組織制定了《2017年檢驗檢測行
“過來開會,想在機構啟動整合后,了解更多的政策與指導方向,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說這話時,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參會代表,就緊鄰記者而坐。 5月22日,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主辦的2014中國檢驗檢測機構行業峰會在北京舉行。
我國的檢驗檢測機構很多,但是也存在著檢測機構能力重復以及技術、儀器設備資源的閑置浪費等問題,因此國內的諸多檢測機構需要完善重組,檢驗檢疫檢測技術資源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管理、政府主權和公共事務的重要技術支撐,是承擔檢驗、檢測、檢疫、鑒定、檢查、計量、校準、教學和科研等工作的載體,是國家綜合國力、
一切正在改變。2016這一年,上海質監在制度創新中,新中求進、進中突破,不斷給我們帶來新變化、新啟示。 這一年,上海質監緊緊圍繞質檢工作,堅持質量為本、安全第一、改革當先,著力提升質量供給水平,著力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水平,著力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實現“十三五”質檢事業改革發展良好開局的總體
近日,山東省出臺了《省級食品檢驗檢測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意見》,該意見要求,凡承擔國家、省級安排食品檢驗檢測任務的省級食品安全相關部門和單位,均可向社會力量購買檢驗檢測服務;凡符合相關規定并具有合法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資質、能力和硬件保障的檢測機構,均可承擔檢驗檢測任務。 長期以來,我國食品檢驗檢測
長期以來,我國食品檢驗檢測一直存在技術水平不高、資金不足、專業檢驗人員嚴重缺乏等問題,為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為此,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促進第三方食品檢驗機構發展。那么,現有社會力量能否很快加入食品檢驗隊伍,緩解食品檢驗面臨的“缺人員、
從去年2月機構整合文件的發布,到今年3月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出臺,上至管理部門,下至地方各局,各地整合動作頻頻。相較于去年,今年的整合動作似乎“小”了許多。除了質檢總局出臺
鈦和資本創始合伙人潘晶 前言 二級市場對TIC上市公司關注度提升,半年來我們看到了十幾篇深度研究報告和分析文章。最近拜訪了一些檢測機構,也和投資機構做了很多交流,除了交流行業,大家總是會聊到一個話題,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的TIC企業受到多大影響?近階段國有實驗室正在進行改革,每個省改制方案出爐
2013年8月22-23日,“第五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暨實驗室展覽會”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舉行。由中國檢驗檢疫學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檢科院綜合檢測中心承辦。來自CNAS等政府主管部門、監管認證機構、全國質檢系統、國內外檢測
2016年底發布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的發展目標,《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2017-2025年)》提出“加快推進檢驗檢測認證等質量服務市場化發展”。如何踐行改革創新發展理念、凸顯檢驗檢測認證的國家質量基礎地位、向制造業提供有效服務供給,筆者
各有關單位: 當前,國家科技管理體制發生改革,國有檢驗檢測及認證機構逐漸走向市場化,檢驗檢測及認證領域處于對外開放和市場化進程中。我國實驗室、檢驗檢測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與“機”。隨著更多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與先進檢測技術的使用,環境保護、食品農產品安全與營養、汽車、建筑材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作為“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又是“一帶一路”從規劃層面不斷步入政策落實階段的關鍵之年,我國資源供應多元化,對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提高抗風險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7年8月5日,“第三屆全國有色金屬分析檢測與標準化技術交流研討會”于
各有關單位: 當前,國家科技管理體制發生改革,國有檢驗檢測及認證機構逐漸走向 市場化,檢驗檢測及認證領域處 于對外開放和市場化進程中。我國實驗室、檢驗檢測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與“機”。隨著更多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與先進檢測技術的使用,環境保護、食品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