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廣垃圾填埋氣發電技術
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何處理與日俱增的城市生活垃圾成了一大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建議,應大力推廣垃圾填埋氣發電技術,這對于促進我國溫室氣體減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垃圾焚燒處理方式有兩大缺點,一是二次污染問題不易徹底解決;二是處理成本過高,要靠政府大量補貼才能維持。西方國家自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大量關閉垃圾焚燒廠。我們應該反思,大規模采用這種焚燒處理方式是否適合我國國情。”金東寒說。 金東寒認為,我國傳統的填埋處理方式具有投資少、運營成本低的優點。如果按照衛生填埋的標準建設垃圾場,并配套建設垃圾填埋氣發電裝置,對填埋氣進行有效搜集、合理利用,則填埋方式不失為一種經濟、安全、環保、高效的解決方案。 據資料顯示,我國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年處理量約為2億噸,其中約80%是通過衛生填埋處理的。全國正在建設的和封場的垃圾填埋場有近千個。“如果其中的一半用于建設填埋氣發電裝置,則可裝機約30萬千瓦,年......閱讀全文
新疆首個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開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沼氣)發電工程近日正式開工,這也是新疆首個利用垃圾填埋氣體發電的項目。 據了解,項目總投資3420 萬元,總建筑面積1166.5 平方米,總裝機容量2500 千瓦時,按日均垃圾進場量1300 噸計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萬噸
大力推廣垃圾填埋氣發電技術
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何處理與日俱增的城市生活垃圾成了一大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建議,應大力推廣垃圾填埋氣發電技術,這對于促進我國溫室氣體減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垃圾焚燒處理方式有兩大缺點,一是二次污染問題不易徹底解決;二是處理成本過高,要靠政府大量補貼才能維持。西方國家
亞洲最大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在滬并網
10月10日,在上海老港垃圾集裝箱運輸碼頭,車輛正在運送用于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發電的垃圾。當日,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在上海老港正式并網。老港填埋氣發電項目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綠色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并網 年發電超一億千瓦
????? 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昨天正式并網,標志著這一上海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重要基地,逐漸由單一的無害化處理基地向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固廢基地轉變。據悉,項目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綠色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 上海老港生
上海10萬戶居民將用上垃圾填埋氣發電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日前正式并網。據悉,作為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項目并網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為緩解上海電網高峰時段供電壓力發揮作用。 由單一無害化處理向資源回收利用轉變 據介紹,上海老港生活
亞洲最大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并網 為10萬人供電
圖為上海老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填埋氣體回收發電廠 昨天,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的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正式并網。該項目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向上海電網輸送綠色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年電費收入約7000萬元。常務副市長楊雄出席了昨天的并網儀式。
北京首創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
隨著人口的膨脹,北京市面臨著生活垃圾處理缺口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任務重的困難。近年來,北京市著力提升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比例,加大相關技術研發應用,尤其是北京市環衛集團在全國率先研發出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具有環保和節能的雙重效應。 垃圾填埋氣制液化天然氣車輛用上清潔能源 我
用氣相色譜儀檢測垃圾填埋氣
氣相色譜儀是具有高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靈敏度、分析速度快、定性定量準確、應用范圍廣泛、樣品用量少等特點的一種新型通用分離分析技術。它在分析空氣和廢氣中的如CO2、CH4及一些痕量污染物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填埋氣中的許多成分諸如CO2、CH4及一些VOCS都可以通過調整和選擇最佳操作
清遠佛岡縣首個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投產
6月18日,佛岡縣首個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開始運行,標志著垃圾填埋場的沼氣處理進入了一個新局面。垃圾填埋氣是生活垃圾填埋后,經過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氣體。這種垃圾填埋氣可用來產生電能和熱能。 據悉,垃圾填埋氣發電是近年來在國際上新興的垃圾處理技術。在現有垃圾場內建
興建垃圾發電廠 3年后成都生活垃圾“零填埋”
四座垃圾發電廠位置示意圖 青白江垃圾發電廠點火,龍泉發電廠將開工 昨日,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局獲悉,成都第三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祥福環保發電廠已經點火試運行,正式并網發電。該廠位于青白江區,歷經兩年半建成,為成都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目前成都正加快轉型為焚燒發電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