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正聯合有關部門編制《中國制造2025》規劃,在發達國家蓄勢占優、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兩頭擠壓下,大而不強的“中國制造”正試圖破局—— “我們要造多少飛機模型才能換外國的一架飛機?”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這句話,讓院士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言:中國制造業在未來20年可能出現美國在過去20年所經歷的困境,很快就輪到中國去擔憂了。在發達國家蓄勢占優、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兩頭擠壓下,大而不強的“中國制造”該何去何從? 自主創新不足是最大短板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0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 “中國是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直言,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大多數產業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是我國制造業的一大“短板”。從全球創新能力指標......閱讀全文
一公斤重的重型燃氣輪機高溫合金葉片,需要花十幾萬元從國外進口;我國70%的高檔數控機床都是進口……23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制造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用一組沉甸甸的數字再次強化了我們對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認識。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出席會議并致辭。 李平在致辭中指
2012年26日,北京,“中國儀器儀表學術、產業大會(China Instrumentation Congress, CIC)”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CIC是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學術與產業相融合的重要大會,定位為學術與產業大會,旨在搭建儀表測控行業官、產、學、研、用相互交流與學習的平臺。 會
中國和德國在國情、制造業技術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異,決定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不能照搬外國經驗,要走出中國特色。國情不同決定了實現路徑不同,階段不同決定了戰略重點不同,著眼點不同決定了發展方式不同。未來10年,中國制造業將在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和綠色發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邁向制造業強
4月24日,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科學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在做實驗。記者郝飛攝 與微波比,它看東西更清楚;與可見光比,它是“透視眼”,能輕易穿透人的衣物;和紅外光比,它“嗅覺”靈敏,能區別是否攜帶毒品、爆炸物等違禁品;相較之X光,它很安全,不會破壞生物組織……太赫茲波在醫療診斷、天文、
4月24日,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科學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在做實驗。記者郝飛攝 與微波比,它看東西更清楚;與可見光比,它是“透視眼”,能輕易穿透人的衣物;和紅外光比,它“嗅覺”靈敏,能區別是否攜帶毒品、爆炸物等違禁品;相較之X光,它很安全,不會破壞生物組織……太赫茲波在醫療診斷、天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1月10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發言時提出,工業領域今年所面臨的形勢壓力仍然比較大,但同時今年也是《中國制造2025》全面實施的一年,《中國制造2025》最主要的是改變產業發展的方式。 馮飛說,從整個制造業工業近兩年
4月26日,2016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180項成果榮獲2016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27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93項。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技術創新成果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合攻關成果顯著;民生領域科技成果全民共享;重大疾病科技攻關成果帶
裝備制造業作為青海省十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通過引進技術、自主研發,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優勢,擁有了一批名牌、品牌產品,保持著市場主體地位,為青海現代工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以來,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組織實施了以“123”科技支撐工程為依托的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主要采
12月24日,我國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12月24日,“鯤龍”AG600在珠海首飛成功,順利降落。 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云霄、平穩降落……在“鯤龍”AG600完成其藍天首秀的同時,也標志著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成
為細化落實《中國制造2025》,著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1+X”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1”是指《中國制造2025》,“X”是指11個配套的實施指南、行動指南和發展規劃指南,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裝
“黨的十九大報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是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的光輝旗幟。”十九大代表,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翁玉耀表示。 翁玉耀表示,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近日,市經信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市經信局副局長姜廣智介紹,北京新基建聚焦“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科創平臺基礎設施、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可信安全基礎設施”6大方向,實施30個重點任務。到2
“2018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6.3%左右,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增長 15%,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 3.5%。”近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發布了上述預測數據。會議不僅總結了 2018 年工作,分析形勢變化,還部署 2019 年的八項重點任務。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
——訪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院士 我國于2015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中國制造強國戰略。該規劃在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多次提到標準化,明確要求加強制造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日前,就標準化助力中國制造話題,中國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
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占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在吉林調研時的講話》(2015年7月16日-18日),《人民日報》2015年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1月13日上午,寧波市政府召開全市工業科技工作會議。副市長陳炳榮出席會議并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中心,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需以制度創新為引領,助力重大科技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有效保障國家科技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完善資源優化配置長效機制,用好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實現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的充分流動和統籌配置,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治理
近幾年,廣東省在高等教育方面頻頻發力,不僅巨資支持現有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和學科實力,而且大力籌建新大學,這些新大學包括廣州交通大學、深圳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等。 除了上述高校外,廣東將再增一所高水平大學,這所高校是位于佛山的佛山理工大學。 據介紹,正在籌建的佛山理工大學目標是建成高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
21日閉幕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針對跨國公司關心的“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現場搞起了推銷,直言“中國制造2025”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和發展機會,各國企業家們應把握好三大投資機遇。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時代,產業要發展壯大,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必由之路
“這個地方舉世無雙。”看得出,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很興奮。 參觀完北京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欣然接受邀請,成為北京市政府的特聘專家。 業界翹楚的首肯和加盟,讓北京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向創建之初的定位更近一步——建設全球第一的石墨烯復合
6月7日下午,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第四屆圓桌峰會的知名跨國企業負責人。10多位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圍繞本屆峰會的主題“十三五:跨國公司的機遇與挑戰”談了看法了建議,李克強隨后同他們互動交流。 中新社 劉震 攝 談到與李克強總理此次的座談交流,
“我愿意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告訴廣大海外留學人員和華人華僑:祖國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祖國更是我們施展才華的最佳舞臺。”在7月26日舉行的第六屆世界華人論壇開幕式上,曾在海外留學工作多年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飽含深情對話海內外專家、學者,希望他們暢所欲言、建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0年,中國GDP總量首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為中國貢獻了1/3的GDP總量、90%出口總額的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卻依然籠罩著低端、廉價、劣質的陰霾,與我國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形象極不相符。 3月14日閉幕的十一屆全國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進綠色制造,指導環保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們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如有意見,請于2017年9月5日前將書
7月28日至29日,第六屆中國CAE工程師分析技術年會(CCATAC 2010)在哈爾濱舉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憑借CAE領域的突出貢獻,榮獲“2010中國CAE領域杰出貢獻獎”。會議特邀嘉賓鐘萬勰院士、中國力學促進工程應用與產業結合工作委員會胡平教授以及眾多CAE領域的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什么是改革的重點?顯然是體制。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我國科技要實現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的轉變,迫切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體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深化
“柔性生產”“黑燈工廠”“智醫助理”,近年來,全國兩會上時常出現這些名詞,今年也不例外。而與這些詞匯一同出現的,是我國正在轉型升級中的制造業。 2015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此后,制造業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成為每年兩會必然關注的方向。 今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24日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 工信部人士表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為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發展壯大綠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