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從市場操作層面還是從法規監管層面,核電重啟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8月19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稱將優化東北地區能源結構,開工建設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適時啟動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建設。 國家能源局一官員則透露,今年年底前將力爭核準開工2臺核電機組,分別是遼寧紅沿河5、6號機組。根據官方透露的消息,截至目前,年內有望重啟或新開工的核電項目已達7個。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核安全監管體系的關鍵所在,《核安全法》被曝初稿已定,而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相關部門確實正在對該稿進行討論,并爭取最快在2017年出臺正式的《核安全法》。 年內有望啟動7個 綜合不斷曝出的信息,年內有望開工的核電項目已達7個,核電行業有望迎來新的大發展。 《意見》表示,將優化東北地區能源結構,開工建設遼寧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適時啟動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建設。《意見》還要求加快電......閱讀全文
2018年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總結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一、二、三司,國際司以及各派出機構和技術支持單位分別對2018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2019年工作進行了展望。 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各核電集團公司、有關行業協會等相關單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本版特摘錄部分與會代表發
第三屆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大討論活動1月27日在京舉行。大討論活動緊密聯系實際,聚焦監管難點熱點問題,旨在提高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人員管理水平和學術水平。與會代表就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相關問題各抒己見,既有對以前工作經驗的總結提煉,也有對當前和未來工作的設想和思考。本版特摘登與會代表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 核安全事關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發展,事關環境安全,事關公眾利益。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確定的方針政策,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多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業績。日本福島
核安全獨立監管是國際核安全監管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本報特刊發相關文章,對我國當前核安全獨立監管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實現核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以饗讀者。 加強核安全獨立監管,關系到核能的開發利用和核安全監管事業的發展。2012
《核安全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部法律的出臺,對確保我國核安全和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加強《核安全法》的宣貫,推動核安全法制建設,本報特推出整版報道,以饗讀者。圖片來源于網絡 進一步強化宣傳培訓和核電科普 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 虞選凌 《核安全法》的出臺實施為進一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3屆核安全峰會上首次提出了理性、協調、并進的中國核安全觀,明確指出“我國將堅定不移增強自身核安全能力,繼續致力于加強核安全政府監管能力建設,加大核安全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源投入力度,堅持培育和發展核安全文化。”這些新論斷和新要求將我國核安全的戰略定位推向了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就踐行“三嚴三實”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體學習,深刻指出:“三嚴三實”是我們天天要面對的要求,大家要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高標準嚴要求搞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三嚴三實”對核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意義,大力倡導和
大亞灣核電站 國圖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工程院組織了“我國核能發展再研究”咨詢課題,著眼于新的核電發展形勢下我國核能安全發展、規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矛盾,重點分析近期和長遠我國核能發展需要解決的若干重要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核安全峰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的“核安全觀”,
我國首部《核安全法》9月1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 這部核安全法的出臺有何重大意義,其最大的亮點是什么?核電發展的絕對安全防線將如何被構建?本版今日特刊出相關解讀報道,以饗讀者。 ■制定《核安全法》意義重大 核能是世界公認的清潔低碳能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8年,這期間,日本經歷了“減核”“零核”“啟核”的反復,國際組織和各核電國家也積極開展事故研究分析,提出進一步提升核安全的改進建議,開展具體的改進行動。鑒于此,客觀總結和探討福島核事故后日本及國際社會核安全監管工作的新要求和新舉措,將對我國核電發展與核安全監管工作改進提供啟
“2015年,我國核與輻射安全達到了質量受控、總體良好的狀態。”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核設施安全監管司(以下簡稱“核一司”)有關負責人日前向記者表示。 作為總體國家安全戰略的組成部分,核與輻射安全問題一直為公眾關注。2015年以來,國家核安全局從核安全文化宣傳貫徹、核安全大檢查及核安全
力保決策獨立 嚴守最低門檻 此次歐盟出于什么考慮提出了新的核安全指令?此次新指令“加強了成員國監管機構的權力和獨立性”,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 柴國旱:實際上還是在吸取福島事故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做出的考慮,歐盟就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很長時間。因為在福島事故之前,日本的核安全監管機構不是獨立的,這
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今日聯合舉辦《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以下簡稱《聲明》)新聞發布暨媒體解讀會。相關負責人從不同角度對《聲明》以及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情況進行介紹說明。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3年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的結論表明,福島核事故是天災更是人禍。而核安全文化的缺失更是導
嘉賓:王敏正 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 孫勤 中核集團董事長 李寧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 劉華 環保部核安全總工程師 陳樺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近,核電業內頻頻吹風重啟內陸核電,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日前也表示,內陸核電將會穩步啟動。國
近日,我國核電站自主研發的“神經中樞”——“和睦系統”,百萬千瓦級核電工程首臺(套)應用揭牌儀式在陽江核電站舉行。陽江核電5號機組是我國首個使用自主制造“神經中樞”的百萬千瓦級核電項目,這也是我國核電重大技術裝備制造領域的標志性事件。 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簡稱“DCS”,是核電站的“神經中樞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悲劇已經過去30年,福島核事故的陰云也逐漸消散,但民眾對于核電安全的焦慮情緒卻從未減緩。反核運動,鄰避運動時有發生,中國目前在建機組23臺,居世界第一位。在核電大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感到核電規模越大,風險越大,那么拿什么來保護核安全呢? 我國核安全領域的頂層法律——《核安全法(草
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三十年座談會今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講話。 周生賢說,2014年是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事業不平凡的一年。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海牙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提出了中國的核安全觀。今年7月,中國核安全監管機構迎來成立30周年。今天,我們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三屆技術
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三屆技術與科學支持機構(簡稱TSO)國際會議今日上午在北京召開。這是自日本福島核事故后面向全球核安全領域TSO召開的最大規模會議。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丹尼斯·弗勞利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李干杰在致辭中首先介紹了中國TSO的
2018年9月11日,中國機構編制網正式對外發布了于2018年8月1日起施行的《生態環境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三定方案”),小編將新“三定方案”與2008年原環境保護部組建時印發的《環境保護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進行了對比,供廣大關心生態環境系統的讀者參考。 新“
20年前秦山核電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大陸第一座自主建設的核電站在杭州灣畔開始了其“國之光榮”的歷程;20年的歷程中,秦山核電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同時也以其安全運營的業績創造了社會效益。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秦山核電變化之大,有如核裂變,成為中國巨大進步的一個縮影。 秦山核電提供的一份“
去年10月份以來,我國華北、東北、華南等地區先后被濃重的霧霾籠罩。而就在此前兩周,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再次明確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核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為防治大氣污染作出貢獻?中國核電是否已經具備了安全高效發展的能力?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于今年5 月初明確要求:一是環境保護部起草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的方案或意見,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配套改革舉措,于 2015 年6 月一并提交中央審議;二是此方案或意見應深入貫徹落實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9月1日下午在北京閉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會議以145票贊成、2票棄權,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這部將于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法律,將對我國核能事業的發展、保障核安全產生重大的促進作用。 《核安全法》共分8章,總計94條。《核安全法》重點
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16]63號,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繼續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測執法能力建設”的要求。如何結合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的特點,理清輻射安全監測執法隊伍垂直管理的改革思路,將
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核電廠周邊環境輻射水平處于天然本底正常漲落范圍內。 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已滿三年。三年來,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為防止發生類似福島核事故的核安全改進始終沒有停止,對于更高標準的核安全追求 也沒有停止。三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相關企業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生態環境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加掛國家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
為美麗中國筑造安全屏障――國家核應急協調委相關負責人及專家解讀修訂版《國家核應急預案》 記者3日從國務院應急辦和國家核應急辦獲悉,修訂版《國家核應急預案》已獲國務院批準。我國核應急管理組織是怎樣的構架?核電安全和核應急之間是什么關系?高速發展的核電如何確保安全運行?國家核應急協調委相關負責
4月17日,國家核安全局在北京召開媒體座談會,圍繞全國核電安全監管情況和公眾溝通工作與媒體進行交流。 國家核安全局核電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內外對濱海和內陸核電的安全水平要求是一致的,可以說內陸核電安全是有保障的,內陸核電發展更需關注社會和公眾接受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座談會上了解到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今日召開媒體座談會,介紹第五次全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會議情況,并就全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回答記者提問。 據核設施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在保障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等工作中,取得積極進展。監管水平持續
8月5日,我國首臺自主制造的三代核電AP1000反應堆壓力容器在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一重)大連工廠順利通過驗收,這為我國核電裝備和核電建設發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國家核安全局依法從嚴監管,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根本方針,為首臺國產化AP1000反應堆壓力容器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