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結果顯示,中國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2014年枯水期最新面積為4372.94平方公里,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3.64平方公里。 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咸水湖,也是著名旅游勝地。近年來,青海湖面積整體呈現“V”字形波動,2004和2005年屬于湖區面積最小的年份,隨后進入持續增長期,尤其是近四五年擴張速度更快。 青海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苑介紹,今年5月底至6月初,他們利用環境衛星影像對青海湖湖區范圍進行遙感影像解譯,并利用水位數據進行修正,計算出青海湖2014年枯水期最新面積為4372.94平方公里。 王苑說,從2008年開始,青海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每年5月枯水期和9月豐水期對青海湖面積進行監測,并定期公開監測成果。總體來看,青海湖面積不斷擴大,或將逐步接近1974年時的最大面積4477.53平方公里。 專家認為,青海湖面積增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豐沛,始于2008年的青海湖周......閱讀全文
記者29日從青海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獲悉,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湖泊面積變化監測成果審核會上,青海湖面積變化監測成果通過審核,為青海湖量身打造的遙感衛星面積動態監測技術也獲得業界肯定。 據青海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青海湖遙感衛星面積動態監測技術于2010年6月投入應用,該技術由遙感、地理信息
大半輩子居住在青海湖北岸的51歲藏族牧民格日科今年在青海湖祭海時驚奇地發現,通往湖邊的棧道下曾經裸露著的濕地已經被清清的湖水淹沒。 “這幾年湖邊的雨水比較多,風沙也小了,我們這兒的旅游季節也差不多延長了一個月。”格日科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伊克烏蘭鄉角什科秀麻村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衛星遙感監測表明,中國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日前完全解凍,解凍后的青海湖面積為4351.50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06平方公里。這是2005年以來青海湖水體面積連續七年遞增。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專家認為,造成今年青海湖面積增加的主要原
“監測顯示,今年4月青海湖水體面積較歷年同期增大,根據青海省氣候中心預測,后期青海湖面積仍將呈持續擴大的趨勢。”青海省氣象科研所高級工程師劉寶康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料圖為青海湖二郎劍景區。中新社記者羅云鵬攝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維系著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生態安全。 據青海省氣象
記者從青海省氣象科研所獲悉,最新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享有“中國最美湖泊”之譽的青海湖水體面積持續擴大,達到17年來最大值。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其流域地處東部季風區、西北部干旱區和西南部高寒區的交匯地帶,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
青海省環保廳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5年,青海湖流域水質優良穩定,生態環境趨好。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咸水湖。2015年,青海省環保廳采用地面監測和遙感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對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濕地、沙化土地、水文/水資源、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等開展了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今天發布的地理國情監測研究成果顯示,京津冀地區揚塵地表2013年約為4183平方千米,比2007年增加了約43%;重點大氣顆粒物排放企業2013年達3.8萬余家,是2007年的2.25倍。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京津冀地區大氣顆粒物污染源空間分布監測。 據介紹,此前部分科研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5月26日宣布,正式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投資近16億元,在10年內最大程度恢復青海湖原生態。 這是青海省繼“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后的第二個大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中國農業部畜牧司司長王智才說,這個項目的實施,將有效保護和恢復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逐步緩解青
人民網西寧9月23日電 (記者 周東平)經過10天的野外調查, 2010年度青海湖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工作近日圓滿完成。這項涉及多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調查,對青海湖的科研保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海湖野生動植物自然
記者從青海省氣象遙感中心了解到,由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期間出現的極端高溫天氣,導致青海湖早于去年40天進入解凍期,這也是青海湖自2003年有記錄以來的“最早解凍期”。 據青海省氣象遙感中心氣象研究員劉寶康介紹,2月上旬,青海湖鳥類主要棲息地――鳥島已呈現解凍跡象。截至3月上旬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一行14人近日結束對黃河源區湖泊水深、水質等情況的監測調查。這是我國首次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對這一地區湖泊進行高密度、高精度實測。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李世杰說,這項調查屬于科技部“十一五”項目“中國湖泊水質、水量和生物資源調查”。這一國家項目將監
蓄水量增加了的北京密云水庫青海湖湖水面積連續多年不斷增大,氣象專家認為,周邊地區降水量偏多,使青海湖變大了。核心提示 很多人感到,最近幾年我國華北地區干旱少雨、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多雨的情況發生了改變,最新的氣候統計和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11月1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接受
近日,科技部在北京組織相關專家對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實施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三江源地區脆弱生態系統修復與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示范”項目和中科院資環局組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青海湖流域生態和環境治理技術集成與實驗示范”項目進行了驗收。 “三江源地區脆弱生態系統修復與
同近幾年一樣,進入4月,青海三江源區域今年的降水又開始多了起來。據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德靖介紹,5月,長江上游各水文站觀測到降水比往年偏多4到6成,而黃河大部分站要多5到8成。記者5月在三江源區域玉樹的半個月,幾乎天天都伴有雨雪.6月,三江源進入主
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資9.03億元,已完成總投資一半以上。 據了解,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從2008年開始實施,主要進行濕地保護、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態林建沒、河道整治和生態監測體系建沒等八類項目,建設總面積2.96萬平方公里
累計生產牧草良種36590萬公斤,用于青藏高原及北方退化草地治理267萬公頃,治理黑土灘35萬公頃,天然草地補播改良112萬公頃,退牧還草草帶更新733萬公頃…… 今年1月,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完成的“三江源區草地生態恢復及可持續管理技術創新和應用”成果獲國家科
全球氣候變暖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已經并且正在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土地沙化、濕地減少、積雪消失……青藏高原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災區”。 “過去,這湖邊上的山上終年都有積雪,七八月份也不化。放羊時,白的雪映著太陽,耀人的眼睛。現在山頂好久看
青藏高原是對全球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隨著全球水循環的加劇,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影響日益明顯,加速了冰川退縮和湖泊擴張。然而,這種由氣候變化導致的水環境變化,會對水生生物和食物網造成怎樣的影響,高原魚類又對氣候變化如何響應,我們卻不清楚。 最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