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抗擊艾滋病(Aids)的斗爭走過了一個轉折點。數據顯示,去年,接受抗艾滋病病毒(HIV)藥物治療的人數超過了感染這種病毒的人數。 這是自27年前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問世以來,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療的人數首次超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數。 扶貧組織One的衛生政策主任埃琳?霍爾菲爾德(Erin Hohlfelder)表示:“我們并不是說艾滋病即將被消滅,但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第一次跑在了艾滋病前面。”今日是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在一份紀念這個日子的報告中,該組織強調了這個轉折點。 2013年,有230萬人開始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而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為210萬人。目前還拿不到2014年的數據。 上述數據標志著,去年的情況較前年有所改善。前年,有160萬人首次接受藥物治療,而新增感染者為220萬人。 目前,全球累計有1360萬人得到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但這個數字仍不到艾滋病病毒......閱讀全文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歡迎參加衛生部艾滋病防治工作專題媒體通氣會。在“世界艾滋病日”到來前夕,我們邀請到了衛生部疾控局孫新華副巡視員、婦社司張伶俐副巡視員,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吳尊友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治療室張福杰主任,還有其他一些專家來出席我們今天的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Robert Gallo團隊[1][2]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Luc Montagnier團隊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衛辦疾控發〔2010〕14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根據《財政部 衛生部關于下達2010年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的通知》(財社〔2010〕90號),我部組織制定了《201
“如今是我們首次能夠宣布:我們正處在終結艾滋病疫情的開始階段”,7月22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第19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大會聯合主席戴安娜·哈夫利爾在會前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道。 這一信心來自于各種積極的數據和突破。它們顯示,人類防治艾滋病疫情已迎來了重大轉折點:艾滋病新增感染數持續下降;艾滋病死
發現艾滋病31年后,首個用于未受感染人群預防的藥物在今年7月16日被美國FDA批準上市。10天后結束的第19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首位被治愈者現身,人們看到了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曙光。 記者昨天從北京佑安醫院獲悉,我國科技重大專項艾滋病疫苗Ⅱ期臨床試驗已于上周在該院啟動,首批31名
今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1981年,全球發現首名艾滋病患者;1986年,國際科學委員會將艾滋病病毒命名為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199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用3種或3種以上抗病毒藥物聯合治療艾滋病,即人們熟知的“雞尾酒療法”(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人類依靠醫學科技進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針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需要,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預防和控制艾滋病,關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不斷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將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又有哪些亮點重磅級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篩選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領域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IV通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新型肺炎疫情依然不斷升級,而“人民的希望”也來了!2 月 6 日起,熱議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將在武漢金銀潭等一線醫院開啟臨床試驗,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已開始接受用藥。 值得一提的是,瑞德西韋的制造商吉利德科學公司近日陷入了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專利之爭”,吉利德科
2016年12月1日迎來了全球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依舊為:行動起來,向‘零’邁進(英文主題為Getting to Zero)。 艾滋病自1981年被發現至今30余年,肆虐全球,奪去了3500多萬人的生命,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范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艾滋病到底是一種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一半以上都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 瑞士日內瓦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7月2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對全世界的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做出了很高的評價。這份名為《終結艾滋病》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約有367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有195
Deborah Persaud于2013年介紹該項研究 在距離第4個生日還有2個月時,兒科醫生告訴了“密西西比嬰兒”一個壞消息:她感染的艾滋病病毒(HIV)——在其出生后不久看似已被積極療法所降服——再次出現了。美國衛生官員和專家7月10日宣布,曾被認為“治愈”的一名艾滋病女童在停藥兩年多后體內再
2016年12月1日迎來了全球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依舊為:行動起來,向‘零’邁進(英文主題為Getting to Zero)。 艾滋病自1981年被發現至今30余年,肆虐全球,奪去了3500多萬人的生命,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范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艾滋病到底是一種什么樣
鄧海華: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衛生部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生監察專員肖東樓同志,向大家介紹2011年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進展情況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同時我們也邀請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王黎霞主任和姜世聞研究員一并
11月2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專家組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對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抗艾滋病藥物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數據核查,標志著我國領跑全球研發的抗艾滋病藥物進入上市前的最后沖刺階段,該藥有望成為世界首個長效注射抗艾藥。 由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謝東博士帶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第一次報告了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征——艾滋病(AIDS)病例,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對AIDS的記載。2011年6月3日,聯合國AIDS規劃署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AIDS流行30年:處在十字路口的國家》,報告指出,全球抗擊艾滋病病毒(HI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2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的活動宣傳主題是“共擔防艾責任,共享健康權利,共建健康中國”。防治艾滋病既需要政府組織領導,也需要全社會和每個人貢獻力量,共同努力實現健康中國建設目標。 近期,復旦大學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計委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在國家“十二五”傳染病
用語不清不利于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應對抗微生物藥物效果日漸減弱的現狀。在本文中,作者Marc Mendelson及同事敦促人們規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領域的用語。 來自Nature自然科研 長期以來,臨床醫生一直都知道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藥性已經高到了令人警惕的程度。這種復雜的健康威脅通常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次報道艾滋病,目前全世界有3690萬人感染艾滋病,死亡人數達到1200萬,據WHO估計,中國有超過125萬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危害極大,死亡率極高,對全人類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威脅,雖然“雞尾酒療法”能夠有效控制艾滋病進展,但至今仍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
近期,復旦大學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計委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在國家“十二五”傳染病重大專項等課題的支持下,歷經數年,成功研發了全球首個可作為同時預防艾滋病病毒(HIV)和人乳頭瘤病毒(HPV)性傳播輔助措施的殺微生物劑——“雙抗HIV和HPV潤滑劑”。這一成果已獲得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證,首次以醫療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今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就在11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務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強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