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剔除可能也會影響相鄰的基因,這一事件被稱作為“附帶致死性(collateral lethality)”。這可能為開發治療幾種癌癥的療法提供新的選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早期的癌癥產生期間,當一種常見的腫瘤抑制基因SMAD4被剔除時,一種相鄰的代謝酶基因ME2(編碼蘋果酸酶2)也會被清除,這提示著蘋果酸酶抑制劑可能用作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1月1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omic deletion of malic enzyme 2 con......閱讀全文
一、前言 David Swinbanks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近年來在《Nature》雜志上發表論文的中國研究人員的數量一直在增加。1999年,《Nature》雜志發表了11篇來自中國的論文,其領域包括神經生物學、化學和古生物學等。這一數字幾乎是我們1997年發表的來自中國的論文數量的
英國自然雜志《Nature》 www.nature.comNPG Nature Asia-Pacific www.natureasia.com 出版:英國MacMillan.Ltd 創刊:1869年 刊期:周刊 定位:兼顧學術期刊和科學雜志,即科學論文具較高的新聞性和廣泛
ResultsRNA-induced structural stabilization in Cas9We first observed apo-Cas9 and pre-assembled Cas9–RNA on a mica surface treated with 3-aminopro
AbstractTerahertz (THz) metasurfaces have been explored recently due to their properties such as low material loss and ease of fabrication
截至到2018年1月14日,Nature的子刊共有51本,如下: · Nature Astronomy ·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Nature Biotechnology · Nature Catalysis · Nature Cell Bio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Real-space and real-time dynamics of CRISPR-Cas9 visualized by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bstractThe CRISPR-associated endonuclease Cas9
Table 2: Binding sites and identity of ZFPs used in VEGF activationWe then generated 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by fusing the three-fi
Figure 9 PS-I低分辨X-ray nanocrystallography 結構解析裝置示意圖及結構答:第一次實驗。2011年,Henry Chapman在美國建成的LCLS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上成功獲得了光合反應中心I(PS-I)晶體的低分辨衍射數據。他們將尺寸在0.2-2微米的PSI晶體輸送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統計了過去一年中發布的270萬篇學術論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論文Altmetric指數百強榜單,列出了那些在社會公共領域引起最強烈關注或討論的科學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國現任總統發表的醫保評估報告,有引力波與比鄰星B這樣的重大天文學發現,有最早的生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Figure 5: Regulation of CDH5 by TFZFs in several human cancer cell lines.Blue, cells infected with a pMX construct containing the DNA bindin
【1】合成生物學:一個用來控制轉基因生物的內置毀滅開關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一個基于CRISPR的內置器件,它設計用來專門破壞轉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一項大規模的國際努力對來自38個人體組織的2600多個腫瘤基因組進行了多方面研究,從而對癌癥的遺傳基礎產生了豐富的見解。 早在2001年對首個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后,腫瘤的全面基因組表征就成為癌癥研究人員的一個主要目標。從那時起,測序技術和分析工具取得的進展使得這個研究領域蓬勃發展。在發表在最新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S-AFM images2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between the HS-AFM images of the first frame and each of the fram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Vector measurement and performance tuning of a terahertz bottle beamHeting Li, Xinke Wang, Sen Wang, Wenfeng Sun, Jiasheng Ye,&nbs
Fig. 4Structural rearrangement of the HNH domain. a, b HS-AFM images of the HNH domain in the high-height (a) and low-height (b) states. The mean ce
Finite element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the resistive heating during the maximum exposure (150 V, 100 μs/phase, 10 Hz, 30 s) de
不知不覺,5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5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生癌癥相關突變 doi:10.1038/nature22312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Medical researc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elps control bleeding in rats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出,用微秒脈沖對大鼠的靜脈和動脈進行電刺激,也許能幫助控制出血和減少不能通過壓迫止血的傷口中的失
1. Nature:細菌群體CRISPR-Cas多樣性有助限制病毒擴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宿主(如細菌)基因多樣性通過限制寄生物(如病毒)進化而有助降低疾病擴散。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dive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Fig. 6HS-AFM observations of the non-specific transient binding of Cas9–RNA. a Sequential HS-AFM images of Cas9–RNA molecules transiently bound to
Figure 1: Localized vasoconstriction in arteries and veins. Femoral vessels before (a) and after (b) stimulation with 1 μs/phase pulses of 250&nb
自2019年12月8日以來,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報告了幾例病因不明的肺炎。大多數患者在當地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工作或附近居住。在這種肺炎的早期階段,嚴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出現了,一些患者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