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授予百時美施貴寶單抗elotuzumab突破性療法認定
百時美施貴寶(BMS)和艾伯維(AbbVie)5月19日宣布,FDA已授予實驗性單抗藥物elotuzumab突破性療法認定。elotuzumab是一種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目前正調查聯合來那度胺(lenalidomid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用于既往已接受1種或多種療法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療。 突破性療法認定的授予,是基于一項隨機、開發標簽II期研究中的發現。該研究評估了2種劑量elotuzumab聯合來那度胺和低劑量地塞米松,用于經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療。 elotuzumab是一種人源化IgG1單克隆抗體,靶向信號淋巴細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員7(SLAMF7,也稱為CS1),這是一種糖蛋白,表達于骨髓瘤和自然殺傷(NK)細胞,但在正常組織中未檢測到。 目前,百時美和艾伯維正在調查elotuzumab作為單藥療法用于冒煙型骨髓瘤(smoldering myeloma)的治療,同時也正在調查elotu......閱讀全文
簡述骨髓瘤的類型
人類免疫球蛋白(英文縮寫為Ig)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所組成,根據重鏈的名稱命名為IgG、IgA,IgD、IgE和IgM,輕鏈只有兩種,即輕鏈κ和輕鏈λ。骨髓瘤的類型是根據骨髓瘤細胞所產生異常免疫球蛋白的類型來命名的。最常見類型為IgG型和IgA型,患者血液中可以檢測到單克隆性IgG或IgA,同時
關于骨髓瘤的分期介紹
通常根據血紅蛋白、血鈣、溶骨性病變部位以及M蛋白合成率將多發性骨髓瘤分為Ⅰ期、Ⅱ期、Ⅲ期,每期當中又根據有無腎功能損害分為A、B兩期。還有其他一 些實驗室檢查指標可用來判斷患者的預后,也被用于疾病分期。分期對于治療的選擇、療效的判斷及疾病預后的推測有指導價值。
概述骨髓瘤的臨床癥狀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歲) 發生的多發惡性骨髓內腫瘤。椎體、肋骨 、胸骨、顱骨和骨盆為其好發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質極少發生。其主要癥狀為疼痛,初期為間歇性,繼為持續性,疼痛十分劇烈。神經可能被壓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癱。腫瘤一旦發現后,多數患者逐漸發生進行性貧
概述骨髓瘤的癥狀體征
臨床表現繁多 ,主要有貧血、骨痛、腎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經癥狀、高鈣血癥、淀粉樣變等。 (一)瘤細胞浸潤表現 1.骨痛、骨骼變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細胞,使骨質溶解、破壞,骨骼疼痛是最常見早期出現的癥狀,約占70%,多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細胞對骨
概述骨髓瘤的診斷標準
輔助檢查一般有進行性貧血,血沉明顯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鈣增高,常伴有 繼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血清總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減少或正常。血清蛋白電泳大部分有異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陽性,但本-周蛋白陽性率不高,約30%~60%。同時尿中草酸鈣結晶與堿性磷酸鹽增多。骨髓涂片呈現增生性骨髓象,
骨髓瘤細胞的特點介紹
骨髓瘤細胞是B-淋巴漿細胞系統惡性增殖所致一種腫瘤。其特點是骨髓中出現異常的漿細胞 (稱為骨髓瘤細胞)的惡性增殖,并分泌某 種體液因子,使破骨細胞異常激活,造成溶 骨性病變,引起骨痛和骨質破壞,貧血、腎 功能損害、免疫功能異常。骨髓瘤細胞具有 以下幾個特點: ①穩定,易培養; ②自身不 分泌
首個骨髓瘤新靶點藥物!FDA批準Xpovio用于多發性骨髓瘤
Karyopharm Therapeutics是一家以腫瘤學為中心的制藥公司,專注于發現和開發針對核轉運及相關靶標的首創新型療法,用于治療癌癥及其他重大疾病。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Xpovio(selinexor),聯合地塞米松,用于既往已接受至少4種療法且其疾病
關于骨髓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典型的多發性骨髓瘤病例診斷并不困難。主要依據骨髓穿刺活檢發現異常漿細胞浸潤,X光片發現骨質破壞性改變,血清電泳檢出M蛋白或/和尿中存在輕鏈。診斷的同時還應做好鑒別診斷。 1、骨髓穿刺活檢發現大量骨髓瘤細胞 此為最主要的診斷依據。但漿細胞增多也可見于類風濕關節炎,骨髓內腫瘤轉移、慢性炎癥等諸多疾
關于孤立性骨髓瘤的介紹
孤立性骨髓瘤約占骨髓瘤的3%。病變僅侵犯骨骼的某個局部部位,產生局部疼痛。多數患者無貧血、高血鈣及腎功能不全。約1/4患者血清或尿中的M蛋白含量較一般低(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診斷
凡遇到有原因不明的腰痛、下肢痛或運動障礙、貧血、蛋白尿或腎功能衰竭而血壓不高、反復感染、出血以及病理性骨折等一種或幾種表現者,均須考慮本病的可能。 美國西南腫瘤組診斷MM的標準 (1)主要標準:①組織活檢為漿細胞瘤。②骨髓漿細胞增多,超過30%。③M蛋白IgG>35g/L(3.5g/dl)或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概述
骨髓瘤管型腎病系指骨髓瘤細胞浸潤及其產生的大量異常免疫球蛋白從尿液排出而引起的腎臟病變。骨髓瘤管型腎病以腎小管管型形成導致腎功能衰竭最常見,因此又稱多發性骨髓瘤病腎病(myeloma cast nephropathy,MCN)。臨床表現以溢出性蛋白尿為主,可出現慢性或急性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征和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病因
多發性骨髓瘤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動物實驗與臨床觀察表明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電離輻射、慢性抗原刺激等因素有關。近年研究發現,C-myc基因重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產物,淋巴因子特別是白介素-6分泌的調節異常,與MM發病有關。 多發性骨髓瘤引起腎損害的相關因素有: 大量輕鏈蛋白
小鼠骨髓瘤細胞知識點
1.細胞株穩定,易于傳代培養。2.細胞株自身不會產生免疫球蛋白或細胞因子。3.目前最常用的骨髓瘤細胞是NS-1和SP2/O細胞株。4.該細胞是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化酶(HGPRT)或胸腺嘧啶激酶(TK)的缺陷株。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概述
骨髓瘤管型腎病系指骨髓瘤細胞浸潤及其產生的大量異常免疫球蛋白從尿液排出而引起的腎臟病變。骨髓瘤管型腎病以腎小管管型形成導致腎功能衰竭最常見,因此又稱多發性骨髓瘤病腎病(myeloma cast nephropathy,MCN)。臨床表現以溢出性蛋白尿為主,可出現慢性或急性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征和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病因
多發性骨髓瘤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動物實驗與臨床觀察表明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電離輻射、慢性抗原刺激等因素有關。近年研究發現,C-myc基因重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產物,淋巴因子特別是白介素-6分泌的調節異常,與MM發病有關。 多發性骨髓瘤引起腎損害的相關因素有: 大量輕鏈蛋白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診斷
凡遇到有原因不明的腰痛、下肢痛或運動障礙、貧血、蛋白尿或腎功能衰竭而血壓不高、反復感染、出血以及病理性骨折等一種或幾種表現者,均須考慮本病的可能。 美國西南腫瘤組診斷MM的標準 (1)主要標準:①組織活檢為漿細胞瘤。②骨髓漿細胞增多,超過30%。③M蛋白IgG>35g/L(3.5g/dl)或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并發腎損害的治療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減少骨髓瘤細胞數量及其M蛋白的產量,可通過全身化療、放射治療、骨髓移植、血液凈化等方法;二是全身支持療法及其誘發因素的防治。 化學療法 常用的化療藥物有美法倫(苯丙氨酸氮氮氮芥)(M)、環磷酰胺(C)、卡莫司汀(卡氮芥)、洛莫司汀(氯乙環己亞硝
小鼠骨髓瘤細胞知識點
1.細胞株穩定,易于傳代培養。2.細胞株自身不會產生免疫球蛋白或細胞因子。3.目前最常用的骨髓瘤細胞是NS-1和SP2/O細胞株。4.該細胞是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化酶(HGPRT)或胸腺嘧啶激酶(TK)的缺陷株。
關于骨髓瘤的病因分析介紹
骨髓瘤是一種進行性的腫瘤性疾病,其特征為骨髓漿細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單克 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nceJones蛋白質(游離的單克隆性κ或γ輕鏈)過度增生。多發性骨髓瘤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癥,貧血,腎臟損害,而且對細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簡述骨髓瘤的主要癥狀
骨髓瘤是持續的脊柱疼痛,呈進行性加重。多發者其痛范圍很廣。約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現截癱和神經根受壓癥狀。一般有進行性貧血,血沉明顯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鈣增高,常伴有繼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血清總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減少或正常。血清蛋白電泳大部分有異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
關于骨髓瘤的詳細癥狀介紹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歲)發生的多發惡性骨髓內腫瘤。椎體、肋骨、胸 骨、顱骨和骨盆為其好發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質極少發生。其主要癥狀為疼痛,初期為間歇性,繼為持續性,疼痛十分劇烈。神經可能被壓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癱。腫瘤一旦發現后,多數患者逐漸發生進行性貧血
關于骨髓瘤的影像學檢查
x線骨骼檢查:受累骨骼示圓形穿鑿樣缺損,以顱骨為典型。也可見彌漫性骨質疏松及脫鈣。 X線主要表現為多個溶骨性破壞和廣泛的骨質疏松。 x線檢查時,在被累的骨質中,可以發現多數溶骨性穿鑿形缺損,周圍無反應性新骨增生,此為骨髓瘤的特點。所以病理性骨折較多。椎體發病時,則產生壓縮骨折。四肢發生病理性骨
脾細胞和骨髓瘤細胞的融合
1、脾細胞和骨髓瘤細胞一般按2:1-5:1的密度混合,有的報道可以到10:1,不過總體來說我們常選3:1-5:1,記住,原則是脾細胞的數量比骨髓瘤的多。2、融合前,一般用HAT培養基做飼養細胞鋪板,這是融合前的準備工作,因為飼養細胞分泌的某些細胞因子有助與融合的雜交瘤細胞生長,并且提供一定的細胞密度
關于骨髓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骨髓瘤(又稱漿細胞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以后者多見。多發性骨髓瘤又稱細胞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簡稱MM),是由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漿細胞發生惡變,大量單克隆的惡性漿細胞增生引起易累及軟組織,晚期可有廣泛性轉移,
骨硬化性骨髓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57歲。因”雙下肢腫脹無力伴感覺異常半年余”入院。患者于2015年4月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雙下肢浮腫、無力、感覺異常,伴眼瞼浮腫。于當地醫院利尿治療后,癥狀稍好轉。6月,患者又出現雙下肢尖銳樣疼痛,并伴有右眼視物模糊,右側視野自下而上缺損,為求進一步診治,來醫院就診。既往有糖尿病史。發病以來皮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發病機制
多發性骨髓瘤的異常蛋白在腎小球沉積的病因仍不清楚。腎病的發病與MM患者游離輕鏈蛋白的腎毒性、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高黏滯綜合征及腎淀粉樣變等有關,其他如腎小管性酸中毒和腎實質的漿細胞浸潤亦參與MM腎病的發病機制。按病變的部位,大體上可將MM腎病分為腎小管損害和腎小球損害。 免疫球蛋白輕鏈的腎毒
多發性骨髓瘤檢測實驗
血象:絕大多數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貧血的嚴重性隨病情的進展而加重貧血多屬正細胞正色素性,少數呈低色素性,也有大細胞性者,紅細胞常呈“緡錢狀”排列.血沉也明顯增快白細胞數正常或伯低,白細胞減少的原因與骨髓受損有關,白細胞分類中.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可占40一55%.外用血片可見到骨髓瘤細胞,多為2%
多發性骨髓瘤檢測實驗
實驗步驟血象:絕大多數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貧血的嚴重性隨病情的進展而加重貧血多屬正細胞正色素性,少數呈低色素性,也有大細胞性者,紅細胞常呈“緡錢狀”排列.血沉也明顯增快白細胞數正常或伯低,白細胞減少的原因與骨髓受損有關,白細胞分類中.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可占40一55%.外用血片可見到骨髓瘤細胞,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輔助檢查
骨髓檢查 具有特異診斷的意義。在疾病初期,骨髓病變可呈局灶性、結節性分布,一次檢查陰性不能排除本病,宜作多部位穿刺。骨髓有核細胞多呈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當漿細胞在10%以上,伴有形態異常,應考慮骨髓瘤的可能。 X線檢查 X線檢查常見下列征象: (1)彌漫性骨質疏松。 (2)溶骨破壞。
骨髓瘤管型腎病的鑒別診斷
診斷MM時,應特別注意與意義未明的單克隆球蛋白病、隱匿性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性白血性白血病、骨硬化性骨髓瘤、漿細胞瘤和重鏈病相鑒別。 反應性漿細胞增增多增多癥 骨髓瘤中中漿細胞增多有限,均為正常成熟漿細胞。免疫球蛋白呈正常多克隆性,水平升高有限(如IgG<30g/L)。臨床表現取決于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