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爭議轉基因論文再獲發表
一篇關于轉基因(GM)玉米與老鼠腫瘤生長的受爭議論文曾在2012年發表,并在2013年被撤回,如今這篇論文再次被不同的雜志發表。 首席作者Gilles-Eric Séralini在6月24日的媒體發布會上稱,4本其他雜志也提出發表該論文,但他和團隊選擇了SpringerOpen的《歐洲環境科學》雜志,因為它可以開放獲取,讓整個科學團體都可以看到該研究的發現。 在線發表的這篇論文在接受同行評議時進行了輕微的修改。4名作者還寫了一份聯合評論,聲稱他們是審查制度的受害者,他們的批評者“有著嚴重的利益沖突,但尚未被披露”。 作者們還發表了研究原始數據,Séralini稱,他想樹立一個完全透明的典范,希望轉基因食品產業將遵循這一原則。他堅稱,他的工作符合國際毒性研究慣例,并對孟山都和其他GM公司未發表其產品的毒性數據表示遺憾。 2013年11月,《食品與化學毒理學》(FCT)雜志在批評聲中撤回了Séralini團隊的論文,不過......閱讀全文
不發論文不能畢業?中國研究生何時能擁有“論文自由”?
還有不到10天,2019年就要結束。跨年的門檻上,我們為研究生們準備了直擊靈魂的3個問題: 實驗做完了嗎?論文發出去了嗎?畢業論文開題了嗎? ▎硬性要求 對于絕大部分研究生來說,論文就是“命根子”。畢竟在許多高校,要想順利畢業,僅僅擁有一篇合格的學位論文還不夠,若沒有幾篇符合要求的論文發表
西工大團隊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解析哺乳動物再生機制
2月24日,Science(《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西北工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題為“A population of stem cells with strong regenerative potential discovered in deer antlers”的論文。西工大
西工大團隊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解析哺乳動物再生機制
2月24日,Science(《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西北工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題為“A population of stem cells with strong regenerative potential discovered in deer antlers”的論文。西工大
我國3項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雜志
北京時間6月14日,武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的《液態金屬用于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武漢大學教授何光存為通訊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調節寄主植物抗蟲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國田團隊博士研究生沙干、孫鵬為共同第一作者的《基因編輯磷脂合成酶賦予水稻廣譜抗病性》,在《自然》雜志發表。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
我國3項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雜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55.shtm
盤點:Nature雜志5月亮點研究速覽
【1】合成生物學:一個用來控制轉基因生物的內置毀滅開關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一個基于CRISPR的內置器件,它設計用來專門破壞轉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科學》雜志癌癥“厄運”研究與報道遭痛批
近期一項研究因輕視癌癥預防工作如涂抹防曬劑等,受到批評人士指責。圖片來源:DAVID PARRY 今年元旦,美國《科學》雜志出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報道:一篇被記者稱為“癌癥厄運”的報道與這篇報道所依據的研究成果同時發表在該雜志上。和《科學》的報道以及很多其他媒體關于這項研究的解釋一樣,該研究作者總結
中科院《細胞》雜志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植物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鑒別出了賦予粳稻耐冷性的一個數量性狀基因座COLD1。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月26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中科院植物學研究所的種康(Kang Chong)研究員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小麥開花和
《科學》雜志:新基因研究顯示水母或是人類祖先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類是從海綿動物進化來的,但是新的基因研究顯示,水母狀動物可能才是為人類進化過程開啟第一扇門的生物體。 在試圖填補櫛水母基因組序列中空白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動物與地球上的其他動物物種存在聯系。櫛水母是一種類似于水母的凝膠狀海洋動物。 事實上,它有很多與其他動
《自然》發表驗證STAP細胞的研究論文
日本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小保方STAP細胞是2014年最著名的學術不端鬧劇,從2014年1月在《自然》發表兩篇論文,隨后被人指出論文存在偽造部分研究數據的嫌疑,被日本理化研究所調查證實存在學術不端,很快人們發現這一突破研究無法被重復而懷疑全面偽造,并被進一步調查,相關研究人員或者認為沒有錯誤,或者認
廈門大學最新JBC癌癥研究論文
來自廈門大學醫學院,美國賓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menin與著名的癌基因家族Ras之間的重要關聯,這種關聯之前并未被發現,對于控腫瘤活性,抑制肺癌發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公布在JBC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廈門大學金光輝教授,金光輝教授早年畢業于白求
中科院最新PNAS癌癥研究論文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elective requirement for Mediator MED23 in Ras-active lung cancer ”的文章,發現多亞基組成的中介體復合物(Mediator Complex)中的
《媒體心理學雜志》出刊新論文,又一根深蒂固死刑被顛覆
人們過去認為,孩子玩幾個小時電子游戲,認知能力方面會出現不良后果。但一項新的研究打消了父母多年來的擔憂。“我們的研究并未發現這樣的聯系,且不管孩子玩多長時間、選擇了什么類型的游戲。”美國休斯敦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副教授張杰(音)說。這項研究已在《媒體心理學雜志》發表。研究人員調查了160名不同城市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我國甲流臨床研究
該研究由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臨床專家組領銜 日前出版的國際著名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中國甲型H1N1流感臨床特征研究的論文。有關專家認為,這一研究深化了對甲型H1N1流感的科學認識,表明中國對新發呼吸道傳染病的研究正在向世界先進行列邁入,也是對中國甲型H1N1流感防控科學性的肯
美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研究登《自然》雜志
據美國《世界日報》援引美聯社報道,有些人借著填字謎、看電影或看書放松身心,美國華裔能源部長卻一有空就鉆研科學謎題和推展科技邊界,經常趁著搭機之時浸淫在物理學本行里。 其結果是地位崇高的《自然》(Nature)科學期刊,7月7日在網絡上發表朱棣文一篇深奧的研究報告,題目為《次納米單一分
上海生科院糖尿病基因研究登上權威雜志
報道:來自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消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包括CDKAL1在內的多個糖尿病易感基因上的SNP位點與2型糖尿病及其相關代謝指標的關聯關系,獲得了有關中國漢族人群2型糖尿病風險基因研究的最新發現。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糖尿病領域權威雜志《DIABETES》
Nature雜志12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不知不覺,再過天2016年就離我們遠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那么即將過去的1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與衰老存在因果關聯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Nature雜志5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不知不覺,5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5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生癌癥相關突變 doi:10.1038/nature22312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
Nature雜志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
史強研究員擔任《化學物理雜志》副主編
應美國《化學物理雜志》(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CP)邀請,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史強研究員自2017年3月起,擔任該期刊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史強研究員的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項目編號:20873157,91027015,216
5月份《Immunity》雜志研究亮點一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Immunity》雜志5月份的文章精彩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類病毒顆粒幫助鑒定一類靶向HIV V1V2區域的中和性抗體 目前鑒定出的大部分HIV-1特異性病毒都具有與眾不同的特性,導致誘導產生過程十分復雜。靶向HIV-1 膜蛋白V1V2區域的中和性抗體則具
《兒科研究雜志》:生女孩,免疫力可能更好
在國內,面對不斷高企的房價,老百姓對生男生女的觀念都有了新的“定義”,即:生個女兒是“招商銀行”,生個兒子是“建設銀行”。如果還有人不知此說法,請自行百度...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科學家們始終認為男性和女性對于壓力擁有不同的承受能力,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演變。 據英國每日郵報消息,根據一項
浙大科學家研究成果登上英國《自然》雜志
每年夏季,來自中南半島的一種昆蟲——褐飛虱將成群結隊地向北遷飛,撲向肥沃的水稻田大快朵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蟲子都能共赴這場饕餮盛宴,長翅型的能飛,短翅型的飛不了。控制這種翅型分化的“分子開關”,第一次被浙江大學農學院張傳溪教授課題組清晰地揭示出來。近期的《自然》雜志刊出了這一研究結果。 這一
《營養學雜志》:德研究證實蘋果具有防癌功效
德國營養學家研究發現,蘋果含有豐富的果膠和其他營養成分,這是為什么多吃蘋果可以防癌的根本原因。 ?俗話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話是有道理的,最近德國凱澤斯勞滕大學的營養學專家迪特?施倫克及其同事研究發現,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和其他營養物質,經常食用蘋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腸癌的風險。蘋果
《血液》撤銷一篇干細胞研究論文
據《自然》網站2011年12月28日報道,《血液》期刊撤銷了一篇研究骨細胞對干細胞調節作用的論文。 論文通訊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Amy Wagers公布了撤銷的原因:論文中含有重復的數據和其它不適當的操作。但是論文的另一位作者Shane Mayack沒有簽署撤銷聲明,因為他認為論文中
新研究顛覆兩篇Science論文結論
生物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懷疑哺乳動物是否與昆蟲、細菌和其他無脊椎動物一起共享了對抗病毒感染的精妙系統。去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兩項緊密關聯的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然而來自西奈山Icahn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卻在即將發表于《Cell Report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提出了相反的結論
上海交大特聘教授Blood癌癥研究論文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1月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framework of c-Src activation by integrin β3”的文章,從結構生物學的角度,解析致癌基因Src的一種由整合素β3介導的激活新機制,這將有助于科學家們更深入
6篇論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覽!
1.Science:靶向白細胞中的IRE1α–XBP1信號通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改善疼痛治療 doi:10.1126/science.aau6499; doi:10.1126/science.aay2721 組織損傷觸發由免疫細胞協調的快速局部反應,這決定了炎癥的維持和消退,因而也就決定了是
8篇論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覽
1.Science:揭示哺乳動物卵母細胞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組裝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t9557 哺乳動物胚胎經常異常發育,從而導致流產和遺傳性疾病,如唐氏綜合癥。胚胎發育異常的主要原因是卵子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分離錯誤。與體細胞和雄性生殖細胞不同的是,卵子通過一
《科學》雜志精選
狗的遺傳突變揭示一種蛋白質的新功能 ?基因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控制狗的毛色的基因出乎意料地編碼一個過去只知道與抵抗微生物有關的蛋白質家族的一員。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中,毛色由兩個基因決定,一個是負責深色的黑皮素受體-1(Melanocortin 1 receptor)基因,另一個是負責淺色的鼠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