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與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糖尿病前期轉化型研究中心”落成儀式暨“中科院-諾和諾德長城教授獎”頒獎典禮日前在上海召開。“糖尿病前期轉化型研究中心”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與糖尿病領域的主導企業諾和諾德公司合作建立。 該中心將防治疾病的戰線轉移至糖尿病形成的前期,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尚屬首例。 該中心的研究重點放在對于“臨床前可逆”階段的高危個體(如遺傳易感、肥胖、胰島素抵抗 等),開展早期監測并進行有效干預,爭取從源頭上控制,并減緩這類疾病在中國更大范圍的流行。會上同時揭曉了“中科院-諾和諾德長城教授獎”首批5名獲獎 者,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呂永龍教授與諾和諾德大中華區總裁柯瑞龍先生共同為獲獎者頒獎。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備軍,一般來說,人群中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就至少隱藏著一個 糖尿病前期患者。而糖尿病前期者的患病幾率是健康人群的4倍。著重對糖尿......閱讀全文
美國禮來制藥公司日前在上海舉行“禮來糖尿病研發中國投資策略發布會”,宣布將在中國設立糖尿病研究中心,專注于研發滿足中國糖尿病患者需求的藥物。該研究中心計劃于2011年下半年在上海正式投入運營,屆時將主要著眼于糖尿病治療新型藥物的研發工作。 在中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達到了驚人的增長速度
9月14日上午,丹麥科技創新部部長Charlotte Sahl-Madsen女士一行30余人訪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海生科院副院長吳家睿歡迎代表團一行,并介紹了上海生科院及“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諾和諾德公司糖尿病前期轉化型研究中心”概況。諾和諾德公司副總裁B?rge
生物芯片,又稱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們起源于DNA雜交探針技術與半導體工業技術相結合的結晶。生物芯片技術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高通量檢測技術,它利用微電子、微機械、物理化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固體芯片表面構建的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將生命科學研究中不連續的分析過程(如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和分析檢測)連續化
生物樣本庫又稱為“生物銀行”,因為它不僅是各類基礎科學研究和臨床實驗的基礎,也是將科研成果快速產業化并投入臨床應用,開展轉化醫學的物質基礎。但是,生物樣本庫的標準尚未建立。 “有人說,中國的生物大數據時代到來了,我覺得言之尚早。如果生物樣本庫建設沒有標準化,大家根據不同的標準做出來的臨床實驗結
近日傳來消息,強生全球第四家創新中心落戶上海,計劃于本月底正式啟用,在此之前,強生已經在英國倫敦、美國波士頓和門羅帕克分別建立了創新中心。據了解,強生的創新中心針對旗下所有產品,包括了醫療、制藥、診斷學以及消費者營養等方向。 由此可見,強生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在此之前,強生的制藥、醫療等中國
中國SFDA藥品注冊司研究監督處李金菊老師 來自中國SFDA藥品注冊司研究監督處李金菊老師作了題為《中國GLP/GCP認證認定情況》的報告。 李老師介紹了藥品研制環節監管的目的、意義和法規,我國GLP、GCP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在藥品監管的全過程中,對藥物研究的監督管理
8月8日,立秋時節,博奧生物上海產業化基地落成典禮在上海國際醫學城舉行,博奧生物總裁程京院士與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煒啟動剪彩儀式,與現場多位嘉賓共同見證了博奧生物在上海的落地結果。 博奧生物集團總裁程京院士與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煒啟動剪彩儀式 入駐上海 博
如今,腫瘤靶向治療和個體化用藥正在醫學界推廣,要開展這類“基因治療”,對人體的基因測序必不可少。記者昨天獲悉,全球首臺液相定點基因測序儀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問世,這種儀器在癌細胞比例低于20%的樣品中,能檢測出基因變異,而目前醫院使用的基因測序技術,都要求癌細胞數不得低于40%。生物芯片上
2012年蛋白類生物藥、通用名化學藥項目擬支持名單日前出爐,其中,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亞寶藥業、美羅藥業、上海醫藥、健康元等。 2012年蛋白類生物藥、通用名化學藥項目擬支持名單日前出爐,其中,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亞寶藥業、美羅藥業、上海醫藥、健康元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醫藥
尋找中西醫學交匯點 推動中醫藥國際合作 中歐中醫藥大會發言摘編 中醫藥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它對中華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日益引起世人的矚目。為加快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科技部在羅馬舉辦了“中歐中醫藥大會”,希望與各國有共
大連化物所梁鑫淼等人已獲科技部500萬美元資助 2月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以《揭開中藥的神秘面紗》為標題報道了中國即將啟動的“本草物質組計劃”和圍繞該計劃引發的一些爭議。 《科學》雜志指出,傳統中藥(TCM)利用1萬種動植物成分,可組成多達40萬種不同的配方。盡管在中國大城市,西醫
高血糖水平、高鹽飲食以及高脂傾向聽起來足以導致人類健康災難。然而對于雙峰駱駝,這些適應或許幫助了它在世界上最干旱、最寒冷和最高的地區生存。 來自中國和蒙古的研究人員開始解開了駱駝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所利用的生理技能背后的基因組特征。在發布于11月13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為原始創新藥物的發現提供了一種高效合成技術。相關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化學》上,并得到審稿專家的高度評價。 據介紹,創新藥物包括化學藥和生物藥兩類。近20年,全球每年審批的新
大化所科研人員赴荷參加“中荷預防和個性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開幕式 5月27日,“中荷預防和個性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Sino-Dutch Center of preventative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官方開幕式在荷蘭Leiden大學舉行。荷蘭經濟部
我國科學家從神經系統和基因層面揭示了衰老的原理,并發現了BAZ2B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2月27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以《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論文期刊《自然》上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研究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體隨時間推移各
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研究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體隨時間推移各
2019年12月29日,趕在歲末關頭,第二輪國家帶量采購品種名單正式出爐。相較于此前網上流傳的醫院報量35品種,正式名單中僅有33個品種,其中“消失”的是糖尿病用藥大品種二甲雙胍緩釋劑型與二甲雙胍口服常釋劑型。 作為糖尿病領域的傳奇藥品,以及臨床上的一線降糖藥,二甲雙胍所對應的是一個2018年
神經病理痛是由外周神經受損或病變導致的慢性疼痛,有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糖尿病性外周神經痛、化療引起的外周神經痛、術后外周神經痛等代表病癥。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總體人群神經病理痛發病率達到了8%左右。一直以來,類似的神經痛折磨著大多數病人。在我國老年人中,慢性疼痛發病率約為49.8%。在癌癥患者中癌痛
維生素E(Vitamin 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水解產物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它是機體許多器官、神經以及肌肉維持正常功能的必要營養物質,而且其也是一種抗凝劑,可以減少凝血。人體不能生成維生素E,只能從油脂、肉類以及其它食物中攝入,但是人們常常攝入維生素E的水平不足,尤其是在低脂飲
分析測試百科訊 2016年9月2日,由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臨床研究中心、上海市徐匯區醫學會主辦的“質譜技術的創新開發及臨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召開。本次研討會以“質譜技術的創新開發及臨床應用為主題,邀請了來自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王思合、
【導語】2015年5月21-24日,“質譜技術與分子診斷的臨床應用與進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舉辦,邀請到來自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中山醫院、仁濟醫院、瑞金醫院、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中國科學院、徐匯區中心醫院等國內外醫院與科研院所以及第三
分析測試百科訊 2016年9月2日,由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臨床研究中心、上海市徐匯區醫學會主辦的“質譜技術的創新開發及臨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召開。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中心實驗室副主任李水軍在本次研討會上帶來兩篇精彩的學術報告。上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即“生物節律”。生物節律是生物體內在的時間控制系統,是生物體內多種生理學和生物化學過程波動的基礎。生物節律系統在維持機體內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覺醒系統、體溫、代謝和器官功能等)、適應環境的變化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生物節律紊亂與睡眠障礙、神
“2019中國生物醫藥創新合作大會”于9月26-27日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由萬怡醫學主辦,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上海市浦東新區生物產業行業協會、美國駐華使領館商務處、張江生命健康產業(孵化)聯盟、上海雋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百華協會、香港生物科技協會、同寫意、新藥創始人俱樂部、上海股權投資協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生物節律是生物體內在的時間控制系統,是生物體內多種生理學和生物化學過程波動的基礎。生物節律系統在維持機體內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覺醒系統、體溫、代謝和器官功能等)、適應環境的變化等方面扮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生物節律是生物體內在的時間控制系統,是生物體內多種生理學和生物化學過程波動的基礎。生物節律系統在維持機體內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覺醒系統、體溫、代謝和器官功能等)、適應環境的變化等方面
節律紊亂克隆猴寶寶。中科院神經所供圖 還記得去年萌翻了全世界的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嗎?最近,兩個姐妹有了五個“小兄弟”。 不過,跟它們的“姐姐”不同,這五只小克隆猴身上所肩負的使命要更加特殊一些,它們將為揭開人類健康的未解之謎作出貢獻。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