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22 14:10 原文鏈接: 南水北調工程水質調查:水源地水質可直接飲用

    8月8日,胡家嶺水質監測站負責人介紹水質監測情況


    8月10日,十堰城區“報社溝”,工人們正在進行清淤工作

      距離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不足百天,為保證受水地用水安全,水源區目前水質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水護水,水源保護面臨什么難題?近日,記者隨中國記協媒體采訪團來到湖北十堰,實地了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水質保護情況。

      水源地水質可直接飲用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

      在距離丹江口大壩左側3公里的丹江口水庫胡家嶺水質監測站內,記者在顯示屏上看到了8日16時的監測數據:PH酸堿度7.47、氨氮0.16mg/L、溶解氧8.67mg/L。這里的5臺水質監測設備每4小時自動采樣分析一次,將監測數據自動上傳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并在互聯網上實時發布。

      國務院2012年批復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明確對調水水質提出要求: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水質達到Ⅱ類(總氮保持穩定);主要入庫支流水質符合水功能區目標要求;漢江干流省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

      “今天溶解氧等數據可達地表水Ⅰ類。除了自動監測,我們每月還要在水庫的9個點對水質進行29項指標的人工檢測。”監測站負責人柳根介紹道,“自2002年建站以來,庫區水質常年保持在Ⅰ至Ⅱ類,水質狀況優,可以直接飲用。”

      記者在丹江口大壩了解到,受降水偏少、上游來水少及下游需泄水等因素的影響,水庫水位約為142米,略低于往年同期約150米的水位。待今年秋汛后,建成后的丹江口水庫水位將可達170米、庫容290.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1050平方公里,成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調一期每年將從這里調水95億立方米,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沿線地區的20多座城市,提供生產生活用水,有效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

      多措并舉保障水質安全

      匯入丹江口水庫的12條漢江主要支流中,有10條在十堰境內。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十堰的保水護水情況對庫區水質安全至關重要。

      2013年6月,有媒體對神定河污染嚴重、污水處理廠存在直排污水等問題進行了報道,引起廣泛關注。環保部隨即督促地方政府集中整治。

      在十堰城區“報社溝”入河排污口整治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低矮逼仄、氣味難聞的涵洞內緊張進行清淤和管網的施工。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張丙申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排污口城區有592個,目前已累計完成改造471個,10月通水前可完成95%的改造任務,實現生產生活污水和雨水有效分流、污水收集率85%以上。“通水前我廠將完成升級改造,到時排放標準將達到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A類最高標準。”神定河污水處理廠廠長張群偉說。

      針對直接匯入丹江口水庫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劍河和官山河5條河水質不達標的問題,十堰編制了“一河一策”實施方案,進行“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綜合治理。據十堰市市長張維國介紹,經過一年的治理改造,5條河從去年的劣V類水,到現在已階段性可達Ⅲ、IV類。今年底的目標是“不黑不臭,水質明顯改善”,預計到2015年可全部達標。

      水源區水質保護是個綜合工程。除城市污水及垃圾污染治理外,必須統籌治理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十堰的具體舉措包括:關停“十五小”企業329家,清除壩區和庫區二級以上保護區的網箱養魚,建設環庫隔離帶等等,確保一庫清水如期北送。

      水源長效保護面臨難題

      加強生態建設是水質安全的根本保障,而生態建設、涵養水源需要大量、長期的投入。如何建立長效保護機制?如何統籌中央和地方力量?如何實現“保水質、保生態、保民生”目標?這些關系水源長效保護的問題亟待解決。

      據十堰市政府初步測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每年將直接減少財政收入8.29億元,每年配套支出15億元用于生態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財政增支減收數額巨大。十堰市委書記周霽告訴記者:一方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水質要求很高,生態保護任務艱巨;另一方面,庫區發展受限,發展難度增大,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較為困難。

      以目前正在開展的庫區清理網箱和圍網養魚工作為例,十堰從事專業養殖和捕撈的群眾達3.5萬人,漁業總產值6.5億元。水產業已成為庫區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但為了防止水面富營養化,必須抓緊取締庫區網箱養魚、圍網養魚,漁業發展和漁民生存難度較大。這需要國家安排補償資金并建立庫區漁民的利益補償制度,對漁民轉產轉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確保庫區社會穩定。

      除此之外,庫周地質災害防治、水量永續保障、移民穩定與脫貧致富等也是目前突出存在的問題,亟待更加有效的解決措施。

    相關文章

    水利部:南水北調累計調水量超過698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76億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水安全保障進展成效。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介紹,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的部署,加快形成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骨干輸排水通道。張祥偉表示,從國家水網大動......

    全國首個!無錫市生態環境智能實驗室取得新突破

    2022年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無錫市的水環境動態擴散溯源預警監測項目被列為重點試點。為滿足區域發展需求,并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生態環境廳、市生......

    國產“高分”衛星帶你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丨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國產“高分”衛星帶你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最新水質監測儀器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水質監測儀器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涉及的產品包括氨氮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高錳酸鹽指數水質自動監測儀;溶解氧在線監測儀;五參數水質自動在線監測儀;在......

    南水北調:八年惠及超過十分之一的中國人

    截至今天(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8年來,這個貫通祖國南北的超級工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帶來了哪些變化?看總量:8年輸水總量超586億立方米。看范圍:輻射沿線42座大中城市28......

    河南“科普輕騎兵”在南水北調中線點亮科學夢

    9月19日,在河南省科普大篷車“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暨2022年南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場,22輛科普大篷車整齊地停放在淅川縣湯山濕地公園廣場。輕輕轉動手輪,小小的鐵錘就會敲擊兩側的鑼和鼓......

    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題: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新華社記者劉詩平8月25日,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通過水利部主持的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至此,南水北調東、中線155個設計單元工程全部通過水利部完工......

    引江補漢工程:國之重器牽手筑牢國家水網主骨架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備受矚目的引江補漢工程拉開建設帷幕。作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這一工......

    南水北調后續工程拉開序幕引江補漢工程開工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今天,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開工建設。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