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南開演講:研究離不開眼光堅持與能力三要素
12月2日,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南開大學發表《1957年宇稱不守恒所引起的震蕩》的主題演講。(作者:田齊) 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12月2日在南開大學演講時強調: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三個要素,即眼光(Perception)、堅持(Persistence)與能力(Power)。 12月2日下午,楊振寧在母校南開大學發表了《1957年宇稱不守恒所引起的震蕩》的主題演講。在回答學生提問時,楊振寧指出,不止是物理領域,做任何學術研究都要具備三個要素。 第一要有眼光。楊振寧回憶,當自己與李政道在理論上首次否定宇稱守恒時,“大部分物理學家都不想進行我們這個實驗。他們覺得非常困難,不值得去做,但吳健雄有更深入的戰略性眼光。”吳健雄“獨具慧眼”,看出什么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在別的物理學家不愿意從事證明宇稱不守恒的實驗時,吳健雄第一個做到了。 第二要......閱讀全文
祝賀百歲華誕,葛墨林院士講述楊振寧與南開故事
今年10月1日正逢楊振寧先生100周歲壽辰。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葛墨林先生口述并審定,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金鑫整理的口述史《我知道的楊振寧》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葛墨林在上世紀70年代末結識楊振寧,并在上世紀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隨他開展研究。此后,在楊振寧的直接領導下,葛墨
楊振寧南開演講:研究離不開眼光堅持與能力三要素
12月2日,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南開大學發表《1957年宇稱不守恒所引起的震蕩》的主題演講。(作者:田齊) ?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12月2日在南開大學演講時強調: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三個要素,即眼光(Perception)、堅持(Persis
祝賀楊振寧百歲華誕,葛墨林院士講述楊振寧與南開故事
今年10月1日,正逢楊振寧先生100周歲壽辰。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葛墨林先生口述并審定,我校文學院副教授金鑫整理的口述史《我知道的楊振寧》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葛墨林院士在20世紀70年代末結識楊振寧先生,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隨楊振寧先生開展研究。后來在楊振寧先生的直接領導下,
楊振寧:非議背后依然故我
6月18日,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及夫人翁帆在南開大學為其舉行的89周歲生日宴會上。 在有人猜測他已不做研究的時候,6月18日,89歲的物理學大師楊振寧,在南開大學向同行報告了他在冷原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他修改了自己多年前一項理論的不完備之處。 除了回答提問時須用助聽器,這位老人留給聽眾的印象是思
苛責楊振寧,毫無道理
這幾天,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學者放棄外籍院士“轉正”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來熱議,這本是我國院士制度的難得突破,影響深遠,可喜可賀,但總免不了有異議鉆出來扯拉眼球,“老了想在祖國養老了”一說就最具殺傷力。 楊振寧當年沒有像錢學森、鄧稼先那樣“突破重重阻撓回歸祖國并為祖國強大而鞠躬盡瘁”,常有人拿來
真實的憶述,感人的際遇-讀《我知道的楊振寧》
在楊振寧先生百歲壽辰到來之際,商務印書館推出了《我知道的楊振寧》。該書作者是南開大學的葛墨林院士,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與楊先生相識,八十年代曾多次赴美追隨楊先生開展物理學研究,還在楊先生的直接領導下創建了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并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與楊先生交往40余年,葛院士積累了數百封通信、郵件
北師大設立“楊振寧講席教授”職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89.shtm 據北京師范大學官方微信10月2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北京師范大學設立“楊振寧講席教授”職位。據介紹,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聯合物理學系校友捐贈設立的
胡錦濤考察清華大學-會見楊振寧等教授
春暖花開時節,坐落在北京海淀區的清華大學迎來了建校100周年。清華園里,一幢幢莊重典雅的老校舍訴說著歷史,一座座富有創意的新校舍閃動著希望,趕回母校的年長校友、正在就讀的年輕學子用一陣陣歡聲笑語把校慶氣氛烘托得格外濃郁…… 4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
楊振寧:中國教育缺乏“滲透”型學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傳統教育哲學有其合理之處,但并不適用于每個時代。事實上,很多知識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在不斷地實踐和失敗中,不知不覺學會的。我更愿意稱這種方法為“滲透”型學法,這是中國傳統教育不喜歡的,卻是非常必要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出自《
楊振寧告誡學生:人生最重要是方向正確
資料:楊振寧 歲月靜好? 1922年,楊振寧出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抵美國。1948年在泰勒指導下轉做理論物理,1957年因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夏回國訪問,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楊振寧受聘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
楊振寧翁帆合作新書《曙光集》在京首發
楊振寧:我跟翁帆說,將來我不在了,我贊成你再婚 2007年12月13日,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偕夫人翁帆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奠遇難同胞。 ? (中新社發 韓華 攝) 楊振寧和翁帆?“我跟翁帆說,將來我不在了,我贊成你再婚。她說:‘我當然不會,你怎么可以這
科技觀察:說說楊振寧“回國”和顏寧“出國”
這兩天,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受聘普林斯頓大學的新聞引發熱議,有人說她不愛國,也有人說她是因為連續兩年沒有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而負氣出走。在沸沸揚揚的網絡輿論里,筆者發現了國人的兩種觀念。 一種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凡是華裔科學家回國都是愛國的體現,凡是中國科學家去外國都是叛徒賣國賊,這
楊振寧、李政道獲馬塞爾·格羅斯曼獎
2015年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100周年。為紀念這一劃時代的進展,5月4日上午,“引力和宇宙學國際學術會議/第四屆伽利略—徐光啟國際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拉開序幕。會上,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獲得馬塞爾·格羅斯曼獎。 據介紹,馬塞爾·格羅斯曼獎被視為物理學界
楊振寧:中國應加強對科技投入合理分配
?6月18日,楊振寧在南開大學“理論物理前沿研討會”上演講。 ◎中國的基礎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國外扎實。 ◎10年以后,希望我們能和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直接搶人才。 ◎我知道自己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也知道哪個領域最能出成績,鉆進去就很容易成功。 “10年后,如
楊振寧:傳統教育不是科學創新攔路虎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香港浸會大學日前獲資1億港元創辦香港首個“創意研究院”,致力于推動跨學科的專題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在開幕論壇上與師生分享創意心得,并直言“傳統教育并不是科學創新的攔路虎,扎實的基礎卻是成功的墊腳石。” 以一口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談的楊振寧坦言,自己對科學
中青報:院士身份對楊振寧只能是榮譽而非利益
2月21日,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發熱議。對楊、姚兩位先生的做法,各種議論均有,筆者不再贅述。筆者想談的是:學術界長期以來根據人才頭銜、身份進行學術評價,給予有顯赫學術頭銜者特殊學術權力和待遇的問題。 在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或者美國科學院院士參加學術活動,沒有任何的
國際數學聯盟將設立“陳省身獎”
一項國際數學大獎“陳省身獎”正在籌備之中。該獎項的設立用以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享譽世界的“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先生。?今年12月3日是陳省身先生逝世3周年紀念日。陳省身之女陳璞在出席紀念活動時透露,籌劃中的“陳省身獎”(英文名為Chern Medal)包括一枚獎章和50萬美元的獎金,將在4
南開大學,最新Nat-Nanotechnol
糖尿病足潰瘍經常會感染,導致治療并發癥和增加失去肢體的風險。需要治療方法來控制感染并同時促進愈合。 2024年5月13日,南開大學張春秋及張松(魏婷婷為第一作者)共同通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在線發表題為“Janus liposozyme for the modulat
2018年度求是獎頒獎-楊振寧等出席典禮
2018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15日晚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教授獲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則授予上海交通大學張杰教授領導的激光強場物理團隊。兩者分別獲得獎金人民幣一百萬元。當晚,求是科技基金會主席查懋聲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
楊振寧做客中國農大:做學問要善于討論勤于創新
4月18日下午,著名物理學家、首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做客中國農大“名家論壇”,在農大東區曾憲梓報告廳與師生分享他的學習與研究經歷,鼓勵師生做學問要善于和別人討論、敢于表達觀點、勤于創新思維。 已是90歲高齡的楊振寧在講座中口齒清晰、思路敏捷。他以“我的學習和研究經歷”
“對話”楊振寧、姚期智:我為什么放棄外國國籍
21日,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報道引發熱議。他們為什么選擇放棄外國國籍?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通過清華大學聯系到了楊振寧和姚期智。 楊振寧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年在一本書里我曾經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
楊振寧的首次美國之行和兩次國籍變遷
二戰之后,經太平洋赴美客輪尚未恢復,庚款留美公費生楊振寧等一行人只好選擇耗時長、路途遠、旅費貴的經大西洋赴美的西線,自此開啟他半個多世紀的美國之行。他的首次美國之行經歷怎樣的過程?兩次主動變化國籍又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本文作者基于大量史料和考證,以期豐富楊振寧的形象。1945年8月28日清早,父親
香港大學將授楊振寧名譽博士學位
據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大學近日在官網發布公告,指香港大學將于11月2日舉行第207屆學位頒授典禮,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予3位杰出人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香港小輪(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林高演,演員、作家林青霞。 公告指,楊振寧教授因重要科研成果享國際殊榮和獎項無數,其超卓成就亦備受全球24所
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了解到,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日前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振寧院士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后創立“楊-米爾斯規范場”論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姚
南開大學眼科醫院成立
1月27日,南開大學與天津市衛生局在天津市眼科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南開大學眼科醫院。今后,南開大學與天津市眼科醫院將發揮各自優勢,充分整合醫學資源,努力培養高素質醫學專業人才,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和研究型醫院的建設。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天津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王
南開大學發布新開湖基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74.shtm南開新聞網訊(記者?李享?學生記者?劉昌奇?金玉琳)作為慶祝南開大學建校104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由南開大學、南開校友總會、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聯合主辦,津商聯合會協辦,“知中國服務中
南開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741.shtm3月7日,南開大學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成立儀式在該校舉行。據悉,OpenHarmony技術俱樂部是在OpenHarmony技術指導委員會(TSC)領導下,與高校聯合打造的終
重磅!南開大學新學院+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794.shtm社會學是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學科,在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南開大學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成立社會學院。12月23日,南開大學社會學
楊振寧:果斷有遠見的政治更能有效推動科技發展
“我得諾獎最大的作用,就是改變了長久以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 “在合適的情形之下,一個腦筋清楚、做事果斷而有遠見的、不那么民主的政治,把科技推上去的本領更大,因為它有效率。” 清華大學科學館,走廊盡頭這個近30平米的房間因為沒有豐富的物品陳設而顯得有些空曠,然而這個房間里卻
西湖大學成立大會舉行-楊振寧等諾獎得主出席
2018年10月20日上午,西湖大學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標志著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就此誕生了! 大會現場,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宣讀教育部賀辭,教育部對西湖大學的正式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衷心的祝愿。賀辭指出,西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