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水質調查:水源地水質可直接飲用
8月8日,胡家嶺水質監測站負責人介紹水質監測情況8月10日,十堰城區“報社溝”,工人們正在進行清淤工作 距離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不足百天,為保證受水地用水安全,水源區目前水質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水護水,水源保護面臨什么難題?近日,記者隨中國記協媒體采訪團來到湖北十堰,實地了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水質保護情況。 水源地水質可直接飲用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 在距離丹江口大壩左側3公里的丹江口水庫胡家嶺水質監測站內,記者在顯示屏上看到了8日16時的監測數據:PH酸堿度7.47、氨氮0.16mg/L、溶解氧8.67mg/L。這里的5臺水質監測設備每4小時自動采樣分析一次,將監測數據自動上傳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并在互聯網上實時發布。 國務院2012年批復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明確對調水水質提出要求: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水質達到Ⅱ類(總......閱讀全文
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建水質監測站
??? 24日從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了解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陶岔渠首水質自動監測站已建成,目前正在調試階段,投入使用后,可全天候自動監控丹江水水質,為南水北調水質保障又添一重監控關口。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長距離調水,水質是關鍵,工程通水一
北京建立水質監測預警體系 保南水北調清水進京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計劃于今年汛后正式通水。為防范水源地及輸水過程水質污染,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正建立全方位水質監測預警體系,采用自動監測、實驗室監測、應急移動監測相結合方式,嚴格監控來水水質,確保“清水”進京。 據北京市南水北調辦水環境監測室工程師袁博宇介紹,除國家在水源地和中線總干渠進行水
北京建立水質監測預警體系保南水北調清水進京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計劃于今年汛后正式通水。為防范水源地及輸水過程水質污染,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正建立全方位水質監測預警體系,采用自動監測、實驗室監測、應急移動監測相結合方式,嚴格監控來水水質,確保“清水”進京。 據北京市南水北調辦水環境監測室工程師袁博宇介紹,除國家在水源地和中線總干渠進行水
北京環保局:正制定“南水北調”進京水質監測方案
北京市環保局19日通報稱,北京的地方環保標準發布數量多,涵蓋范圍廣,已居全國各省市前列,目前,北京基本形成國內最嚴格地方環保標準體系。此外,“南水北調”進京的水質監測方案目前正在制定之中。 北京環保標準全國最多 機動車排放控制國際領先 2013年,在持續的環保壓力下,北京市密集發布多項地方環
北京環保局:正制定南水北調進京水質監測方案
北京市環保局19日通報稱,北京的地方環保標準發布數量多,涵蓋范圍廣,已居全國各省市前列,目前,北京基本形成國內最嚴格地方環保標準體系。此外,“南水北調”進京的水質監測方案目前正在制定之中。 北京環保標準全國最多 機動車排放控制國際領先 2013年,在持續的環保壓力下,北京市密集發布多項地方環
五問“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咋保障?
“南水”抵達后質量會不會發生變化?黃水現象怎么解決?這是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受水區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 目前,無論是水源區和受水區,都在采取嚴格措施加強水質保護,不計一切代價確保調水水質安全。 國家劃定丹江口水庫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源區新建污水處理廠174座、每天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2
南水北調工程調水水質決定工程成敗
記者今天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獲悉,《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的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前的總體治理目標基本實現。南水北調辦副主任于幼軍表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干渠總長達1277公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而調水水質決定著工程的成敗。“我
半揮發性有機物水質自動監測設備用于南水北調工程
國內首臺半揮發性有機物水質自動監測設備將在本月下旬應用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水質自動監測站,該設備可對鹵代烴、苯系物、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多環芳烴、多氯聯苯以及鄰苯二甲酸酯類等物質進行預警監測,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 半揮發性有機物(SVOCs)是一類廣泛存在于環境中的污染物,嚴重危害
南水北調工程水質調查:水源地水質可直接飲用
8月8日,胡家嶺水質監測站負責人介紹水質監測情況8月10日,十堰城區“報社溝”,工人們正在進行清淤工作 距離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不足百天,為保證受水地用水安全,水源區目前水質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水護水,水源保護面臨什么難題?近日,記者隨中國記協媒體采訪團來到湖北十堰,實地了解南水北調中線工
人工濕地 南水北調水質“凈化器”
??????? 植物下埋藏帶孔管道,污水通過管道進入濕地,經過光合作用、根部吸收等方式處理,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東線治污,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的一道生態難題。有專家斷言,這是“世界第一難”。 僅在山東省,50多條河流沿岸有4000多家排污企業,每天排出54萬噸工業廢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