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科院電工所獲悉,該所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在普通鈉鈣玻璃上制備的鐵電-半導體耦合光伏器件,經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11.3%。 鐵電-半導體耦合光伏器件,又叫納米偶極子太陽能電池,屬第三代太陽能電池。與傳統PN結不同的是,該光伏器件是由具有鐵電特性的納米顆粒矩陣的極化電場來產生內建電場,而填充在納米偶極子顆粒之間的半導體介質充當吸光材料的角色。在光照條件下,半導體吸光材料吸收可見光,產生光生載流子。后者在極化場的作用下分離,并向電池兩極運動,對外電路輸出功率,完成太陽能光伏器件的電流和電壓兩個必要輸出。 該新型器件與傳統PN結光伏器件的重要區別是,薄膜中的納米顆粒在外電場的極化作用下形成一個極化場,可在電池制備完成后,通過外電場的偏轉影響電池輸出電壓,進而提高轉換效率。 中科院電工所劉向鑫團隊采用硫化鎘納米顆粒作為壓電材料、碲化鎘作為吸光材料,不僅通過多種技術......閱讀全文
基于有機分子的太陽能光伏電池作為傳統高耗費的單晶太陽能器件最具潛力的替代者,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有機分子具有高消光系數、無基于有機分子的太陽能光伏電池作為傳統高耗費的單晶太陽能器件最具
問:《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太陽光伏發電和光熱利用是近十年來世界上發展最迅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作為我國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列為我國“十二五”科技發展重點。我國的光伏發電和光熱利用兩大產業規模已躋身世界第一
5月16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分別就《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潔凈煤技術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作出解讀。 《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解讀 問:《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
光是生命起源和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一。對光的研究派生了人類科學史上量子力學等許多重大科學領域。這其中,光化學是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學效應的化學分支學科,始于20 世紀初。 光化學早期主要是研究處于激發態的分子的結構及其理化性質的科學。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現代光化學的研究對象已經不再
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的革命將對建筑用能方式帶來變革,建筑的能源來源、用能種類以及供能系統方式都將出現巨大變化。從建筑能源來源來看,太陽能將成為其重要來源之一。 目前,太陽能光伏電池成本大幅下降,光伏元件價格由本世紀初的50元/W降至不足2元/W。太陽能光伏電池平均年發電小時數為1200小時,投入
不知你是否想過,有一天穿在身上的衣服、戴在頭上的帽子、拎在手里的包都能夠 “自我發電”,給你“奄奄一息”的手機充電呢?你是否能夠想象,現在占地面積龐大的發電站,未來只需要一個桌子大小的機器就能發電?昨天從復旦大學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該校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最近成功研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91633301、21520102006、21822505)等資助下,我國學者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Fine-tuning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Photoactive Materials for
近日,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李燦院士、施晶瑩副研究員與燃料電池研究部陳劍研究員合作,在太陽能光-化學轉化和電化學儲能交叉領域取得進展,設計構筑了基于雙硅光電極的光電化學(PEC)體系用于高效催化轉化氧化還原電對物種,成功實現了利用太陽光自驅動水溶液體系液流電池的充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燦、副研究員施晶瑩與燃料電池研究部研究員陳劍合作,在太陽能光-化學轉化和電化學儲能交叉領域取得進展,設計構筑了基于雙硅光電極的光電化學(PEC)體系用于高效催化轉化氧化還原電對物種,成功實現了利用
掃描探針顯微鏡是通過對檢測對象的表面和一個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間的極微弱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來對物體的結構進行深入的研究。 掃描探針顯微鏡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的廣泛應用: 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來源廣泛、制作成本低廉、能夠實現大面積滾筒式印刷、并且能夠制作出柔性
太陽能電池利用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是利用太陽能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器件壽命和光電轉換效率(PCE)是決定太陽能電池的最終發電成本的兩個關鍵因素。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其效率高、制備簡單、成本低的優勢獲得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眾多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
美國賓漢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將9個細菌太陽能電池連接到一個微流體生物太陽能板上,持續獲得了最大功率5.59瓦的清潔電力,這一研究成果有望顛覆傳統太陽能發電方式。該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傳感器與執行器B—化學》雜志在線版上。 目前,新的生物太陽能研究重點之一是利用幾乎在地球每個陸地和水生生
在當今世界性能源危機的形勢下,尋找綠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取代傳統能源,已成為最重要的研究領域,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其中,能源轉化技術和能源儲存技術是解決能源問題的兩大最核心技術。能源轉化技術用于將不同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熱能、化學能和機械能,通過不同的機制轉化成電能
最新一期的國際化學權威期刊《應用化學》刊發了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能源器件――取向碳納米管纖維。 基于這一技術制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
企業表示廉價鈣鈦礦薄膜的商用近在咫尺,但他們是否過于樂觀? 位于日本長崎的Henn na(意為“怪異”)酒店十分樂于擁抱未來科技。2015年,它自稱是世界上第一家使用機器人服務的酒店。然而,由于機器人的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也沒有降低運營成本,酒店最終決定縮減這類自動化服務。 如今,Henn
將太陽能存儲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是解決太陽能間歇性供應,實現其廣泛應用的有效方法。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長的導線將太陽能電池與儲能裝置相連,引入長導線會導致歐姆損耗,從而降低太陽能的轉化和存儲效率。設計和制備高效(光)電功能電極材料,是發展和構建簡單的兩電極體系器件,獲得高效低成本的光輔助電化學能量存儲設
日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在普通鈉鈣玻璃上制備的鐵電-半導體耦合光伏器件,經中國科學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1.3%。 鐵電-半導體耦合光伏器件也稱為納米偶極子太陽能電池,屬于第三代太陽能電池。與傳統PN結不同的是,這種光伏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楊陽教授(右三)與其透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團隊。 有機太陽能電池是指成分全部或部分為有機物的太陽能電池。相對于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以質輕、價廉、材料設計可控和可實現大面積柔性制備等特點,擁有更加廣闊的商業應用前景,已受到太陽能研究人員的青睞。但由于目前有機太陽能電
隨著低碳能源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為減緩溫室效應,未來15年預計將需要多達10TW的太陽能電力,為當前光伏裝機量的約50倍。為了探索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的方式滿足上述巨量需求,光伏科學界與工業界近年來致力于低成本器件制造工藝、高轉換效率太陽電池技術的研發。硅基雜化異質結太陽電池主要由單晶硅吸收層和載
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中心劉壯接受國外媒體采訪 就在第一代中國光伏產業在歐美受阻之際,國內科研院所傳來捷報,可取代“晶硅”原材料的第二代“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水平。1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四屆高交會上,中科院廣州分院副院長李定強發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具有質量輕、柔性及低成本等獨特的優勢,近10多年來受到世界各國科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如何在拓寬材料分子吸收的同時,保持高開路電壓是有機光伏領域一個重要研究內容。采用疊層器件結構將兩個具有不同吸收范圍的單結電池串聯起來,可以同時實現寬吸收光譜與高開路電壓,是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
有機太陽能電池可以通過溶液方法制成大面積薄膜器件,具有成本低、重量輕、可折疊、半透明等優點,隨著電池轉換效率的不斷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已經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項目等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鄭慶東
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可顯著改善太陽能電池效能的新技術,該技術可在近紅外光譜區提高35%的太陽能轉換效率,總體轉換效率(全光譜)由此增加11%,從而使量子點光伏成為替代現有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極佳候選者。 量子點光伏電池可提供低成本、大面積太陽能電力,但該器件在太陽光譜的紅外段效率不高,而紅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可顯著改善太陽能電池效能的新技術,該技術可在近紅外光譜區提高35%的太陽能轉換效率,總體轉換效率(全光譜)由此增加11%,從而使量子點光伏成為替代現有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極佳候選者。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納米快報》上。 量子點光伏電池可提供低成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近日,我所儲能技術研究部張華民研究員、李先鋒研究員、張洪章副研究員團隊,利用“低Ksp抑溶效應”固定多硫化鋰和“界面聚合成膜效應”保護金屬鋰,設計、制備出兼具高穩定性、高安全性和高容量發揮的電解質溶液,并實現了其在鋰硫電池器件中的應用。該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no Energy, 2017, 3
有機/無機雜化的鈣鈦礦電池具有成本低、低溫柔性及易于大面積印刷等優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過去十年,鈣鈦礦電池的研究迅猛發展,其光電轉換效率已從初始的2.2%迅速提高到22.1%(圖1上),接近硅太陽能電池水平。大面積電池也發展迅速(圖2)。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影響鈣鈦礦
奧巴馬在太陽能電站 中新網7月24日電 麻省理工學院(MIT)在不久前發布的《太陽能未來》研究報告中指出,薄膜太陽能技術可以減少光伏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制造投入,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在未來,用社會可接受的價格大規模應用太陽能將成為現實。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該轉向薄膜太陽能
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量子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分會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11所等單位承辦的全國光電子與量子電子學技術大會(NCOQE2011)于2011年3月18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以及美國的共2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大會開幕式由中國電子學會量子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分會秘書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