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吉林大學教授賴良學博士的研究團隊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技術成功地培育出兩種基因敲除克隆小型豬,即酪氨酸酶基因敲除豬和PARK2和PINK1雙基因敲除豬,建立了人類白化病和帕金森綜合征兩種豬模型,該研究成果于10月2日在線發表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上。 課題組楊化強博士、博士研究生周小青和信吉閣,針對豬的酪氨酸酶、PARK2和PINK1基因的外顯子設計了Cas9 打靶質粒,將其分別轉染版納小型豬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和巴馬小型豬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后,獲得了純合的酪氨酸酶基因敲除以及PARK2和PINK1雙基因敲除的細胞系。細胞系用于體細胞核移植后獲得15頭酪氨酸酶基因敲除克隆豬,20頭PARK2和PINK1雙基因敲除克隆豬。酪氨酸酶基因敲除后,本為黑色的版納小型豬,變成了白豬,表現出了典型的白化病特征;而缺失PARK2和PINK1......閱讀全文
中國農業大學李寧院士課題組“體細胞克隆豬和轉基因體細胞克隆豬技術平臺的建立與應用”項目新近經教育部組織國內有關專家鑒定,中國克隆豬和轉基因豬技術整體效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院士為首的鑒定委員會認為,此項目設計合理、技術先進、數據詳實、證據充分、結果可靠,克隆豬和轉基因克隆豬技
從南方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實驗動物中心科研團隊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白化西藏小型豬,同時敲除了與免疫相關的基因,這標志著自主構筑的基于小型豬受精卵制備基因修飾豬的平臺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在此之前,全世界尚未有純白藏豬的先例。 藏豬作為我國獨有的高原特殊品種,全
來自湖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學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用CRISPR/Cas9系統和Cre/LoxP,敲除了豬初生細胞中肌生成抑制蛋白(MSTN)的一個等位基因,制備了無選擇標記的MSTN基因敲除克隆豬。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17日的《Scientific Reports
日前,江蘇省異種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培育成功首批轉基因克隆豬,標志著我國開展異種器官移植邁開了實質性步伐,未來將有望實現為人類定制器官。 該實驗室擁有一支由一名院士、2名“千人計劃”學者領銜組成的核心的科研團隊,建成后將繁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作為潛在異種器官移植供體的基因敲除及轉基因克隆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河北省玉田種豬場玉田縣牧富種豬繁育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培養出一頭轉“ω—3”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的克隆豬,出生體重1.15公斤,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潘登科介紹,經分子生物學鑒定,證實此豬為轉基因克隆豬,這使
記者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近期成功培育出一種特殊的轉基因克隆豬,這種克隆豬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下可分別發出紅、黃、綠、青4種熒光,這是國際上首次獲得能夠同時表達4種熒光蛋白的轉基因克隆豬。 據研究人員介紹,該項成果的運用,將極大地促進含多種優良性狀的轉基因克隆豬的研究與產業化
2016年6月18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第三屆)基因編輯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浩然高科技大廈圓滿閉幕。來自不同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為參會嘉賓對整個領域的深入了解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最初作為自然界細菌防御系統的C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近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南京江寧高新園與美國聯合治療公司簽訂投資協議,美國聯合治療公司將投資1億美元,在南京建設世界領先、中國唯一的異種器官移植中心。一期工程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15年投入使用。 該項目從簽訂合作備忘錄到簽訂正式入園投資協議,前后僅用了兩天時間,但江寧高新園
新華網哈爾濱1月8日電(記者 李建平)記者從東北農業大學獲悉,中國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日前成功產下2頭具有綠色熒光遺傳特征的小豬。 1月7日,兩頭剛出生的“熒光豬崽”在紫外光源激發下發出綠色熒光。 有關專家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志著中國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生產轉基因豬已經發展成熟。
在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課題組用于研究的養豬場里,生活著一群特別的豬。這里不僅有十幾頭帶有基因剪刀的工具豬,而且擁有六七百頭其他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基因修飾豬。而這些豬的用途聽起來更加“駭人”,有些基因修飾豬可以模擬人類疾病,如老年癡呆癥、漸凍人癥和亨廷頓舞蹈癥等,
在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課題組用于研究的養豬場里,生活著一群特別的豬。這里不僅有十幾頭帶有基因剪刀的工具豬,而且擁有六七百頭其他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基因修飾豬。而這些豬的用途聽起來更加駭人,有些基因修飾豬可以模擬人類疾病,如老年癡呆癥、漸凍人癥和亨廷頓舞蹈
由于豬的生理特征、組織細胞結構和人類十分類似,因此豬等大動物的誘導多能性干細胞(iPS)研究受到世界各國科學家的重視。然而,由于目前對iPS誘導機制還缺乏了解,全世界誘導獲得的豬iPS細胞制作克隆豬之前一直未能獲得成功。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博士、浙江大學肖磊博士
由于豬的生理特征、組織細胞結構和人類十分類似,因此豬等大動物的誘導多能性干細胞(iPS)研究受到世界各國科學家的重視。然而,由于目前對iPS 誘導機制還缺乏了解,全世界誘導獲得的豬iPS細胞制作克隆豬之前一直未能獲得成功。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博士、浙江大學肖磊博士和華大基因
4月5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2002年-2013年間患者及其保險計劃(insurance plan)為所有降糖藥的支付情況。 研究人員分析了近28000名接受治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明治大學生殖工學教授長島比呂志率領的科研小組8月6日宣布,他們使用克隆豬的體細胞經反復克隆后,現已成功培育出第四代克隆豬。 據該小組稱,這是世界上首例第四代克隆豬。此外,目前有報告稱已有第二代克隆牛和第六代老鼠誕生。 長島教授表示,“由于豬可被用于研究人類的疾病
這是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 記者8月25日從吉林大學了解到,吉林大學農學部奶牛繁育基地近日成功培育出一頭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 據介紹,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的賴氨酸轉基因克隆牛,也標志著世界克隆技術的又一次突破。 該項目負責人
6月17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第三屆)基因編輯研討會”在滬隆重召開。南京醫科大學特聘教授戴一凡為我們帶來了關于“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建立基因改造豬”的精彩報告。 戴一凡博士現為南京醫科大學特聘教授,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戴一凡教授主要從事轉基因大動物和異種移植
通過對豬的基因進行編輯,使豬產生人的血清白蛋白,用于治療失血創傷、血液透析輔助治療等;白血病或腫瘤患者不知哪種治療方法較為合適自己,可以先在免疫缺陷小鼠身上做實驗。 昨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舉辦,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多項在國內甚至世界處于先進水平的科研項目。 據
提到“克隆”,很多人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景象:一群穿白大褂的科學家,在實驗室里擺弄著各種瓶瓶罐罐。 近日,全球最大的“克隆工廠”落戶天津,建成后,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動物克隆實驗室流水線、最高標準的克隆動物中心、生物多樣性基因資源庫以及科教展示中心。消息傳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極
科學家希望用基因改造的豬心臟拯救心臟病患者,并且在狒狒模型中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臨床前試驗。但令人沮喪的是,接受豬心臟移植的狒狒最多只活到了57天。 近日,這一記錄終于被打破了。一項在線發表于《自然》的研究稱,他們成功實現了長期移植,5只狒狒中至少有4只保持了90天的健康狀態(實驗終止),最長
近日,世界首批內源性逆轉錄病毒滅活豬誕生,從根本上解決了豬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異種病毒傳播風險,對未來人類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這一全球科學界關注的重大突破,由美國生物技術企業eGenesis公司領銜發表。但鮮為人知的是,這批小豬其實誕生在中國云南的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 新華社記者在實驗室看
定制器官是科學家和患者的共同夢想。大腦若有一天也能更換,你還是你嗎?瑞典外科醫生為氣管癌患者制造的人造氣管。 全球首例自體干細胞人造氣管移植手術實施成功 近日,瑞典外科醫生首次將一個完全“成長”于實驗室中的人造氣管成功移植入患者體內,使這位飽受折磨的患者重獲新生。
來自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CRISPR/Cas9系統高效構建出了myostatin (MSTN)基因突變豬。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1月13日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吉林大學的逄大欣(Daxin Pang)教授及焦虎平(Huping Jiao)是這篇論
來自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CRISPR/Cas9系統高效構建出了myostatin (MSTN)基因突變豬。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1月13日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吉林大學的逄大欣(Daxin Pang)教授及焦虎平(Huping Jiao)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潘登科副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日前成功研制出4頭敲除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單等位基因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豬,通過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子鑒定。這是我國第一例敲除超急性免疫排斥基因的異種器官移植豬,使我國成為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少數幾
3月18日,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分子細胞生物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賴良學課題組的研究成果“Genetically humanized pigs exclusively expressing human insuli
一個是體態圓潤,滿身肥膘的“大肥豬”,一個是古靈精怪,小巧靈活的老鼠,試想一下,這二者結合起來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其實,科學家發明新技術,能讓老鼠能幫助豬“減肥”,下面,我們詳細的說一下“減肥”過程。 中國科學家成功使用CRISPR技術培育出12只健康小豬崽,它們身體脂肪比普通小豬少24%。據悉
中國科學家23日宣布,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方法培育出一批健康的瘦肉豬,比正常豬脂肪少24%。 這項工作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趙建國領導完成,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一個重要進展。但也有人懷疑民眾對基因編輯瘦肉豬的接受程度。 趙建國研究團隊通過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來自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浙江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等多處國內研究機構組成的研究組獲得了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研究的最新突破性機制:成功培養出了四頭iPS克隆豬。這是首次在世界上獲得成活的iPS克隆豬,有助于在大動物上應用iPS技術的發展。相關成果以letter的形式公布在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