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教授撰文:學術造假誰之過
近期,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對兩個內分泌學科研造假事件責任人進行了懲處,一個是印第安納大學的博士研究生Emily Horvath,另一個則是惠氏制藥公司前研究員Boris Cheskis。在這兩起事件中,責任人分別在其研究基金申請書、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的論文以及博士論文中造了假。針對這兩起事件,網上出現了不少評論文章認為,學生、主要研究人員、雜志評審員以及編輯都有錯,但有些評論則認為學生是替罪羊。 對此馬薩諸塞大學神經內分泌研究中心教授,《內分泌》主編Jeffrey D. Blaustein撰文認為,在特定的造假案例中,包括學生、主要研究人員、雜志評審員以及編輯在內的所有人都應該因為疏忽而對造假事件負責,如主要研究人員對實驗者原始數據的監管不夠嚴,雜志評審員或者編輯沒有充分地審核圖或者表格中的數據。但是現代的科研手段和數據分析模式都給科研造假提供了較大的便利,雖然有不少的檢測軟件能夠檢測到一些修飾得比較粗......閱讀全文
萬鋼:科研環境應對造假“零”容忍
科技部長萬鋼接受采訪 在幾十年前,一位村支書和來他們這插隊的年輕人說,人這一輩子有兩樣東西,是越用越多,一個是力氣,一個是腦筋。后來這個年輕人成長為了教師,工程師,大學校長,科技部的部長,在過去的五年當中,他在什么方面動了腦筋,用了力氣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科技部部長萬鋼。
科研器材造假,有多少試驗可以重來
科學網聯合《科學新聞》就此話題進行在線訪談 近日,科學網接到了一位科學家的舉報,稱自己的細胞培養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宣告失敗,罪魁禍首竟是假試劑。科學網遂聯合《科學新聞》雙周刊對此事展開調查,并于4月17日下午,邀請到了這位“受害”的科學家——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特聘
“超級細菌”研究被指科研機構涉嫌造假
8月11日,國際上赫赫有名的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刊登了一篇關于“超級細菌”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發現了一種具有多重抗藥性、幾乎能抵抗所有抗生素的危險基因突變產物——含有NDM-1的“超級細菌”。目前,研究人員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確認病例逾百人,在英國確認了37名患者,類似的“超級細菌”感染也
《自然》雜志撤回日本科研人員造假論文
英國《自然》雜志2日在線發表聲明,撤回日本科研人員關于干細胞研究的兩篇論文及為此配發的評論。論文發表于今年1月,隨后因研究數據可信性引發爭議,日方調查報告已于4月確認論文存在故意造假。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等人在1月30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成功培育出了能分化為多種細胞的
科研之殤:2013年知名的學術造假事件
近年來,中國學術界乃至世界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甚至雜志深陷“造假門”,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直到現在累及至大型跨國企業的研發中心人員亦陷入造假糾紛之中,事件的背后我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對待和處理造假事件,不要讓論文走向死亡。 2013造假事件小匯總 葛蘭素史克(G
浙大教授揭露美國科研界集體“學術造假”
今年3月份,科學網置頂一篇博客文章——《發生在哈佛醫學院的一起嚴重學術造假》,點擊量超過兩萬次,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和討論。文中揭示,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竟是實驗方法缺陷所致的非特異的假象,卻能在美國迅速得到領域內同行的認可與跟進。科學網是一家博客實名制的網站,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浙江大學教授郭磊。近
科研已經這么苦了.... 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此前,(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中國科學家與假冒試劑的秘密戰爭》一文。根據文章描述,中國存在著一個利潤豐厚的假冒試劑市場,科學家們在想方設法對付這些假貨。2016 年,Nature通過對 1576 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進行了調查(其中生物學家有 703 名),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超過 70
日本著名科學家論文造假坐實
去年8月,日本東京大學接到匿名舉報材料,舉報該校6個實驗室的22篇論文存在人為造假的圖片和數據,該校隨即成立專門調查委員會,對涉嫌造假的實驗室進行調查。近日,東京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終結果。長達近一年的調查證實,該校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著名細胞生物學家渡邊嘉典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他在發表的5篇
浙大論文造假風波:科研考核如GDP成浮夸根由
??????? 到目前為止,中國多所名校都傳出過學術丑聞。高等院校緣何風氣浮躁、“泡沫”堆積? 浙江大學在4個月前處理的博士后賀海波學術論文造假事件,日前成為新聞焦點。打假者質疑賀海波博士后指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及其課題組也“參與造假”。 校方和李連達迅
科研造假還可以這么“玩”?!手法之多令人吃驚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日前通報一批2015 年至2016 年查處的科研不端行為。通報結果顯示,自2015年至2016年11月底,基金委就接收日常舉報案件、專項案件及主動核查案件382件,其中208件查有實據。從這些典型案例來看,科研造假形式花樣翻新,造假手法之多讓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