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清論壇聚焦腫瘤超早期影像診斷
日前,由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信息科學部與政策局主辦,海南醫學院承辦的第122期雙清論壇在海口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腫瘤超早期影像診斷及診療一體化基礎”。中南大學曹亞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員及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共同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來自國內影像醫學、腫瘤學、納米醫學、生物醫學、化學以及信息科學等領域的36個單位的40余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了論壇。 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副主任徐巖英教授在開幕式上介紹了“雙清論壇””的起源和發展,強調了“雙清論壇”的宗旨——科學民主、清風清源,并指出,此次論壇將通過倡導科學的精神,弘揚民主的作風,會聚專家學者的集體智慧,凝練分子影像領域深層次科學問題,形成戰略規劃,為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35位相關領域專家作了大會報告,報告詳細闡述了分子影像的重要性、科學性和特殊性,并對分子影像成像新技術、新方法的發展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探討。議題包括分子探針、成像與診療一體化、......閱讀全文
哈佛醫學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談分子影像學
??? 在今年早些時候由美國國立生物醫學影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舉辦一次研討會上,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Ralph? Weissleder作了專題講座,題目是“Imaging? Molecules:? The? Promise? of? Preemptive? Medicine”,這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建設
日前,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目將實現全生物體尺度成像模態融合,補齊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的功能短板和最后一塊“拼圖”,計劃2026年驗收投入運行。此項目是目前唯一立項建設的“十四五”北京市交叉研究平臺項目(第三批),已被列為北京市政府重點工
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落戶陜西
“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發改委批復在陜西省省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陜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分子醫學轉化科學核心是闡明人類疾病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的病理、生理機制,并將有關成果轉化為臨床預測、診斷、預防和治療的有效手段,代表著當代生命科學發
走近分子影像學
分子影像學的出現是醫學影像學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分子醫學、分子影像學的研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然而,分子影像學畢竟是剛剛起步,極需多學科合作,尤其是跨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促進分子影像學研究的順利開展。分子影像學概念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
醫學影像學的介紹
醫學影像學在醫學診斷領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不僅在臨床的應用上非常廣泛,對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科學和直觀的依據,可以更好的配合臨床的癥狀、化驗等方面,為最終準確診斷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治療方面也有很好的應用。
醫學影像學的介紹
主要包括X光成像儀器、CT(普通CT、螺旋CT)、正子掃描(PET)、超聲(分B超、彩色多普勒超聲、心臟彩超、三維彩超)、核磁共振成像(MRI)、心電圖儀器、腦電圖儀器等。
醫學影像學的應用
醫學影像學可以作為一種醫療輔助手段用于診斷和治療,也可以作為一種科研手段用于生命科學的研究中。 診斷主要包括透視、放射線片、CT、MRI、超聲、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 治療主要應用為介入治療、放療等方面。 另外,除了醫療上面的用途之外,影像學結合其他學術領域,譬如認知心理學(cogniti
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立項
近日,國家發改委批準第四軍醫大學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立項建設。該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優先建設的首批16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布局的5個國家級轉化醫學中心之一。 此次批復的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由原總后勤部會同陜西省政府,依托
科學公開課|石磊: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320.shtm ? 直播時間:2024年2月6日(周二)20:00 直播平臺: 科學網APP (科學網微博直播間鏈接) 科學網微博 科學網視頻號
北大“小動物多模態分子醫學影像系統”可用于新藥研制
在201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北京主會場,各種尖端科技爭相上演之際。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參展的“小動物多模態分子醫學影像系統”吸引著眾多參觀群眾。 “小動物多模態分子影像重大科研儀器及關鍵技術研究是將X射線斷層成像(CT)、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ET)、單光子發射斷層成像(SPECT)、熒光分
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中科院自動化所田捷研究員牽頭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們面向人類健康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分子影像的理論算法、計算平臺、分子探針、成像系統、驗證評價、生物應用等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
醫學影像創新平臺落戶天府實驗室,推動醫學影像技術發展
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的先進醫學裝備創新平臺于12月16日正式啟動。該平臺聚焦醫學影像裝備的概念驗證和成果轉化,提供技術開發、樣機試制、產品注冊等服務,標志著天府錦城實驗室在醫學影像領域的布局正式展開。 “醫學影像就像是醫生的眼睛,目前這個賽道的附加值高,國內缺口較大。”天府錦城前沿醫學
影像測量儀在醫學的應用
光學影像測量儀真是神機。前面都有講述了他在各行業的應用,今天我們又可以分享一下,影像測量儀在醫學臨床中的應用。不過,同一款測量設備,在生產商眼里就是一種機械。但是到了客戶所在的行業里,叫法就千差萬別了。我們這款被應用在醫學中的影像測量儀設備,被專業醫生稱為生物光學測量儀。這款被改名后的影像測量儀的工
“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項目被評為優秀
“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項目在科技部結題驗收評審中被評為優秀 近期,科技部公布了973計劃2010年結題驗收結果,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員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項目在綜合交叉領域被評為優秀(優秀項目所占比例不高于30%)。 該項目2
影像組學新技術和光學多模融合分子影像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與田教授約好電話訪談,八點整電話鈴聲響起,接起電話,還未來得及寒暄,就聽到田教授急促的聲音。他正在從機場趕往賓館,二十公里的路程,三十分鐘的時間,田教授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完整的分子影像發展史,言語之流利、觀點之鮮明、知識之淵博,讓我難以忘懷! 我們知道,田教授您所在的單位是
“分子影像探針”平臺啟動建設
2月8日,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該平臺是“十四五”北京市交叉研究平臺項目,也是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工程的二期建設內容,建成后將助力成像設施全功能運行和技術轉化,更精準“看見”疾病發生全程,補齊國家生
科學家在腫瘤分子影像開放共享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
依托武漢磁共振中心的小動物磁共振成像(MRI)實驗平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復旦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與該中心的雷皓課題組合作,近期在新型磁共振造影劑研發和腫瘤分子影像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Max Lu課題組發
甘肅省放射影像醫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授牌
據甘肅省科技廳消息,近日,依托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建設的甘肅省放射影像醫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分中心授牌儀式在蘭州舉行。甘肅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推進優秀科技成果在臨床診治中的轉化和推廣應用的重要載體,是醫學科技領域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科技創新平臺。自2018年以來,甘肅省科技廳重點圍繞國家的布局建設規劃
氫分子醫學有望開啟醫學新篇章
20名患者,每天不到1升“水”,10周后血清總膽固醇等發生降低,載脂蛋白顯著減少。通俗來說,就是有望通過喝“水”治療或預防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 這是泰山醫學院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秦樹存教授在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華醫學雜志主辦“2013年氫分子醫學應用研究論壇”上
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舉辦
??????? 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承辦的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5屆了。每屆都能吸引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分子影像學領域的頂級專家前來參加。研討會完全按照國際學術會議的慣例舉行。在正式會議前夜進行的基調演講和歡迎酒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傳統,每個人,不論是學者、醫生
分子影像學:癌癥早期診療現生機
未來將會怎樣?為什么我們不能更早地發現重癥癌癥?為什么我們要在疾病后期花費那么多時間和金錢?“我們應該對病人更好一些!”作為美國分子影像學的權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分子影像中心與核醫學科主任Sanjiv Sam Gambhir教授在他的演講開頭提出了幾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國產高端分子影像診療設備加速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53.shtm 中新網上海3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高端醫療影像企業新近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子影像技術平臺,通過中國“芯”、探測器和迭代算法等新技術,實現應用的全流程革新,助力極微病灶精
分子影像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在過去的近百年里, 醫學影像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 而 21 世紀以來,影像醫學影像發展的主要的因素將是基因組學和生物化學。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以及基因和蛋白質組學等研究的不斷深入, 以細胞病理學為基礎的現代醫學正逐步向分子醫學方向發展。而作為連接分子生物學與臨床醫
醫學影像機器人“機智過人”的背后
近日,即將于8月底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時段首播的《機智過人》各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錄制之中。這款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央電視臺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AI)“現象級節目”,據信已篩選二十多個可代表AI最高水準的項目,將在人工智能領域多個應用場景中通過電視屏幕上演史上最大規模的“人機大戰”。 在這些
荷蘭研發成功新型醫學影像診斷設備
醫學影像診療技術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研發的雙子星雙板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5月10日在其位于中國蘇州的飛利浦醫療影像中國基地正式下線。 雙板X線系統不需要患者進行頻繁的立臥位轉換,極大地加快了拍片速度,可應對大量患者進行檢查;同時
“多模態分子影像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在結題驗收中獲優秀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5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院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捷主持的973項目“多模態分子影像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順利通過,被評為“優秀”。 此前,科技部組織召開了973項目結題驗收會議,專家組聽取了田捷的匯報
分子影像研究中分子探針技術的應用的領域有哪些?
1.分子標的照影(molecular-targetingimaging):其將所對感興趣疾病蛋白質具有專一性結合力之抗體或勝肽,予以標誌螢光、冷光、放射核種、順磁性物質及微氣泡粒子作為分子探針(molecularprobe)并且搭配其互補照影系統如活體光學影像系統(invivoopticalima
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分子影像分會在浙江大學成立
原文地址:https://www.cingta.com/detail/19780日前,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分子影像分會成立會議在浙江大學舉行。浙江大學核醫學創新研究中心田梅教授當選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分子影像分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由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副總工程師孫育杰教授、浙江大學生物
北大啟動小動物多模態分子影像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
3月6日上午,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小動物多模態分子影像重大科研儀器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陳守仁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宣布項目正式啟動。 國家科技部條財司副司長吳學梯、國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雷朝滋、國家科技部條財司處長孫增奇、國家教育部科技司基礎處處長鄒輝,清華大學金國藩院士,原
參會看直播|“AI+醫學影像”前沿創新研究
醫學影像是臨床醫療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即AI也更加廣泛地應用于醫學影像的處理分析中,包括對圖像的分割分類及預測等。AI提高了診斷的精準程度和效率,同時也填補了醫學影像醫生的人才缺口。并且,隨著算法模型以及硬件性能的提高,AI也逐步從輔助醫生做出影像診斷向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