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專家陳方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青年通訊院士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27日宣布,該所陳方研究員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青年通訊院士,至此中國大陸共有8名TWAS青年通訊院士。 26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二十五屆院士大會在阿曼召開。本次會議經投票增選了46名新院士及24名青年通訊院士。 據介紹,陳方研究員是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中國科學院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全球災害研究室副主任,CAS-TWAS空間減災卓越中心常務副主任。他先后擔任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自然災害科學期刊編委、ISDE青年科學家委員會、GEO全球火災工作組等國內外專業委員會委員。 陳方研究員主要從事遙感科學與應用研究,方向為災害遙感,重點開展自然火災特征參量的遙感反演理論和應用研究,提出了水分制約條件下燃燒特性參數的遙感反演模式和火災敏感度模型。他發表SCI論文2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合作編寫著作2部。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于1983年11......閱讀全文
遙感專家陳方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青年通訊院士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27日宣布,該所陳方研究員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青年通訊院士,至此中國大陸共有8名TWAS青年通訊院士。 26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二十五屆院士大會在阿曼召開。本次會議經投票增選了46名新院士及24名青年通訊院士。 據介紹,陳方研究員是中國科學院“百人計
陳勇:發展低碳經濟科學規劃需先行
8月18日,在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和廣州市科協聯合主辦的城市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發展專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院長陳勇為廣東低碳發展支招:發展低碳經濟科學規劃需先行。 陳勇指出,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以化石(高碳)能源為基礎的傳統發展模式向以非、
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昭方被免職
武漢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陳昭方 6月22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6月3日教育部下通知免除陳昭方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以及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委員職務。 現年60歲的陳昭方從1994年起歷任武大總會計師、副校長,2003年升任常務副校長。他長期主管武大的財務、后勤部門。因涉嫌受賄罪,2009年9
陳杰:科學突破不是“計劃”來的
中科院研究員 我國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日本。與此同時,自2006年起我國的科研經費開始超過日本,2008年,我國科研人員達到196.5萬,是日本的兩倍多。但值得反思的是,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實用技術研發,我國的整體科技實力與日本相距甚遠。 我曾在日本留學、工作10多年,兩相比
武漢大學原校領導陳昭方龍小樂受賄被判刑
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月17日對武漢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正廳級)陳昭方受賄案、中共武漢大學黨委原常務副書記(正廳級)龍小樂受賄案一審宣判。以受賄罪分別判處陳昭方有期徒刑12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龍小樂有期徒刑10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5萬元。 法院經審理查明:20
陳仙輝院士:量子材料支撐人類未來發展
12月23日,“Tech 7創新者新年報告會”在安徽合肥濱湖金融小鎮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在報告會上表示,人類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走來,現在正處在硅基時代,未來支撐人類發展的將是量子材料。“材料是所有制造業和核心器件的基礎以及高技術支撐,
陳竺:推動轉化醫學發展 應對人民健康挑戰
符合醫學科學發展內在客觀規律 現代醫學發展歷史表明,未來醫學突破性的進展有賴于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結合;21世紀的醫學將更加重視“環境—社會—心理—工程—生物”醫學模式,更加重視整體醫學觀和有關復雜系統的研究。轉化醫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轉化醫學符合醫學科學發展的內在客觀
方新:科技與經濟結合是發展關鍵
“科技與經濟沒有很好地結合,是我國目前科技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今日在北京理工大學主辦的2012年創新管理與創新方法國際學術會議上表示。 方新指出,在創新活動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和政府是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科研院所是科技創新的骨干和引領,高等學校是基礎和生
陳樂宗博士:在科學與人文之間
有部熱門戰爭小說中說道: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這個話同樣可以引申到一個家族一個企業。1986 年,擁有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兩個上市公司的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在美國創立
科學詩人郭曰方詩集《熱土》出版
郭曰方被譽為中國科學詩人。他一生與科學同行,為科學謳歌,為科學家立傳,寫了數百首歌頌我國科學家、科學題材的頌歌。近日,廣西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詩集《熱土——獻給祖國的頌歌》,這是該社先后推出郭曰方創作的《脊梁——獻給共和國科學家的頌歌》、《報國——詩畫共和國功勛科學家(楊華配畫)》之后,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