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參與完成非洲稻基因組測序
最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A)研究人員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非洲稻(Oryza glaberrima)的全基因組測序。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明生(Mingsheng Chen)和Jinfeng Chen也參與了此項研究工作。相關研究結果,以“The genome sequence of African rice (Oryza glaberrima) and evidence for independent domestication”為題,發表在2014年7月27日的《Nature Genetics》雜志。 這些遺傳信息將提高科學家和農學家對于非洲稻種植模式的理解,也能夠讓研究人員選育出新的水稻品種,更好地應對不斷增加的環境壓力,以幫助解決全球饑餓問題的挑戰。 這項非洲稻基因組測序工作,是由UA亞利桑那州基因組研究所主任Rod A. Wing帶領。他說:“水稻養育了世界一半的人,因此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閱讀全文
我科學家參與完成非洲稻基因組測序
最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A)研究人員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非洲稻(Oryza glaberrima)的全基因組測序。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明生(Mingsheng Chen)和Jinfeng Chen也參與了此項研究工作。相關研究結果,以“The genome sequenc
中國科學家完成水稻5個“近親”基因組測序
中國科學家3日說,他們完成了亞洲栽培稻(一般稱為水稻)5個“近親”的全基因組測序,獲得了高質量的基因組參考序列。這有望進一步推動水稻品種的改良。 中國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從2007年至今,自主完成了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穎野生稻和南方野生
昆明植物所破譯稻屬植物5個物種全基因組
亞洲栽培稻(一般稱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養活了80%以上的中國人口。在水稻與其它約23個物種共同組成的稻屬植物中,它和7個稻種(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穎野生稻、長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組類型,這些水稻近緣物種間斷分
雜交稻基因組學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韓斌院士課題組聯合中國水稻所楊仕華等團隊,在雜交稻基因組學及雜種優勢遺傳機制研究中獲重要進展,2月5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據介紹,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成功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取得的一項重要科技成就。伴隨著汕優63、兩優培九等一大批高產雜交稻品種
雜交稻基因組學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韓斌院士課題組聯合中國水稻所楊仕華等團隊,在雜交稻基因組學及雜種優勢遺傳機制研究中獲重要進展,2月5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據介紹,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成功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取得的一項重要科技成就。伴隨著汕優63、兩優培九等一大批高產雜交稻品種
綠色超級稻育種應向基因組育種模式轉變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綠色超級稻項目團隊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了綠色超級稻的理念、育種策略、關鍵技術體系和發展歷程,闡述了整合豐富的遺傳資源、有利的功能基因、精確的基因組育種技術以培育綠色超級稻的實踐,介紹了綠色超級稻推廣應用的重大成果及其對全球作物生產與
首張非洲人全基因組圖譜問世
據《自然》雜志報道,2月6日,美國加州Illumina生物技術公司宣布,他們首次對一位非洲男子進行了完整的基因組測序。?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對兩位白人男性(James Watson和Craig Venter)和一位中國男性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但從未對非洲人進行研究。因此,這位匿名的尼日利亞約魯巴人男
Cell封面:非洲狩獵者的全基因組
在非洲人類的多樣性遠勝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不同的食物來源、地理、疾病和氣候為自然選擇提供了許多的目標,對非洲人施加強大的壓力以改變和適應當地的環境。適應最好的個體最有可能復制和傳遞他們的基因組給后代。 遺傳的歷史就書寫在現代非洲人的DNA中,但還需要一些調查工作來對其進行注釋。在即將出
中國科學家主導完成“綠色超級稻”國際扶貧項目
自2008年啟動以來,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導的“為亞洲和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國際農業科技扶貧項目,已在18個非洲和亞洲國家審定高產、優質、多抗品種78個,累計推廣面積達612萬公頃,令160萬農戶收入顯著增加。 4月2日,“綠色超級稻”項目結題會在京舉行。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
我國超級稻基因組數據從“云端”向全球共享
“我們的3000份綠色超級稻基因組原始測序數據,覆蓋了全球25萬份種質基因全部遺傳變異的95%。這份核心數據,將正式通過阿里云平臺,向全球免費開放。”9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聚道科技有限公司在長沙共同啟動“云之稻項目”,中國農科院農作物基因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