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上,Loyola研究者和合作者報告了對于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新的方法是稱為γ分泌酶抑制劑(GSI)的新一類藥物,能特異性抑制Notch和關閉負責癌細胞生長的關鍵基因。 現有的癌癥藥物有效地殺死成熟乳腺癌細胞,但有極少數未成熟的乳腺癌干細胞能抵抗此類藥物。它們負責腫瘤的生長和發展,耐標準療法是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死亡的主要病因。大約75%的乳腺癌是雌激素受體陽性。對于耐標準療法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我們急需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新研究表明,這一新的實驗類藥物能克服耐藥性,可能優化現有的內分泌療法如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潛在作用。 Notch蛋白促進腫瘤的生長和存活,該蛋白質存在于癌癥干細胞的表面上,Notch蛋白能激活驅動腫瘤生長,擴散和存活的癌癥干細胞的各種基因。 該研究包括20名早期階段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前,患者服用兩種常用藥物(他莫昔芬或來曲......閱讀全文
高世勇*,呂鳳,許東旭 (哈爾濱商業大學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 通訊作者:高世勇,研究員 [摘要] 乳腺癌作為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其發生、發展與雌激素受體的表達密切相關。雌激素可調節多種生理過程,例如細胞生長、增殖、發育和分化。而雌激素受體與雌激素結合可
在過去的250年間,在攻克癌癥的斗爭中,我們見證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回顧了一下抗癌歷史中那些里程碑式的突破與進展。 1775:煙囪灰和鱗狀細胞癌 Percivall Pott 鑒定出了掃煙囪灰的人所患的陰囊鱗狀細胞癌和他們與煙囪灰長時間接觸的關系。他的報告第一次把癌癥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背景:根據《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名為《中國乳腺癌現狀報告》的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目前已成為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類型,每年有將近20萬女性被確診。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占據新診斷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據乳腺癌死亡的9.6%。中國乳腺癌發病率近幾年呈逐年遞增之勢,增速
乳腺癌為什么會進一步發展?為何某些乳腺癌病人對常規療法產生抵抗性?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乳腺組織中這些分子過程獲得了新的認識。他們鑒定出腫瘤抑制基因LATS在乳腺癌發展和治療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雌激素受體靶向治療的抗性機理有待證明 并不是
根據最新2018全球腫瘤分析報告,女性死亡率最高的腫瘤仍是多年的“榜首”——乳腺癌,而在乳腺癌中對于化療和放療均不敏感的三陰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類型中其致死率最高。雖然對于該類型乳腺癌的突破性研究頻頻出現,但最終應用于臨床研究的卻屈指可數。而來自明尼蘇達州梅奧診所的分子生物學家John Haws
乳腺癌的好發年齡為40~60歲,但我國患者發病年齡提前,45歲為發病最高峰。在日前舉行的2014年第十屆乳腺癌高峰論壇上,來自國內外乳腺癌領域的數百位專家就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現狀、內分泌治療乳腺癌的選擇和應用以及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風險控制策略進行深入的探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內科
Nature Medicine:雄激素在乳腺癌治療中起著積極作用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和加文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新證據,表明雄激素在乳腺癌治療中起著積極作用,這對患有雌激素受體驅動的轉移性乳腺癌的女性有直接的影響。相關研究結果于2021年1月18日在線發表在Nat
英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擴大乳腺癌藥物Faslodex(fulvestrant,氟維司群,500mg)單藥療法的適用人群,用于已過了絕經期且未接受內分泌療法治療的雌激素受體陽性(E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的
我們通常用抗雌激素療法治療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但其中約一半患者體內存在具有角蛋白CK5標志物的細胞亞群,并對治療表現出耐藥性——CK5表達越高的乳腺癌患者預后越差。這些特殊的細胞具有干細胞的特征,不僅能在治療中殘存,還能驅動甚至重啟腫瘤生長。先前研究表明,人體內維生素A自然降解的產物維甲酸
UT西南Simmons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表明,當傳統療法停止工作時,一線的分子可以預防乳腺癌的發展。 一線的藥物是通過獨特機制起作用的藥物,在這種情況下是靶向腫瘤細胞雌激素受體上的蛋白質的分子。潛在的藥物為已經抵抗傳統療法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希望。 UT西南部哈羅德·西蒙斯綜合癌癥中心泌尿
乳腺癌,是每個女性最想避開的疾病之一,卻偏偏是名副其實的“頭號女性殺手”,就連好萊塢著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為BRCA1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罹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風險大大增加,而毅然切除了自己的卵巢和乳腺。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20萬女性患上乳腺癌,50萬人死于乳腺癌,在中國,每10個女性
研究人員在1月24日出版的美國《癌癥》(Cancer)期刊上發表文章說,常用乳腺癌治療藥物它莫西芬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癌致死風險。 先前研究顯示,女性在絕經期采取荷爾蒙替代療法刺激雌激素分泌,會增加患乳腺癌、肺癌或卵巢癌的風險。 它莫西芬是一種抗雌激素,能夠抑制部分乳腺癌細胞生長和分裂
乳腺癌為何產生?某些乳腺癌病人如何對常規療法產生抵抗性?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乳腺組織中這些分子過程獲得新的認識。他們鑒定出腫瘤抑制基因LATS在乳腺癌產生和治療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1月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Hi
作者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新疆烏魯木齊830011【關鍵詞】 維生素D 腫瘤 數十年來對維生素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鈣磷代謝的調節作用,近年來維生素D被證實具有更為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包括抑制多種類型細胞的增殖,誘導細胞調亡和分化,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等。Michael
北京、上海、美國……進入5月,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王明偉分外忙碌。自從今年年初2型糖尿病新藥“苗頭”化合物Boc5的研究成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以后,前來國家新藥篩選中心訪問、洽談的國內外著名醫藥企業就絡繹不絕。最近,該研究課題又被列為中科院知識創新三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學家發現,在許多食物中發現的兩種雌激素模擬化合物似乎有力地逆轉了palbociclib /來曲唑(一種常用藥物組合)治療乳腺癌的作用。最近發表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暴露于被稱為異雌激素的化合物可能會著降低抗雌激素治療
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腫瘤抑制基因研究領域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u0159 【1】Science:揭示西蘭花抗癌新機制!讓腫瘤抑制基因再激活的新型抗癌療法出爐 doi:10.1126/scien
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
PARP抑制劑是一種能夠影響癌細胞的自我復制方式的醫學用劑。PARP可以使乳腺癌藥物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藥物還可以治療卵巢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等擁有相同“流氓基因”的遺傳性癌癥。 PARP抑制劑對于其他病癥的抑制作用還在不斷的研究當中,使用時需謹慎注意其可能存在的毒性。 抗癌藥物 英國紐
激素抑制療法(hormone deprivation treatments)治療無效是臨床上在治療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o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時經常碰到的一種情況。三個科研小組對這些激素抑制治療無效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
大豆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主要主糧,但大豆中富含植物雌激素,人在食用這些豆制類食物后,這些激素就會在體內模擬雌激素,過多食用可能會導致體內激素紊亂,而如果患有相關疾病如乳腺癌,則可能 會進一步加重乳腺癌患病情況。 盡管一些研究顯示亞洲人的攝取大豆的比例在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率卻在下降,然而這并不能證
根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報告,抗乳腺癌品牌藥物2014年銷售額為130億美元,預計2020年這個數字將上漲至200億。該報告僅將FDA已批準的藥物納入考慮范圍。2014年,所有抗乳腺癌藥物銷售額的70%來自羅氏,輝瑞明星藥物Ibrance將成為主要增長點,于2020年貢獻
哺乳動物細胞是通過一個包含21個酶的系列反應步驟來合成膽固醇的,其中生成了許多種代謝中間產物,在生理和發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膽固醇本身是類固醇激素和甾醇的前體,后者可進一步被修飾,變成能誘導特殊生物應答的分子。 流行病學研究指出了膽固醇在乳腺癌患病風險中的作用,而近期的研究也表明膽固醇
危險分層與預防 20世紀60年代中期,人們對哪些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認識還局限,只知道母親或姐姐(妹妹)中有人是乳腺癌,自己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加。真正揭開乳腺癌危險因素的時間是在1981年——第一個揭示乳腺癌危險因素的研究出現。 該研究結果發現,家族中如果有BRCA1、BRCA2基因突
眾所周知,膽固醇(cholesterol)這種脂質分子在人體動脈血管里積聚會導致心肌梗死和中風等疾病,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膽固醇還有其它方面的危害。膽固醇在人體內經過代謝之后會轉換成作用非常強的雌激素類物質(estrogenlike molecule)。小鼠動物實驗發現,這種雌激素類物質能夠促進
大約八分之一的美國女性一生中會患上乳腺癌。絕大多數乳腺癌都依靠雌激素生長。雌激素受體陽性(Estrogen-receptor positive,ER+)乳腺癌經常使用藥物他莫西芬治療,這種藥物可以阻斷激素對腫瘤的作用。然而,許多腫瘤最終對他莫西芬產生耐藥性,從而導致癌癥復發或轉移。圖片來源:Na
今天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一份研究指出,絕經后乳腺癌高危婦女連續五年服用乳腺癌藥物阿那曲唑(anatrozole)后,其罹患乳腺癌的幾率比那些服用安慰劑的女性降低了53%。 以上結論來自于一項由英國癌癥研究資助、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領導的IBIS II試驗,該研究結果可為絕經后具有高
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與解放軍總醫院在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耐藥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發現炎癥調控分子CUEDC2在乳腺癌細胞中過量表達導致了乳腺癌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產生耐藥,并深入揭示了CUEDC2誘發耐藥的全新分子機制,對于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周濤、潘欣和邰艷紅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論文
來自杜克大學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告稱,發現膽固醇的一種副產物像雌激素一樣發揮作用,推動了最常見的乳腺癌類型生長和擴散。他們還證實,他汀類藥物一類的降膽固醇藥物似乎可以減小這種激素樣分子的效應。研究論文發表在11月29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 盡管這些利用小鼠模型和腫瘤細胞獲得
過去的10年里,隨著新的HER2靶向治療藥物的出現,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在2014年Miami乳腺癌會議過程中,乳腺癌專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副教授和多倫多Sunnybrook 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