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現首例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感染者。美國疾控中心表示,被發現的首例病例為一名在沙特阿拉伯做醫保工作的美國男性公民。英國公共衛生局稱該 男子4月24日乘坐英航262從沙特的利雅得出發,途經倫敦在希斯羅機場轉機然后前往美國芝加哥,后乘車回到印第安納州。公共衛生局表示,英航262上的 其他乘客感染的風險非常低。然而為了預防,衛生局已經聯絡坐在感染者附近的乘客,并為他們提供健康資訊。 埃及已經發出赴沙特旅游警告,擔心在朝覲季節來臨之際,該病毒快速傳播。沙特有數百萬外來工人,而且每年到麥加和其他圣地朝覲的穆斯林達幾百萬人。有 人擔心每年一度的朝覲將進一步使得疾病傳播到全球各地。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07人死于中東呼吸綜合征,至少有345人感染。2002 年至2003年間,在中國和亞洲地區出現了與該病毒類似的SARS病毒,當時導致近800人死亡。 路透社稱,盡管絕大多數病例都在沙特和其他中東國家,但是在英國、希......閱讀全文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26日報道,繼25日墨西哥和美國相繼爆發豬流感疫情后,世界各國紛紛采取緊急措施,嚴防疫情入境。加拿大、新西蘭、美國等已經宣布國家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美國白宮安撫民心稱:“現在還沒到恐慌的地步。”目前抗流感病毒和疫苗藥物公司正為抑制疫情提供藥物支持。
4月25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貼出宣傳海報,提醒人們預防豬流感。 4月25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醫療隊隊員行走在市中心。 近期墨西哥、美國接連爆發新型豬流感病毒疫情,在墨西哥已有20人直接因感染豬流感病毒死亡,全國疑似病例高達4000余人。美國方面也報告了8名病例。世界衛生
6月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廣東3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1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88人,重癥病例無變化。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63例(無重癥
美國衛生當局18日報告一例“獨特”的寨卡新病例。這名患者曾照顧過美國大陸第一例曾感染寨卡病毒的死亡病例,但當地尚未發現攜帶寨卡病毒的蚊子,該患者也沒有與寨卡病毒感染者發生性行為。目前,美國衛生官員正在調查此人的可能染病途徑。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沒有給出這名新病例的詳細個人情況,只說是猶他州
一、背景信息 據媒體報道,深圳市龍崗區一所學校從2015年1月5日開始,有140名學生陸續出現不同程度的嘔吐腹瀉。當地多個部門介入此事的調查處理,經檢測確定引發此癥狀的原因為諾如病毒。 二、專家解讀 1.諾如病毒是重要的食源性病毒,食物和水是諾如病毒傳播的主要載體。 諾如病毒(Norov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近來,多國對早期新冠疫情又有一些新發現,引發學界對新冠病毒起源和傳播的新思考。 意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英國皮膚病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從該國一名年輕女性皮膚病患者2019年11月10日的活檢樣本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人類對HBV的研究歷時多年,抑制病毒的疫苗早已上市,盡管治愈乙肝的方法尚未找到,但正如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聚焦在研乙肝治療方法的文章指出的,目前的候選藥物幾乎已經瞄準了HBV復雜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個點。 “復制模板”增加治療難度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人類對HBV的研究歷時多年,抑制病毒的疫苗早已上市,盡管治愈乙肝的方法尚未找到,但正如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聚焦在研乙肝治療方法的文章指出的,目前的候選藥物幾乎已經瞄準了HBV復雜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個點。因為土撥鼠體內有一種與乙肝病毒類似
據美國《科學》雜志網站近日消息,美國政府機構已然于去年悄悄批準了曾引發巨大爭議的禽流感病毒改造實驗。這是一類被認為非常危險的研究。 數年前,英國《自然》雜志曾刊登了一篇有關致命性禽流感病毒變異研究的論文。在實驗室,科學家對禽流感病毒進行了基因改造,H5N1禽流感病毒變得易于在哺乳動物間通過空氣
“本周是世界抗疫開始后最為混亂無序的一周。”3月15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文表示。 這一周,意大利處于崩潰邊緣,開始封城;英國放話“群體免疫”,引發全世界熱議和來自本國的抗議;美國遭受了來自本國和國際各種質疑,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中國被境外輸入困擾,張文宏稱上海專家團隊已
2010年,加拿大公共衛生署(PHAC)與NewLink Genetics旗下全資子公司BioProtection Systems(BPS)簽署了授權協議,雙方聯合生產臨床試驗材料并將埃博拉疫苗rVSV-EBOV推進至I期臨床,且作為兩種候選疫苗之一預計將很快通過審批流程。 為了加入NewLi
寨卡病毒持續擴散,在歐洲、拉丁美洲、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發現了寨卡病毒傳播。美國研究人員27日呼吁世界衛生組織(WHO)迅速采取行動應對寨卡病毒。 據《哥本哈根郵報》27日報道,一名近期赴拉丁美洲旅游的丹麥人于26日被確診感染寨卡病毒,這是丹麥首次發現寨卡熱病例。丹麥衛生部門認為寨卡熱不
以色列病毒學家萊斯利·洛貝爾博士。 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疫情發展至今,世衛組織已宣布“全球警戒”,人類與這一致命病毒的抗爭進入關鍵階段。危機面前,世界驚慌,人們把希望寄托在科技上,期待著科學家們創造奇跡,用人類的智慧打敗埃博拉。 隨著美國、加拿大、英國、中國等推出一系列埃博拉診斷方法、防控手段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流感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Thomas Hagan et al, doi:10.1016/j.cell.2019.08.010 【1】Cell:臨床試驗表明腸道細菌可提高流感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 doi:10.1016/j.cell
美國FDA局長愿意繞過正常批準程序,盡快批準COVID-19疫苗的使用,但堅稱這一做法不是為了取悅美國總統特朗普。 日前,美國FDA局長Stephen Hahn在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采訪時表示:“如果確定SARS-CoV-2疫苗是‘合適的’,我愿意考慮在臨床試驗完
最新一期的美國《福布斯》于2010年12月底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標題為“基因測序科技突飛猛進”。文章對基因創業企業家Jonathan Rothberg和他發明的功能強大的基因測序儀器做了介紹。文章認為,這項發明可能會在醫藥、食品、能源,甚至消費產品上的一場革命,由此形成規模可達100
在微生物中,病毒最適合成為新興的病原體,因為它們能夠通過突變、基因重組和重配感染新宿主并適應新環境。腸病毒是最常見和最危險的水傳播病原體之一,會導致偶發性疾病和流行疾病。與腸病毒有關的主要健康問題是胃腸道疾病,但它們也可能引起呼吸道癥狀、結膜炎、肝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和慢性疾病。非腸道病毒如呼吸
本周,美國一款名為INO-4800的新冠病毒疫苗開始進行一期臨床試驗,至此美國已有兩款新冠病毒疫苗開展一期臨床試驗。美國官員和專家表示,美國從研發疫苗到開展一期臨床試驗的速度創下紀錄,但即便一切順利,疫苗大規模投入使用可能也要等到2021年底。 美國開展臨床試驗的第一款疫苗是mRNA-127
在世界范圍內,蝙蝠是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這是對非洲、亞洲和美洲的數千種動物進行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動物被認為與之前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SARS)疫情和中東呼吸道綜合征(MERS)疫情的暴發有著直接關系,然而直到現在,研究人員并不確定這僅是一個巧合還是表明了一種更大的趨勢。
“本周是世界抗疫開始后最為混亂無序的一周。”3月15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文表示。 隨著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中國在國內防控形勢轉好之際,卻遭受到境外輸入的困擾,猝不及防迎來疫情防控的“下半場”。 3月15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預防獸醫系終身教授王秋紅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
資料圖片:2009年7月2日,在墨西哥海濱城市坎昆,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右)和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在世界衛生部長峰會開幕式上交談。當日,世界衛生部長峰會在這里開幕。與會人員在此次峰會上共商應對全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共享防控信息,討論防控的經驗及教訓。新華社發(伊麗莎白·路易斯攝)
中新社華盛頓8月22日電 美國聯邦衛生官員22日報告稱,由蚊子傳播的西尼羅病毒今年在美國爆發,這是1999年該病毒在美被發現以來的最嚴重的一次,目前該病毒已造成41人死亡,另有一千余宗感染病例。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2日公布,到目前為止,全美共錄得1118宗感染西尼羅病
2月2日獲悉,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申請進口,跨國藥企吉利德研發的注射用新藥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申請已經獲得藥監部門受理。該臨床試驗即將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在武漢疫區進行。 中日友好醫院微信公眾號剛剛也透露了這個消息,稱將在武漢疫區牽頭開展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研究,為抗擊疫情帶來曙光。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截至美東時間6月17日下午5時33分,美國已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2157768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17622例。美國新增感染病例25597例,新增死亡病例834例。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盡管美國一些政界人士將病例數的增加歸因于檢測能力的提高,
吉利德尚未獲批的抗病毒藥Remdesivir在美國首例新型肺炎患者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Remdesivir即將在中國開展III期臨床。此外,衛健委專家組已聯系美國吉利德公司,并申請Remdesivir綠色通道。吉利德在研藥物有望成抗新冠病毒肺炎特效藥1月31日,吉利德科學全球首席醫療官Merdad
疫苗之戰,中國大勝!中國該開始戰略大反攻了… 新冠疫情,一場徹底的大洗牌! 相同的病毒,相同的賽道,這是一場科研實力的競爭,也是一場輿論、話語權的爭奪,不亞于一場大戰! 畢竟,對于新冠病毒,沒有任何特效藥,只有疫苗,才是終極手段。因此,疫苗研發,也是一場生物科技大戰,誰更早擁有疫苗,誰就能
一些政治領導人歡呼對抗COVID-19的一個潛在的突破:簡單的針刺血液測試或鼻拭子可以在幾分鐘內確定某人是否感染了病毒,或者之前是否感染了病毒。 這些檢測可以揭示疫情的真實程度,并有助于區分健康和疾病。但是一些科學家對他們的準確性提出了質疑。 希望寄托在兩種快速檢測上:一種是用鼻拭子或咽拭子
埃博拉疫情發展至今,世衛組織已宣布“全球警戒”,美國拉響最高防疫警報,人類與這一致命病毒的抗爭進入關鍵階段。反攻埃博拉,主力手段依然是科研,診斷方法、防控手段、新藥研制,這些工作在中美歐等國家和地區正迅速實施,讓人們充滿希望。 當場診斷 埃博拉病毒潛伏期為2天至21天,如何及早發現是關
“我們在此共同強烈譴責認為該新型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并非自然起源的陰謀論。” 北京時間2月19日,來自9個國家的27位公共衛生科學家聯名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通訊文章,聲援中國抗擊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中的科研、公共衛生、醫務工作者。 《中國科
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發現突變病毒,可能更具侵入性 據墨西哥流行病學與疾病控制中心負責人表示,墨西哥檢測到發生突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類似情況在美國和加拿大也被發現,這讓學者非常擔心,因為有可能新病毒具有更強侵入性。 病毒出現新變種 俄新社5月15日報道,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