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與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揭陽市人民醫院等5家醫院舉行了“分子診斷/分子病理聯合檢測中心”的簽約儀式。該聯合檢測中心成立后,加盟醫院疑難病例的病理樣本,均可通過專門的物流系統送來廣州中大腫瘤防治中心檢測。 專家表示,過去人們總是“談癌色變”,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與研究后,腫瘤治療手段從最初的手術治療慢慢發展為化療和放療技術,如今步入了分子時代,增加了高效、特異的靶向治療。相比起傳統的治療方法,靶向治療具有特異性強、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有效提高緩解率和生存期等優勢,治療過程中病人不會出現嘔吐、掉發等現象。 為了更好地滿足分子靶向治療等診斷手段的迫切需求,及整合優化利用國內的醫療資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作為全國規模最大、學術力量最雄厚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于一體的腫瘤學醫、教、研基地之一,聯合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揭陽市人民醫院、梧州紅十字會醫院、贛州市腫瘤醫院、安徽省腫瘤醫院5家醫院,在......閱讀全文
2018年7月23日,燃石醫學的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獲批。在其后的幾個月里,諾禾致源、世和基因和艾德生物的同類試劑盒也相繼獲批。NMPA對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的放行,不僅表示其對此種試劑盒的認可,也標志著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從初生逐步走向成熟。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腫瘤基因檢測已經從不知所云的高新技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內基因檢測行業自2015年迎來高峰,隨即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基因檢測應用范圍也逐漸拓寬。目前華大基因、貝瑞基因依靠無創產前篩查等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已于2017年相繼上市并成為該細分領域頭部公司。但腫瘤基因檢測領域市場格局仍未穩定。全國每年約400萬腫瘤新增病例,根據
●目前腫瘤標志物檢測是早期發現無癥狀微灶腫瘤的唯一途徑,但腫瘤標志物檢測呈陽性并非一定就是癌癥,檢測呈陰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癌癥 ●腫瘤標志物檢測對健康人群篩查作用有限,且檢測成本高,更適用于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不推薦作健康人群的廣泛篩查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
一、市場現實需求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中國為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在每年約1600萬的新生兒中,先天性致愚致殘缺陷兒童總數高達90萬。 僅唐氏綜合征一項,中國各地政府每年就要支付82億元左右的經費,用于患兒的醫療和社會救濟,存活下來的出生缺陷兒童多為終生殘疾或
基因檢測技術可用于醫療健康、農業育種、司法鑒定等多個行業,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醫療健康行業的臨床應用。在《醫健產業數據觀系列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上)》一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的臨床應用,并對基因檢測的全球與中國市場規模進行了估測分析。接下來,本文將對基因檢測在臨床應
腫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轉移率和高復發率,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診斷腫瘤的傳統方法有病理組織活檢、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B 超、X 線胸片、內鏡檢查等。這些檢查對于腫瘤早期
腫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轉移率和高復發率,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診斷腫瘤的傳統方法有病理組織活檢、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B 超、X 線胸片、內鏡檢查等。這些檢查對于腫瘤早期
導讀: 根據NGS儀器生產龍頭公司Illumina預測,NGS應用市場總規模為200億美元,其中,腫瘤領域占比60%,達120億美元,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生命科學領域50億美元,遺傳病檢測20億美元。 腫瘤基因檢測政
精準醫療最近受到資本市場熱捧,很多公司獲得大額融資,但其實這一行業與一兩年前相比沒有實質性突破,生育健康仍然占據主導,腫瘤檢測或在短期內難以實現。 也許是受到華大基因(257.020, 0.00, 0.00%)股價飆升、市值突破千億的帶動,近期,精準醫療概念受資本市場熱捧,基因檢測、體外診斷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全世界約有60%的人死于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這4大類疾病,而癌癥則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2008年全球死于癌癥的患者達760萬人,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3%,我國衛生部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結果也顯示,癌癥已成為我國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
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基因檢測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實現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標準化和規范化,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緊迫任務。 為進一步提高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技術的規范化水平,7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專家委員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
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其中腫瘤的無創診斷技術成功入選并榮膺榜首。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備實時
界哥一覺醒來,聽說液體活檢又出大新聞了,這個小網紅,最近挺能鬧騰啊,聽說這次能一次檢出8大癌癥?先不管,端起小板凳搶到第一排再說。 什么什么?Science首頁!哇哇,一不小心拿了個生命科學界的奧斯卡!我收回剛才的話,“網紅”這個詞已經配不上它了,這是一個International大明星啊!果
結束了2016年的年末盤點系列,在2017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小編又要聊回之前半途中斷的腫瘤話題了。繼前文談及的腫瘤基本定義和治療困境、相關謠言后,今天小編要說得主題是:腫瘤的篩查、診斷和傳統治療。對于腫瘤,多數人都免不了“談癌色變”。都知道腫瘤需要診斷治療,都大概知道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療法,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D
導語:腫瘤一直以來都是塊難啃的“硬骨頭”,醫生和科研人員為了“啃碎”它,忙的焦頭爛額;平常人對它是“談癌色變”;患者和家屬對它則“寢食難安”。在菏澤市抗癌協會上我們邀請到菏澤市抗癌協會會長、菏澤腫瘤康復研究院院長、正大醫院王在峰董事長,看看他對腫瘤的診療有著怎樣的見解。 轉化醫學網:王院長您好
作者:謝志賢 劉倩單位:衛生部北京醫院檢驗科 腫瘤標志物已成為臨床上最常見的檢測項目。從健康人群體檢到疑似腫瘤患者的篩查,乃至腫瘤患者病情進展、治療療效監測、預后等,但凡涉及腫瘤標志物結果的解讀,臨床醫師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正確解讀腫瘤標志物,是我們應用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
我國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較高,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胰腺癌等。在我國高發的六大癌癥(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中,消化道相關腫瘤占據4個席位。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17羅氏腫瘤標志物專家研討會”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專家張曉東教授就腫瘤
Technologies(現為Thermo Fisher收購)公司全國臨床與科研事業部銷售總監、ThermoFisher公司全國臨床市場戰略總監柴映爽寫了一系列文章,對基因測序領域進行了深入剖析。讓我們看看這個領域深入工作的人士,怎么看待2015年基因測序市場大熱這一現實的。 ▌第一篇:基
液體活檢是近年來生物醫學行業非常熱門的領域之一。與標準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有一些理論優勢:創傷小、可重復性、實時判斷療效、動態調整治療決策等。去年,這一技術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術”。BCC Research的報告指出,2020年,液體活檢
液體活檢是近年來生物醫學行業非常熱門的領域之一。與標準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有一些理論優勢:創傷小、可重復性、實時判斷療效、動態調整治療決策等。去年,這一技術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術”。BCC Research的報告指出,2020年,液體活檢
NGS(高通量測序)在腫瘤領域應用途徑主要為液體活檢,腫瘤基因的液態活檢,即是在人體的循環血液中檢測ctDNA (死亡腫瘤細胞上脫落釋放的小片段腫瘤基因)、循環腫瘤細胞(CTC)以及外泌體等的技術。它通過體外無創抽血即可對全身的腫瘤信息進行檢測,非常適合于癌癥的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其中,腫瘤基因
一、基因檢測公司梳理 目前全國涉及基因檢測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業務范圍劃分,這些公司可以分為:①最上游的基因檢測儀器開發企業(測序儀、芯片掃描儀、PCR設備),②提供樣本處理試劑和耗材的中上游企業(建庫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工具酶、基因芯片),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的中游企業
作為一種簡便易行且對人體傷害較小的檢測方法,腫瘤標志物檢測在健康體檢和疾病篩查中大行其道。這也導致很多人誤以為,僅需血液或大小便等體液就可以檢測到早期癌癥的蹤跡。其實,腫瘤標志物異常并不意味著得了癌癥。現將大眾常見誤區列舉如下:1腫瘤標志物陽性就意味著患有腫瘤嗎?腫瘤標志物陽性不一定就是患有腫瘤。若
液體活檢臨床意義大,市場空間廣闊 檢測血液中的CTC和ctDNA對患者腫瘤進行診斷與監測的方法稱為液體活檢。該技術能夠解決臨床取樣的難點,滿足對患者高頻監測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檢成本低的優點。因此研發進展迅速。未來有望應用在腫瘤早期篩查、腫瘤患者動態監測、以及個性化用藥指導等領域,市場前
* 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應用推薦方案腫瘤類型 腫瘤標志物(按檢測的順序排列,如果已確診,括號內的項目可不檢測)肝 AFP+CEA+(AFU)結、直腸、膽道 CEA+CA199(+CA242+CA50 )胰 CEA+CA199+CA242(+CA50 )胃
我國是肺癌高發國家,近十年肺癌的發病率分別占男性和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和第二位,并且發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肺癌的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始終居于首位,根本原因是肺癌的高轉移能力。因為肺癌具有極強的侵襲性及轉移能力,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III期、IV期),失去最佳的治療機會。因此,提高肺癌檢出率、控制
說到癌癥,很多人都談癌色變。有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新增429.2萬癌癥患者,癌癥死亡病例更是達到了281.4萬。治療癌癥的關鍵難題在于其隱秘性,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往往到了晚期才發現,這時就很難醫治了。 不久前前,一則“90后大學生團隊研究滴血驗癌,12項檢測結果立等可取”的新聞火了。這是一
很多人知道基因檢測,是因為家有孕媽,要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來預知胎兒的健康。這個產品使得各大基因測序企業率先試水臨床醫療,并走通監管,進入商業化通道。從2011年至今,國內有超過兩百萬孕婦使用了這項基因檢測產品。 當然,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新生兒遺傳病檢測、耳聾基因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