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樞椎椎體置換手術
圖為3D打印的椎體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19日宣布,我國完成世界首例應用3D打印樞椎椎體置換手術,目前,該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此舉為腫瘤切除后的頸椎結構重建開辟出一條嶄新途徑。 據北醫三院骨科主任劉忠軍介紹,此次手術的患者12歲,患有尤文氏肉瘤,癌變部位位于樞椎,隨時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脊髓損傷,以致呼吸驟停。尤文氏肉瘤是一種罕見的脊柱原發惡性腫瘤,目前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結合放化療,其中手術切除是治療的關鍵。切除腫瘤后,須將被侵蝕的樞椎全部去掉。但這樣一來,患者的脖子與頭顱之間就缺少一節頸椎。對此,傳統的解決辦法是在第一和第三頸椎之間填充一段鈦合金網籠,但其可能造成患者吞咽困難,并極易造成“鈦網”相鄰的椎體塌陷。此外,術后患者還需在頭部和肩胛打上釘子,并以支架固定患者頭部,即便睡覺時,頭部也不能接觸床。 劉忠軍所領導的團隊使用鈦合金粉末3D打印技術,制造出模擬樞椎復雜形態的孔隙金屬結構,可使骨細胞長入金屬空隙內,以達到融合的效果。由......閱讀全文
新式3D打印機-柔性材料可直接打印
近日,西班牙一家3D打印服務公司——Lewihe推出一款別與之前的3D打印機——Lewihe,這款3D打印機可以使用柔性的Filaflex材料進行打印,且高速度和高精度。 該公司是由Juan Tendero、Jordi Tendero和Jose Manuel Quiles共同成立的,歷時一年零
3D打印挑戰知識產權-打印未來需付費
“3D打印”可謂時下最熱門的技術,很多人甚至還把它喻為“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標志”,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在2013年的國情咨文中提到了它的名字! 它的確有些神奇,那些在傳統技術條件下需要復雜工藝才能完成的制作,現在只需輕輕一按鼠標,各種工藝品、玩具、服裝鞋帽、小提琴就會被打印出來。3D打印當前還
樞椎齒狀突骨折的檢查
[1]1.X線檢查 頸椎正位片、開口位片和側方伸、屈位片,但由于患者就診時常有頸部僵硬甚至強迫體位,標準、清晰的X線片有時難以一次獲得。在初次X線檢查沒有顯示清晰的解剖關系或明確的骨折征象,而臨床仍有懷疑時,兩張開口位片和兩張枕頸部側位片應視為常規檢查,以明確診斷。 2.CT檢查 CT檢
樞椎齒狀突骨折的治療
對樞椎齒狀突骨折的患者應積極治療,根據骨折類型、移位情況、及年齡等因素綜合考慮,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1.非手術治療 包括直接石膏固定、牽引復位加石膏固定和Halo支架固定三種。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包括前路螺絲釘骨折端間加壓內固定術和后路融合術,及脊髓受壓部位的減壓術。 (1)前路
樞椎齒狀突骨折的病因
在老齡人群中,低能碰撞(如跌傷)通常是導致齒狀突骨折的常見原因,而在青壯年人群中高能創傷(如車禍傷)是主要的致傷原因。
樞椎齒狀突骨折的診斷
詳盡、準確的受傷史和體格檢查常能使醫師考慮到這種損傷的可能。摩托車事故是年輕人群中齒狀突骨折的常見原因,在老年人群中這各損傷的最常見原因是簡單的墜落。樞椎齒狀突骨折伴后脫位是比伴前脫位更加嚴重的損傷,出現神經癥狀的概率也更大,在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 X線檢查是診斷齒狀突骨折的主要依據和手段。
3D打印用塑料商機凸顯
據英國塑料橡膠網消息,國際市場分析機構SmarTech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3D打印市場中的塑料:十年機會預測》稱,目前,全球3D打印用塑料銷售額已達到3.1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增至14億美元。SmarTech認為,隨著消費市場和專業市場用戶群快速增長,生產3D打印機所使用的高附加值塑料材料
3D液體結構打印成功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化學方法,可在一種液體中對另一種液體進行控制,使其形成管狀結構。這種利用全液體材料打印三維結構的方法,可用來打印液體電子設備,為柔性可拉伸設備提供動力。相關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高級材料》雜志上。 研究人員將金納米粒子分散到水中,并將聚合物配體
美研發3D打印太空食品
利用“選擇性激光熔融”工藝,用高能激光束把鎳鉻合金粉末熔化,再根據計算機設計的3D模型“打印”出噴射器(左圖),經過拋光后得到使用級別的噴射器(右圖)。 英國《每日郵報》刊發的圖片顯示,美國得州一家3D打印公司能為顧客打印出6.15英寸(約合15.621厘米)的微型“顧客”。 據新華社電美國
3D-生物血管-打印機
3D生物血管打印機指人民日報2015年10月29日報道的,由中國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實現血管再生的機器。?簡介不同于市面上現有的3D生物打印機,3D生物血管打印機擁有全球首個3D生物打印空間旋轉平臺、精確協同工作的雙噴頭打印技術、可視化的互動打印操作系統、噴頭及環境控制系統,可以打
3D打印或實現按需制藥
忘記在藥房里排的長隊吧,在不久后的將來,人們也許就可以在家制藥了。? ?因為,科學家已經開發出3D制藥打印機,通過把簡單的化合物放入水瓶大小的反應裝置中,就能合成藥物以及各種化學衍生物。他們表示,該技術能將化學過程數字化,讓人們能自己合成生活中所需的各類化學材料。 “這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
3D打印:高端制造的利器
3D打印是制造業熱門技術,應用范圍極廣。它既可以打印塑料、陶瓷等非金屬材料,也可以打印鋼鐵、鋁合金、鈦合金、高溫合金等金屬材料,以及復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尺寸從微納米元器件到10米以上大型航空結構件,為現代制造業發展及傳統制造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巨大契機。相較傳統制造方法,3D打印在理念
3D打印×基因編輯=未來可期
隨著科技的發展,基因編輯、生物3D打印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引發大家越來越多的關注。12月14日,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37講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成鐵和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輝兩位專家,為觀眾打開生物技術的眾妙之
NEMJ:3D-打印拯救患病嬰兒
3D 打印可以制作槍支,也可以拯救生命。 美國密歇根州有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因為患有氣管支氣管軟化,導致氣管坍塌,氧氣無法順暢的進入肺部,隨時面臨窒息的危險。在手術之前,只能依靠插入氣管維持通氣。 在征得嬰兒父母以及密歇根大學相關機構的允許后,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 3D 打印機,
玻璃也能3D打印了
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在研究一種加法制造精細玻璃的新工藝:通過3D打印技術造出精美絕倫而且可能用途更廣的玻璃。 麻省理工學院介導物質團隊聯合該校機械工程系、懷斯研究所和玻璃實驗室開發出的這種3D打印玻璃工藝稱為“G3DP”,制作出的產品被稱為加法制造光學透明玻璃。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
生物3D打印與臨床需求
生物3D打印在臨床治療中的意義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規律,就社會生產而言,就經歷了就地取材-手工制造-機器大生產這樣的發展過程,而機器大生產階段的手工制品則成為奢侈品,這體現了個性化與標準化(機器大生產)的博弈。醫學同樣遵循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規律,并極大地依賴于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但醫療
骨科3D打印:夢想照進現實
每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北醫三院骨科主任劉忠軍都會隨身攜帶幾塊3D打印的骨關節。只要有機會,他就拿出這幾塊“骨關節”,不耐其煩地向與會代表們講述背后的故事。 3D打印技術之所以能讓劉忠軍如此癡迷,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它能夠解決臨床疑難疾病問題,為患者解脫苦痛。 3D打印救命產品 劉忠軍向《中國
-3D打印帶來醫療新革命
1、什么是3D打印 3D打印(3Dprinting)也稱為“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它是新興的一種快速成型技術。與傳統的減材制造工藝不同,3D打印是以數據設計文件為基礎,將材料逐層沉積或黏合以構造成三維物體的技術。 現代意義上的3D打印技術于20世紀
Nature:3D打印更強鈦合金
在所有的金屬3D打印材料中,鈦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領域,尤其是外科手術用的植入體。除了材料本身密度小、強度高、耐腐蝕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與傳統的加工方法(如數控機床和鑄造)相比,鈦合金3D打印可以實現復雜的幾何形狀,而且費用低廉。2014年,世界首例3D打印鈦樞椎椎體植入手術在北京
我國科學家自主“打印”出3D打印肝單元
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9日在杭州發布了一款自主研發的生物3D打印工作站。利用這款新的生物3D打印設備,科學家們“打印”出了3D打印肝單元。 這兩項研究成果9日獲得了相關863計劃項目專家鑒定組的肯定,認為其不但推進了3D打印人工組織器官的研發進程,也為新藥篩選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3D打印技術再造人體:生物打印眼球及顱骨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1日報道,21世紀正在見證3D打印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這項新興技術在建筑業、制造業和工程學領域已經有了很多著名的應用,現在該技術又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醫學領域。3D掃描技術的誕生與有機噴墨打印墨水和熱塑性塑料相結合,已經能夠“生物打印”出人體的某些部分,滿足廣泛的醫療需要
巨型3D打印機“猛犸”:可同時打印多個材料
在3D界來說,大型的3D打印機常常伴隨著“殺雞焉用牛刀”的批評聲音。但據3dprint網站7月29日報道,澳大利亞召開的3D打印巡展(Inside 3D Printing Conference)上,3D-Group 首次攜該公司獨有的ZL技術向世人展示巨型3D打印機——猛犸(Mammoth)。巨
-3D打印初見成效:美國成功打印“天然心臟”
????? 用打印機打出一個能在體內怦怦跳動的心臟?這并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的課題。研究人員說,這種“生物人造心臟”有望在十年內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進展:打印的“部件”老鼠用著正常威廉斯領導的研究團隊已經利用人體脂肪干細胞,成功3D打印出心臟血管和心臟瓣
生物3D打印機可打印出人類皮膚
一組科學家使用 3D 生物打印機打印出皮膚前體和全功能人體皮膚。新技術可用于制藥,化學和化妝品業務。打印的人類皮膚是在 BioDan 集團的幫助下,來自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CIEMAT 或能源,環境和技術研究中心和 Gregorio Maranon 綜合大學的研究人員的心血結晶。該過程可以以兩種方
2024第七屆中國國際3D打印大會/西安3D打印展
2024第七屆中國(西安)國際3D打印大會及展覽會時間:2024年9月11日~13日地點: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浐灞)關于邀請參加“IAME2024第七屆中國(西安)國際3D打印大會”的函?????誠摯邀請貴單位參加將于2024年9月11~13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國際會展中心(浐灞)舉辦的第七屆中國(西安)
樞椎齒狀突骨折的鑒別診斷
本病的診斷需與寰椎橫韌帶斷裂,橫韌帶撕脫及寰樞椎后脫位相鑒別。 橫韌帶斷裂時AO間距超過5mm、齒狀突完整。橫韌帶撕脫時可見開口位片上的寰椎側塊間出現不規則骨塊、CT橫掃可明確診斷、顯示寰椎側塊面的小缺損及游離骨塊。寰樞椎后脫位在側位X線片上顯示前弓與齒狀突位置顛倒、在齒狀突前方或頂端有時
3D打印機首次打印巧克力-原材料巧克力豆
用3D打印機打印食物正變為現實,只需短短5分鐘,一個超高精細度的蝴蝶形巧克力就被“打印”出來,其原材料是巧克力豆。5月31日,全球首款“巧克力3D打印機”Choc Creator2.0版亮相光谷。2012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約為10億元,預計2015年將攀升至100億元左右,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真香!3D打印還能打印出“雞排”-看到價格直接勸退?
【CNMO新聞】3D打印并非一項新技術,但它的“無所不能”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此前,大家都聽說過3D打印的牛排,現在3D打印的雞排也來了!據CNMO了解,西班牙一家初創公司嘗試使用3D打印技術,把植物肉整塊打印制作成“雞排”,模擬出真肉的纖維和口感,烹飪后居然還挺香。真·雞排據報道,在西班牙巴
-生物3D打印已有盈利模式-器官打印仍存障礙
據了解,國內相關上市公司并不打算進入純粹的生物3D打印技術領域 近期,一股3D打印概念新熱潮席卷整個資本市場,賦予了人類對技術的無限想象。 有了3D打印技術,汽車可以打印出來了,房子可以打印出來,甚至連人體的各項器官也可以打印出來,并運用到臨床醫學當中。 但這些美好愿望的實現確實還需要一定
多尺度浸入式打印新策略-可實現3D打印心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90.shtm生物3D打印技術被認為是實現復雜人體組織和器官構建的最有前景的技術方案之一。近年來,浸入式墨水書寫技術作為生物3D打印的關鍵技術分支而備受矚目。然而,由于當前屈服應力流體的流動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