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國氣象局與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關于做好今冬明春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工作的通知。雙方將從多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加強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有效應對冬春季節可能出現的重污染天氣。 據悉,冬春季節是我國空氣污染較為嚴峻的時期。隨著冬季來臨,靜風、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頻繁出現,特別是北方地區相繼進入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急劇增大;進入春季后,塵沙影響活躍,影響空氣質量。 中國氣象局與環境保護部將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聯合開展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會商工作,共同研判空氣污染形勢,提升預測預報準確度;建立首席預報員和專家回應制度,及時分析和解讀重污染天氣形勢,回應公眾關切,并為受影響區域公眾提供合理的健康防護指導和出行建議;形成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逐級響應機制,推動并完善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體系建設。 此外,記者了解到,雙方還將規范重污染天氣信息發布機制,共同做好重大活動及重污染天氣預報預測工作。針對公眾關心的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問......閱讀全文
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重污染天氣,環境保護部提前發出預警通知,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這次為何能實現統一預警,又取得了哪些效果?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 極端不利氣象條件 是此次區域性重污染的重要誘因 問:12月2日~4日,京
記者日前從上海市相關部門獲悉,從11月1日起,上海正式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業務。 對于可能造成空氣污染的氣象條件,上海市氣象部門制定了對應的等級預報制度。今后,當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達四級及以上時,氣象部門將發布提示性預報,有利于市民及時應對空氣污染。 開展此項預報是為了幫助政府部門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預報:30日起大氣擴散條件持續不利,污染物逐步積累,京津冀區域中南部可能再次出現長時間的大氣重污染過程,局部地區可能達到嚴重污染,污染峰值可能出現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3日期間,PM2.5濃度水平可能達到或超過300微克每立方米。為此,環保部已向北京市、天津
目前,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一直是困擾許多地方的難題,尤其是對重度污染天氣的預報,更是難上加難。 遼寧省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大連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目前可以實現未來3天空氣質量精細化預報和5天~7天趨勢預報,針對重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也頗有心得
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被霧霾籠罩,重污染天氣頻現,人們至今心有余悸。 今年,從國慶假期的霧霾,到近幾天華北地區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各界開始對冬季的空氣質量隱隱擔憂。 受到不利氣象條件、采暖等因素影響,冬季往往被認為是霧霾高發期。今年冬季氣象條件會怎樣?霧霾是否會再次籠罩京津冀等地區?應該怎樣應
10月6日,北京站,一名市民戴著口罩。當日,北京因霧霾持續重污染。 北京正在制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今后,北京將采取單日和多日重污染綜合分級的方式,發布空氣重污染預警,并將加大最高預警級別的強制性減排和健康防護提醒措施。市政府日前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關于制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
昨天,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獲悉,中國氣象局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區域性環境氣象中心,將對京津冀地區的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重污染天氣進行預報和預警。 該中心是北京市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環境氣象中心下轄上甸子大氣本底污染監測站,內設3個科室,分別為環境氣象監測預報服務科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昨日《南方日報》報道省環保廳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作為應急預案中負責空氣質量預報的成員單位之一的廣東省氣象局,昨日該局首席專家鄧雪嬌博士就空氣質量預報預測的相關問題接受記者采訪。 氣象局與環保部門聯合開展空氣質量預報 “珠三角在基于AQI指數的空氣質量預報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現在我國大氣污染已從煤煙型進入復合型污染時期。大氣復合污染主要表現為大氣氧化性增強、細顆粒物濃度升高、大氣能見度顯著下降、環境惡化趨勢向區域蔓延。自2012年來,我國中東部,尤其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爆發的灰霾污染,就是典型的大氣復合污染。大氣復合污染已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
2015年12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七時起,上海市空氣中的PM2.5濃度開始飆升,到當日12時達到178.6微克/立方米,從當日11時至14時的3個小時內,上海的實時空氣質量指數始終高于200,處于重度污染狀態。然而,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市中心氣象臺前一天發布的預報卻稱,當天下午上海的空氣質量指數在3
江蘇、浙江、上海……剛入12月,中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再次遭遇持續性霧霾天氣。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截至12月4日,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霧霾天氣。 為了應對霧霾天氣,一系列防治規劃相繼出臺。繼國務院公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兩個月后,中國氣象局印發《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
記者今天昨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國氣象局從9月1日起正式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工作,為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應對重污染天氣提供決策支撐。 其中,國家氣象中心于每天8時和20時進行全國24小時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以是否有利于空氣污染物稀釋、擴散和清除為主要依據,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等級新標準
為有效落實國務院近日公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氣象、環保部門將聯合行動,合作開展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城市空氣質量預報。 “這對于氣象部門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提高預報準確率、精細化水平永無止境。”陳振林說,未來兩年氣象部門將努力建設覆蓋面更廣的環境氣象監測網。 目前,全國3
環境保護部2月24日組織召開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這是繼1月22日召開京津冀區域燃煤散燒污染控制與管理技術交流會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趙英民表示,舉辦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有關重污染應急批示要求和在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一項科技
山西省太原市環保局與市氣象局近日就共同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機制進行首次會商,確定從11月起,兩部門聯手對太原環境空氣質量開展預報預警,以便有效控制空氣污染。 太原市環保和氣象部門在現有空氣質量實時監測發布的基礎上,建立了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機制。每日由環保部門制作前日空氣質量日報,雙方同時
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是《寧夏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年~2017年)》的10項重點任務之一。 為加強對重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工作,根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中國氣象局辦公廳《關于做好今冬明春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工作的通知》精神,寧夏環保廳與寧夏氣象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將聯合開
今天的天氣還是有些無精打采,鮮有陽光從云間透出,天空有些陰沉和灰蒙。不過,這和空氣質量沒有什么關系,主要是因為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今天白天以陰到多云的天氣為主。 從昨天上午到今天上午的AQI指數一直處于良,10時的AQI為75,空氣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為PM2.5,暫時沒有發生污
7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報告。為深入了解評估過程和主要內容,我們邀請了權威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解讀。 1.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工作?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評估組組長):剛剛發布的《大氣十條》中期
北京 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10月22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發布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預案》中規定,出現最高等級的空氣污染紅色預警時,北京將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全市公務用車在單雙號行駛的基礎上,再停駛全部公務車輛的30%。 應急等級:將空氣重污染由輕到
記者日前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給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應對重污染天氣提供決策支撐,氣象部門從9月1日起正式開展了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工作。 據了解,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是從氣象學角度出發,開展對未來大氣污染物的稀釋、擴散、聚積和清除能力的預報。其研究范圍包括對空氣質量及PM2.5、氣溶膠等大氣成
5日,北京的能見度很低,中午12點空氣質量指數(AQI)高達311,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北京市4日宣布,推遲橙色預警結束時間至7日。這是北京從去年12月30日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開始,第二次宣布繼續保持橙色預警應急狀態,至今已維持橙警狀態7天了。霧霾時間這么長,污染這么重,為何一直沒有啟動紅
2013年10月22日,本市正式發布《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從藍色預警的建議性減排措施到紅色預警時采取的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停課等強制性減排措施,空氣質量預報是否準確,將對這座城市居住的2000多萬人產生巨大的影響。 空氣質量是怎么預報的?準確率能夠達到多少?《法制晚報》記者獨家采訪了北京市
北京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日前審議了《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擬將霾列為氣象災害,要求完善通風廊道系統,并提出公安、交通、環境保護等部門可根據相關氣象應急預案采取臨時應急處置措施。 霾屬于氣象災害嗎?如何才能科學治霾?本報特邀約相關專家撰稿,闡述觀點,深度分析,以饗讀者。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地球大數據專項”)已按照立項程序經過嚴格論證和審議于近日正式啟動。 地球大數據專項將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大科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地球大數據專項”)已按照立項程序經過嚴格論證和審議于近日正式啟動。 地球大數據專項將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
昨天上午10點,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宣布將本市空氣重污染預警由黃色升級為橙色。這是自今年3月31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修訂后,首次啟動橙色級別的預警,也是今年首個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周三凌晨起,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本市空氣質量將轉為優良水平。 □發布 城六區PM2.5一夜飆升7倍多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空氣質量監測的實時情況,這個圖可以看到整個京津冀地區、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空氣質量狀況。” 近日,江蘇省環保廳副巡視員、環境監測中心主任潘良寶登錄進入江蘇省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后,向記者介紹空氣質量情況。 據了解,為了能及時、準確地了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信息,江蘇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