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已經這么苦了....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此前,(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中國科學家與假冒試劑的秘密戰爭》一文。根據文章描述,中國存在著一個利潤豐厚的假冒試劑市場,科學家們在想方設法對付這些假貨。2016 年,Nature通過對 1576 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進行了調查(其中生物學家有 703 名),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超過 70% 的研究人員無法復制其他科學家的實驗結論,超過 50% 的研究人員無法復制自己的實驗結果。2017 年,Nature 又發文,David Cryanoski 對中國的假冒試劑產業進行了深度剖析,故事從一位科學家走進樓下的打印店開始:他驚訝的發現,這家打印小店竟然在大量制作 Abcam 和 CST 的抗體標簽。假科學試劑在中國并非是個新現象。相反,它們已經存在多年,對科學家們造成極大困擾。國內的科學網聯合《科學新聞》雜志關于科研試劑耗材造假現象做過網絡問卷調查,在將近500份問卷中,有43%的人曾使用假冒偽劣試劑耗材,比例幾乎達到一半......閱讀全文
科研已經這么苦了....-揭開試劑盒造假黑幕
此前,(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中國科學家與假冒試劑的秘密戰爭》一文。根據文章描述,中國存在著一個利潤豐厚的假冒試劑市場,科學家們在想方設法對付這些假貨。2016 年,Nature通過對 1576 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進行了調查(其中生物學家有 703 名),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超過 70
科研造假還可以這么“玩”?!手法之多令人吃驚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日前通報一批2015 年至2016 年查處的科研不端行為。通報結果顯示,自2015年至2016年11月底,基金委就接收日常舉報案件、專項案件及主動核查案件382件,其中208件查有實據。從這些典型案例來看,科研造假形式花樣翻新,造假手法之多讓人吃驚。
科研經費管理:為了誰?苦了誰?
歲末年終,很多科研工作者為經費頭疼不已:一方面結題的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項目經費還沒花完,既定的預算指標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為了通過驗收,很多人不得不想盡辦法來找發票,飯店的、賓館的,甚至于親屬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員日前的爆料讓《中國科學報》記者很是驚詫。 “課題
鄧海建:“膠囊秘密”黑幕必須揭開
近日來食品領域最大的懸案無疑就是“明膠驚魂”。盡管“你昨天扔出去的破皮鞋,很可能在今天吃的老酸奶中與你邂逅”有以訛傳訛的嫌疑,但明膠江湖的亂象,卻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即便沒有央視調查的坐實,三個問題早就令公眾如鯁在喉:一者,目前國內生產食用明膠的不法小廠家有100多家,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只有
再曝檢測造假黑幕-檢測行業需深思
日前,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尾氣檢測黑幕,這是繼去年曝光宇星科技自動在線監測儀器在脫硫設備停止后,仍然運行顯示監測二氧化硫的數值,涉嫌造假之后,又一次揭開檢測行業背后的“黑幕”。不斷探尋癥結所在,最終拔掉“毒瘤”是對檢測行業乃至全人類來說,長久繁榮發展的關鍵之一。 造假現象屢見不鮮 記者在山
ELISA試劑盒
以大家常用的ELISA試劑盒為例,不良商家到底是如何造假的呢?今天,我們要為大家揭開其造假的各種黑幕,供大家互相學習和了解,盡量避免買到假貨。造假手段一:檢測指標數如果公司成立時間不長,試劑盒種類齊全,各種種屬,什么指標都有,包括比較偏門的指標,打開產品檢索目錄,上萬種試劑產品在列,那購買時就需謹慎
記者喬裝暗訪揭開潲水油生產黑幕-流入當地餐館
這里,正是記者喬裝暗訪的目的地——人們深惡痛絕的潲水油生產黑窩點。 8月2日中午時分,天氣悶熱。從新建縣望城鎮政府出門右行至1000米處,有3家依山而建的養豬場,掩映在樹叢中,十分隱蔽,如果不仔細尋找,難以發現。 養豬場所在地三面環山,四
九省市高中名校學生論文涉嫌造假,或涉自主招生黑幕
龔自珍曾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普通高考之外,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不失為一種選拔優秀人才的方式,但其中的弊端也逐漸顯現。 前日,“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高考答題卡被調包”事件甚囂塵上,河南省紀委監察委已經通報調查結果:4名考生答題卡均為本人書寫,不存在人為調包試卷和答題卡現象。隨
什么,露點儀的特點已經這么明顯了還不夠了解?
露點儀是一種可以直接測量露點溫度的儀器,因此可以在樣品的濕空氣中冷卻反射鏡,直到露滴出現在反射鏡表面,然后反射鏡表面的平均溫度為止。測量的是露點溫度。它具有較高的濕度測量精度,但需要具有高光潔度的鏡子,高精度溫度控制系統和高靈敏度光學檢測系統。使用光電檢測技術,可以在不同溫度下冷凝鏡中水分含量不同
重慶揭開藥品招標采購黑幕一批醫保衛生官員受賄落馬
8月1日,是呂杰與老戰友聚會的日子,但今年他爽約了。 自2002年9月從部隊轉業到地方以來,呂杰每年再忙都會出席8月1日晚的老戰友聚會。半個月前,這位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保處原調研員,因犯受賄罪被該市江北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 此前,江北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周榮福及醫務
科研人員揭開細菌生理調控“密碼”
由于抗生素濫用,近年來頻現的超級細菌正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雙組分信號轉導系統是細菌體內最重要的信號轉導系統,調控著細菌的大部分生命活動。中國科學院聯合美國杜克大學專家在細菌雙組分系統介導的pH變調控機制研究中獲重要進展,這一研究揭開了細菌生理調控“密碼”,為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
科研人員揭開細菌生理調控“密碼”
由于抗生素濫用,近年來頻現的超級細菌正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雙組分信號轉導系統是細菌體內最重要的信號轉導系統,調控著細菌的大部分生命活動。中國科學院聯合美國杜克大學專家在細菌雙組分系統介導的pH調控機制研究中獲重要進展,這一研究揭開了細菌生理調控“密碼”,為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圖
科研器材造假,有多少試驗可以重來
科學網聯合《科學新聞》就此話題進行在線訪談 近日,科學網接到了一位科學家的舉報,稱自己的細胞培養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宣告失敗,罪魁禍首竟是假試劑。科學網遂聯合《科學新聞》雙周刊對此事展開調查,并于4月17日下午,邀請到了這位“受害”的科學家——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特聘
萬鋼:科研環境應對造假“零”容忍
科技部長萬鋼接受采訪 在幾十年前,一位村支書和來他們這插隊的年輕人說,人這一輩子有兩樣東西,是越用越多,一個是力氣,一個是腦筋。后來這個年輕人成長為了教師,工程師,大學校長,科技部的部長,在過去的五年當中,他在什么方面動了腦筋,用了力氣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科技部部長萬鋼。
為什么和尚的科研實力會這么強?
一個中科院的博士,好不容易攢夠了論文,結果導師出家了……沒有人知道導師人現在哪里,但偶爾還是會回一兩封郵件。他發郵件說,老師,我要答辯。導師回,施主,凡事都不要太執著,答辯不答辯,其實都是空…… 工作累,科研累,對塵世間的一切已經萬念俱灰,想一心皈依佛門,從此不問紅塵,不問世事。于是,你削發為
阿膠造假之風-還要刮多少年?
阿膠糕不含阿膠,牛皮騾皮馬皮熬制假冒阿膠標稱千元阿膠。近日,記者調查揭開山東東阿縣多家阿膠企業造假黑幕。調查發現,該縣多家阿膠廠家用牛皮邊角料甚至騾皮馬皮做原料來做阿膠,更有“太太制藥”等知名企業委托當地廠家加工劣質阿膠糕。這些假冒劣質阿膠糕通過電商渠道流入市場。(4月2日新京報) 《中華人民
微流控技術已經涉及這么多領域了?碼一下進展
微流控芯片技術是生物芯片的基石,它通過多學科交叉將化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所涉及的樣品預處理、生化反應、分選及檢測等過程集成到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從而實現從樣品前處理到后續分析的微型化、自動化、集成化和便攜化的技術。早在2003年,微流控技術就被福布斯(Forbes)雜志評為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
自然指數揭示:北京科研產出已經超過整個加拿大
近日,《自然》雜志出版的《2014自然指數中國增刊》介紹了中國主要科研機構和大學對全球科學發展的貢獻、科研產出領先的十大城市,以及國際科研合作情況。其中北京作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所在地,是自然指數中科研產出最多的中國城市。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北京的科研產出已超過整個加拿大。 加權分
“超級細菌”研究被指科研機構涉嫌造假
8月11日,國際上赫赫有名的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刊登了一篇關于“超級細菌”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發現了一種具有多重抗藥性、幾乎能抵抗所有抗生素的危險基因突變產物——含有NDM-1的“超級細菌”。目前,研究人員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確認病例逾百人,在英國確認了37名患者,類似的“超級細菌”感染也
科研之殤:2013年知名的學術造假事件
近年來,中國學術界乃至世界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甚至雜志深陷“造假門”,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直到現在累及至大型跨國企業的研發中心人員亦陷入造假糾紛之中,事件的背后我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對待和處理造假事件,不要讓論文走向死亡。 2013造假事件小匯總 葛蘭素史克(G
浙大教授揭露美國科研界集體“學術造假”
今年3月份,科學網置頂一篇博客文章——《發生在哈佛醫學院的一起嚴重學術造假》,點擊量超過兩萬次,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和討論。文中揭示,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竟是實驗方法缺陷所致的非特異的假象,卻能在美國迅速得到領域內同行的認可與跟進。科學網是一家博客實名制的網站,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浙江大學教授郭磊。近
《自然》雜志撤回日本科研人員造假論文
英國《自然》雜志2日在線發表聲明,撤回日本科研人員關于干細胞研究的兩篇論文及為此配發的評論。論文發表于今年1月,隨后因研究數據可信性引發爭議,日方調查報告已于4月確認論文存在故意造假。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等人在1月30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成功培育出了能分化為多種細胞的
人民日報:科研經費,不能這么瞎花
經費預算不能太“重物” □科研經費大多數用來購買儀器設備以及支付各種費用 □用在科研人員身上的,只有低比例的勞務費和咨詢費 目前,在編的科研人員、大學教授有固定的工資,而通常的科研項目“主力”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技術輔助等人員的收入則需要從項目經費支出。能申請到經
發酵罐已經成為備受科研領域青睞的產品
? ?發酵罐是一種不需要空氣壓縮機,而在攪拌過程中自吸入空氣的發酵罐,國內醋廠、酵母廠、制藥廠已采用該發酵設備,不需要其他氣源泉供應壓縮空氣,節省了空氣壓縮系統及其設備,減少設備投資近30%。? ?發酵罐便于實現自動化和連續化,溶氧系數高,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已經用于抗生素、維生素、有機酸、酶制劑、酵
別讓“假驢肉火燒”毀掉百年品牌
有著數百年歷史、被列入河北省級非遺名錄的“河間驢肉火燒”,眼下正面臨一場形象丑聞、生存危機。 新京報記者歷時半個月,揭開了“假驢肉”黑幕。在河北滄州河間,多個家庭作坊甚至正規企業都會利用騾子肉、馬肉、豬肉冒充驢肉。除了河北省內各地,這些“假驢肉”每天也被成批量發往北京、山東、安徽、河南等地的
中科院一百多家科研機構揭開神秘面紗
主題為“探索塑造未來”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三屆公眾科學日5月20日在全國12個分院、116個國家科研機構開幕。 公眾日期間,各類國家、院所重點實驗室,天文觀測臺站、野外實驗臺站、大型科學裝置和基礎設施向社會開放,預計接待公眾50萬。 據了解,本屆公眾科學日旨在向社會全面展示中國科學院實施“率先行
韓國醫政矛盾升級-拉鋸戰苦了患者
持續發酵的韓國醫政風波,正走向新的高潮。6月17日,首爾大學旗下醫院529名教授宣布,將從每周休診一次“升級”為無限期停診,另有873名教授表明支持集體停診的立場,占比高達90.3%。18日,韓國最大的醫生游說團體、擁有14萬名成員的大韓醫師協會(以下簡稱“醫協”)也發起集體停診行動,并在首爾汝矣島
浙大論文造假風波:科研考核如GDP成浮夸根由
??????? 到目前為止,中國多所名校都傳出過學術丑聞。高等院校緣何風氣浮躁、“泡沫”堆積? 浙江大學在4個月前處理的博士后賀海波學術論文造假事件,日前成為新聞焦點。打假者質疑賀海波博士后指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及其課題組也“參與造假”。 校方和李連達迅
海鮮“注水”虛胖有黑幕!
眼下正值休漁期,但擋不住海鮮市場的熱鬧,然而熱鬧背后有著看不到的陷阱。劉小姐近期購買的蟶子上鍋一抄出了半鍋水,在咨詢經營多年水產業的朋友后,曝出行業內幕——海鮮在運輸和養殖過程中人為降低鹽度就可以讓海鮮大量吸水后變得“虛胖”增重,“一斤吸水后能多胖幾兩”。記者采訪業內人士了解到,隨著禁海休漁以及進入
中外科研團隊揭開北極介形蟲“南漂”之謎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研究所、河海大學、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香港大學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重建了西北太平洋地區末次冰期北極介形蟲的時間及空間分布,揭開北極介形蟲的“南漂”之謎。 研究將有助于深入理解北極物種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制。相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