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該加大對年輕科學家創新的扶持力度 11月2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其總編輯Bruce Alberts撰寫的社論——《論創新激勵》(On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稱國家應該加大對年輕科學家創新的扶持力度。 社論說,科學要興旺繁榮,關鍵在于科學界要鼓勵年輕科學家的大膽想法和創新精神。在我自己的科學領域內,美國能作出更多努力來支持這一重要的目標。美國的生物醫學是一項重要的大型科研事業,目前吸納了10萬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參與。在這些人中,只有一小部分會繼續走下去,成為學術界的獨立研究人員。假設相關的體制運轉良好,這些人就該是最具才能和對科研最感興趣的個體——即很有希望創造科學突破的年輕科學家,而這些突破正是社團的存在和興旺所需。然而當前體制浪費了這些有才華的年輕人的精力和創造力,當前的資助程序迫使他們規避風險和創新。 科學家申請資助所賴的同行評審系統重視那些幾乎肯定能夠“成功運......閱讀全文
筆者剛在關于研究評價的舊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上簽上自己的名。這是一種參與,是一種態度,雖然不知道大家努力的結果是不是一定能夠達到。 在2012年12月舉行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舊金山宣言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著科研選題,哪些期刊的研究情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研究動態呢?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