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之父”加菲爾德:不能以SCI論文數量評價科學水平
被譽為“SCI之父”的尤金·加菲爾德博士日前首次在中國公眾面前亮相,與數百名中國科教界專家、文獻計量學專家和年輕學子對話。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時,他明確表示,不能以SCI論文數量評價科學水平,應該運用更科學的評價標準體系。 SCI全稱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學引文索引。加菲爾德博士于1955年提出了引文索引和引文技術的概念,開創了從引文角度來研究文獻及科學發展動態的新領域。因其對世界科學研究的杰出貢獻,加菲爾德博士被科學界譽為“SCI之父”。他改變了全球數千萬研究人員的研究過程,使他們能夠利用引文索引進行深入研究,跟蹤科研發展趨勢,評估研究成果。 近些年來,SCI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的科學評價指標。加菲爾德博士說,SCI是一個國際標準數據庫,但是單純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科研人員是不合適的,以SCI論文數量評價科學水平更是不合適的。評估人、包括評估一個機構或期刊,需要用多個科學評估標......閱讀全文
總裁專訪-|-蛋白質組學新里程
2020年是蛋白質組學發展關鍵的一年,全球新冠疫情突顯了蛋白質組學在應對公共衛生危機中的臨床應用。人類可以從這次新冠疫情中汲取許多經驗,毫無疑問地,這些將在未來幾年內影響蛋白質組學發展。近日,Technology Networks與布魯克·道爾頓生命科學質譜執行副總裁Rohan Thakur博士
杭州質譜大會系列專訪——劉虎威教授
——劉虎威教授:坐熱“冷板凳”,做中國人自己的質譜 導讀: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大會是中國質譜界的一次盛會,旨在促進學界團結進步、和諧發展、共贏未來,提高學術交流水平,推動質譜技術在各大科技領域的廣泛應用。大會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聯合
杭州質譜大會系列專訪——張新榮教授
——張新榮:生命科學應用驅動質譜創新 【導讀】 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大會是中國質譜界的一次盛會,旨在促進學界團結進步、和諧發展、共贏未來,提高學術交流水平,推動質譜技術在各大科技領域的廣泛應用。大會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聯合中國化學會質譜
《科學》特約作者專訪合肥國家大科學裝置
4月26日,美國《科學》雜志特約作者一行來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分別對合肥研究院黨委書記、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匡光力以及合肥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進行了采訪。 據了解,此次采訪將全面報道中科院的科技發展規劃、科研實力、重點學科領域及重大科技成果,有關內容將作為增刊于2012
專訪:走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子
走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子 ——專訪中國國家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 12月12日,在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貝拉會展中心,一名青年參加燭光守夜活動。當天,這里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燭光守夜活動,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呼吁盡快采取行動,敦促正在這里舉行的聯合國氣
糧食“加香”難分辨-幼兒奶粉屬“加香”重災區
近日,“假冒五常香米”被曝光,大米加香精炮制的“偽香米”很受關注,“加香”已經成為不法商販造假的重要手段。衛生部7月26日發布了《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征求意見稿)》,擬禁止在25類食品中添加香精香料。 近日,記者對市場上這25類食品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只有極少數“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
汽油最好別混加-如果非要混加就高不就低
剛自駕游回來的張小姐,最近一直擔心自己的車因為混加了93號和97號汽油而導致故障。“當時在路上沒有辦法,眼看油箱就要見底了,就索性加了一次97號汽油。”張小姐說,就像“白酒和紅酒不能兌到一起喝”一樣,汽車混加汽油能行嗎?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為此采訪了加油站和汽車維修保養店
多數嬰兒奶粉加香精香料-“原味”乳品也加香精
衛生部發布“禁香令”?嬰兒配方奶粉“加香”必要性引爭議 嬰兒奶粉中常見香精香料 香蘭素:人類所合成的第一種香精,食用調香劑,形成濃烈奶香氣息。 乙基香蘭素:廣泛用于食品、巧克力、冰淇淋、飲料,以及香水、日用化妝品中起增香和定香作用。另外,還可做飼料的添加劑、電鍍行業的增亮劑
投加器消毒方法
二氧化氯(次氯酸鈉)投加裝置主要含有貯藥罐和投加計量泵,貯藥罐中如不設攪拌器,可直接投加液態的化學藥劑。設備不需復雜的控制信號進行控制,當人工設定好投加量后,設備可連續自動運行。設備特點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滿足一些小型用戶原先手動投加造成的投量不準、操作麻煩的問題。工作原理:設備具有結構簡單,
加藥裝置工藝原理
加藥裝置工藝原理自然水體中含有一定量的膠體粒子,他們在靜電斥力和布朗運動的作用下能夠克服重力影響,保持動態平衡,不會凝聚沉淀,進而影響水的濁度指標。常用的膠體粒子去除方法是向水體中投加高電荷離子或高分子物質,利用電性中和,吸附架橋、網捕等原理使膠體粒子脫穩、凝聚沉淀、令水質澄清。常用的凝聚劑(助凝劑
細胞加藥的方法
現在這個行業發展的不錯,生物實驗技術外包也會跟著發展,比如一些高校或者企業部分實驗不想自己內部開展,或者涉及的設備比較昂貴,技術要求高,都會尋求外包。但是現在競爭也比較大,的得看單位這邊整體做的怎么樣。其次要看下你選擇單位的規模如何,做的比較好的,還是上海這邊的,你可以看下基爾頓生物,原代細胞培養,
加藥裝置組成原理
?自動加藥裝置是生產用于電廠的給水、爐水、循環水、廢水等處理,也可用于石油、化工、環保、供水系統等行業。? ?自動加藥裝置在通風工程中的應用:高濃度的碳酸鈣、碳酸鎂等化學垢和生活粘泥會在溫度較高的冷凝器部位沉積,致使主機制冷量嚴重下降。這就需要自動加藥裝置,對水質進行處理。結構特點? ?自動加藥裝置
“人工智能+”,加什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704.shtm去年,AI語言大模型ChatGPT的誕生引發了全球人工智能浪潮,隨著視頻生成模型Sora的發布,以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
加藥裝置組成原理
? ?自動加藥裝置是生產用于電廠的給水、爐水、循環水、廢水等處理,也可用于石油、化工、環保、供水系統等行業。? ?自動加藥裝置在通風工程中的應用:高濃度的碳酸鈣、碳酸鎂等化學垢和生活粘泥會在溫度較高的冷凝器部位沉積,致使主機制冷量嚴重下降。這就需要自動加藥裝置,對水質進行處理。結構特點? ?自動加藥
什么是加標回收
加標回收即在測定樣品時,于同一樣品加入一定量的標準物質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扣除樣品的測定值,計算回收率。加標回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在實際應用實應注意加標物質的形態,加標量和樣品基體等。每批相同基體類型的測試樣品應該隨機抽取10%~20%的樣品進行加標回收分析。回收率計算公式:U
什么是流加培養?
流加培養亦是一種批式操作,與一般分批培養的不同點在于營養物不是一次加入,而是在培養過程中按預定速率或根據培養過程的檢測連續流加營養物。流加培養一般出現在下列兩種情況中:一種情況是培養過程中的主要底物是氣體;另一種情況是存在底物抑制。若底物是氣體,如甲烷發酵,則不可能將底物一次加入,只能在培養過程
專訪Illumina腫瘤業務營銷副總裁John-Leite
基因組學正在改變腫瘤研究,其最終目標是推進癌癥的診斷、治療、監控及最終的篩查方式。Illumina的腫瘤業務營銷副總裁John Leite介紹了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隨著今天的研究轉化為臨床,他對未來的期望。 基因組學如何影響腫瘤學未來的發展? 癌癥通常是按照其形態來分類的,這指的是病理學
專訪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
中國為什么要實施繞月探測?繞月探測將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什么?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 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中國探月不是追潮流”?中國的探月
專訪張伯禮:還會出現疫情高峰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99.shtm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題:專訪張伯禮:還會出現疫情高峰嗎?新冠后遺癥如何治療? 中新社記者 薄雯雯 當前,新冠疫情走勢、二次感染、新冠后遺癥等仍是人們關心的話題。中新社“
science專訪:你所不知道的醫用大麻
“通過本次會議的討論,你會比你的醫生了解更多的關于醫用大麻的知識,”參與了此次談話的建安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的家庭醫生Mark Ware這樣說。 大麻如何工作? 從1960年以來,開始研究大麻的英國阿伯丁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Roger Pertwee解釋道,我們的大腦之前已經對大麻有
專訪陸林院士|面對抑郁情緒該如何自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987.shtm
無關NgAgo,韓春雨時隔6年再發論文|專訪
經過同行審議,《核酸研究》近日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最新論文,其前提是默認作者沒有造假行為,審稿人不會去重復該研究的實驗。未來結果如何,需要學界給出答案。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研究中心副教授韓春雨以通訊作者身份在Oxford academic旗下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
專訪秦大河院士:揭開“冰雪巨人”的神秘面紗
中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第一人、世界著名冰川學家、世界上唯一全部擁有南極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標本的科學家、南極英雄這幾個耀眼標簽匯集起來,勾繪出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不同凡響的科研生涯。 秦大河院士為商務印書館發售的新書——《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作序,并應商務印書館南寧分館和廣西科技館的邀請,
專訪姚檀棟:中國科考探秘地球之巔
已持續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今年開啟了“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4日,十余名科考隊員向珠穆朗瑪峰頂發起沖刺。 國家為何如此重視對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瑪峰的保護和研究?沖頂珠峰的科考隊員肩負著哪些使命?相關研究將打破哪些世界紀錄?…… 帶著這
專訪華人女科學家俞君英
2007年不僅讓iPS一炮而紅,也讓一位華人女科學家從幕后實驗室走了出來,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這位女科學家就是俞君英博士,有人稱她為華人生命科學界的驕傲,有人認為她是下一屆諾貝爾獎熱門獲獎者,然而她卻依然平平淡淡的進行著自己喜愛的科學研究,波瀾不驚。 近期俞君英和她的同事又獲得了iPS技術
央視《小崔會客》專訪路甬祥-回應諾獎問題
3月16日晚,央視《小崔會客》兩會特別節目播出了“專訪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 路甬祥 路甬祥(左)與小崔 著名數學家楊樂 前排左起:人民日報主任記者楊健、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聯想總裁柳傳志 前排左起:聯想總裁柳傳志、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
專訪汪洋:具有抑癌作用的“電影剪輯大師”
人類基因組中大約有25,000個基因,這個數字不大,甚至和小小的果蠅基因數目相同,那區別于其它動物的人類智能,還有“千人千面”的多種族多面孔,又是如何而來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人類基因組DNA序列能以不同的方式拼接在一起,創建各種信使RNA,從而產生了人類需要的許多不同蛋白質
專訪董晨教授:開啟免疫功能的新通路
8月初,武漢籍德州大學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董晨教授在《Science》在線版上發表了他一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類新的輔助性T細胞,為免疫學理論體系增添了新內容。 90年本科畢業一年后的董晨踏上了美國之旅,修讀博士學位期間師從一位美國院
專訪李水軍:質譜技術臨床應用還在路上
【導語】2015年5月21-24日,“質譜技術與分子診斷的臨床應用與進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舉辦,邀請到來自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中山醫院、仁濟醫院、瑞金醫院、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中國科學院、徐匯區中心醫院等國內外醫院與科研院所以及第三
杭州質譜大會系列專訪——方向研究員
——質譜魔力召喚 從興趣愛好到奮斗終身的理想導讀: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大會是中國質譜界的一次盛會,旨在促進學界團結進步、和諧發展、共贏未來,提高學術交流水平,推動質譜技術在各大科技領域的廣泛應用。大會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聯合中國化學會質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