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1號”衛星于2006年7月6日通過先進陸地成像儀所拍攝,顯示的是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上的波魯普峽灣通道及硫磺泉所處的位置。本圖由直升機所拍攝,硫磺沉淀所形成的淡黃色印跡在圖中非常明顯 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道,在加拿大高緯度的北極地區,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由冰川雕刻而成的山谷。這種地形在地球上非常罕見,它就是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上的波魯普峽灣通道。近日,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通過衛星圖片和航拍圖片,對該峽灣通道中一個天然硫磺泉所形成的硫磺沉淀進行研究,并希望通過研究能夠發現木衛二等星球上地外生命存在的信號。 波魯普峽灣通道是地球上唯一一處已知的存在天然硫磺泉水沉淀的冰原。上圖所顯示的是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上的波魯普峽灣通道及硫磺泉所處的位置,該圖由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1號”衛星于2006年7月6日通過先進陸地成像儀所拍攝。也許以該衛星圖片(上圖)的比例,人們無法從圖中清晰看到硫磺所形成的印跡,但是“地球觀......閱讀全文
GEOS-5氣候模型所形成的模擬圖片,模型精確地預測了主體云層系統的位置與形狀地球同步軌道環境衛星所拍攝的衛星圖片 北京時間6月16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道,美國宇航局地球系統科學家近期研制了迄今精度最高的地球氣候模型GEOS-5氣候模型,并通過該模型繪制了全球氣候模擬圖片。模
2014亞太遙感國際會議(Asia-Pacific Remote Sensing,APRS)于10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由國際光學與光子學會(SPIE)和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以“地球系統科學遙感與環境健康監測”為主題。
北京時間3月29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道,2010年3月20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在沉寂了190多年后再度噴發。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1 號”衛星近日捕捉到火山噴發時所形成的熔巖噴涌、熔巖流、火山灰羽狀物以及水蒸汽等壯觀景象。 冰島艾雅法拉火山噴發壯觀場景 在冰雪覆蓋的艾雅法拉山頂峰
2004年的丹麥海域,浮游植物生長旺盛,海水呈綠色。 北京時間8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海水顏色能夠讓颶風改變方向,也就是說,如果海水變色,颶風也會變向。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已經讓海水變色,這也就意味著科學家可
遙感技術對于測量森林的流失至關重要。各國不需要自己擁有衛星,但是它們確實需要訓練。 Azul山從安第斯山的丘陵地帶向東延伸。這些單獨的山脈覆蓋了數千平方英里的面積,而且在2001年它們的豐富而原始的森林被宣布為一個國家公園。然而,這個國家公園周圍的森林被迅速地變成了道路、商品作物種植園和其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郭華東13日表示,中國空間對地觀測技術近年來已有長足進步,在大力發展業務衛星的同時,建議以應對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全球變化問題為主要科學目標,構建中國的全球變化科學衛星觀測系統。 2014亞太遙感國際會議當日在北京開幕,郭華東在作大會主題報告時有此表述。 根據國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網站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確認了一次新的伽瑪射線暴,這是有史以來最“明亮”的伽瑪射線暴觀測記錄,伽瑪射線暴作為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釋放之一,其一直以來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而本次發生的伽瑪射線暴則進一步挑戰了關于大質量恒星爆發的理論,而伽瑪射線暴形成的機制依然并不十分明朗。當前的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美國宇航局網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國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學成就,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鳳凰號圓滿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以及NASA幫助設計的第四代鯊魚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學成就名單: 1.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在火星上著陸的“洞察”號探測器首次捕捉到“火星風”的聲音。 12月1日,“洞察”號火星探測器上裝載的傳感器在艾利希平原上捕捉到一種由風引起的振動發出的低沉的隆隆聲,估計風速在每小時10到15英里(每秒5到7米)之間,方向則是從西北到東南。這與在軌道上觀測到的該著陸區域
一架新的探測器將尋找圍繞紅矮星運行的巖石系外行星,就像這位藝術家所描繪的那樣。圖片來源:ESO 本報訊 多虧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我們知道自己的星系中充滿了系外行星。如今,新一代的系外行星“獵人”將在離家更近的地方尋找這些巖石的世界。 9年以來,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在太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