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材料學著名專家,他曾先后擔任兩所重點高校領導職務長達15年,但他在談到自己時常說:我最崇高的稱謂是教師。 【人物心聲】愛民族、愛國家的堅定信念,為民族、為國家富強的責任感,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不竭動力。 【人物簡介】左鐵鏞: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學家。1958年畢業于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1958-1991年,在中南工業大學任教,歷任教授、博導并任副校長;1991-1996年任原國家教委科技司司長;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2006年任中國科協副主席;1996-2004年任北京工業大學校長。現任北京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實驗室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高教學會地方大學教育研究分會會長、國際科聯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OPE)中國委員、國際合作教育協會(......閱讀全文
■斯峒 今年1月,科技部函復北京市《科技部關于支持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的函》,“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獲科技部支持建設。今年3月,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這是科技部推動建設的第二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也是汽車行業
國家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尤其是在我國。在促進學科發展的問題上,從政府角度可以有意識地支持一些有益于增強國家實力的學科,促進它們辦學水平的提升。 國家應該培育社會中間機構,對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社會化評價,讓每個學校按照學術規則來進行競爭,而行業本身也應該自治,形成行業規范。 “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17日,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進入第二天。今天將由浙江大學張澤教授、中國學院大學徐濤研究員和上海大學張統一教授等多位國內外電子顯微學領軍人物為與會者帶來精彩學術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與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共同為您帶來精彩報導。大會現場浙江大學 張澤教授
單根氧化鋅納米線發電機示意圖。上圖為沒有彎曲時的情況,電路中沒有電流。下圖為彎曲氧化鋅線的時候,電路中有電流流過。 7月27日,大連的吳女士一晚竟昏厥4次,送往醫院檢查才知道:心臟起搏器電池沒電,20年前裝的起搏器“罷工”了。 吳女士是不幸的,等待她的將是手術更換起搏器,這需要不
陜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經努力耕耘,近來科研成果喜人。 團隊青年骨干成員、陜西省“百人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陜西科技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趙偉副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Fast and selective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自然出版集團今天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合作出版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計算材料學》),這將是中國首個“自然合作期刊”。 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出席簽約儀式,他表示,“我們很高興成為“自然合作期刊”在中國的首個合作伙伴。協議
韓忠朝在2016 國際干細胞醫學轉化與智慧健康產業研討會上。 5月27日,2016 國際干細胞醫學轉化與智慧健康產業研討會在江西省上饒市召開。國務院僑辦經濟科技司副司長于建明、江西省及上饒市的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法國技術科學院院士布魯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3年1月19日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19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
9月27日,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儀式舉辦。這標志著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在懷柔科學城正式投入運行。這也是懷柔科學城規劃建設以來首個整建制遷入的研究機構。 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是北京市和中科院聯合共建的新型科研組織,2018年納入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9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2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干福熹院士等著的《光子學玻璃及應用》一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的出版得到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光子學玻璃及應用》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各類激光玻璃(包括高功率激光體玻璃和玻璃光纖、激光放大器玻璃,有機-無機復合激光玻璃和玻璃光波
關于2015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經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程義云(華東師范大學)、關正輝(西北大學)、金一政(浙江大學)、李震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濤(大連理工大學)、聶舟(湖南大學)、湯平平(南開大學)、王博(北京理工大
“武漢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已躋身國際領先的脈沖強磁場設施”——前不久,由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的國家強磁場實驗室主任以及強磁場領域方向的21位權威專家組成的評估專家組,對武漢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強磁場中心”)完成國際評估,并做出了上述結論。 “國際領先”,意味著從跟跑向領
陳祥寶,材料科學家、復合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78~1984年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于比利時魯汶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總裝先進材料技術專業組副組長
不久前,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雙一流”高校要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高校要“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加強
太赫茲波是指頻率在0.1~10THz之間的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上位于微波和紅外線之間。是電磁波譜中唯一沒有獲得較全面研究并很好加以利用的最后一個波譜區間,是人類目前尚未完全開發的電磁波譜“空白”區。由于太赫茲波所處的特殊電磁波譜的位置,它有很多優越的特性,在材料分子的特殊光譜信息分析、材料與結構的
分子材料和器件主要探討共軛有機、高分子的設計與合成,研究其聚集態結構、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光電磁物理性質及相關現象、制備器件并研究其性能,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又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有機化合物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是不導電的。但是,研究發現共軛有機、高分子在固態下具有導電性
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訊:據梅特勒-托利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消息,2012年中國高校材料院長論壇暨東莞國家863新材料成果孵化園區項目推介活動在東莞塘廈舉行,來自國內新材料界的頂尖專家學者就“十二五”規劃中新材料研究動向、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此次是第五屆中國高校材料院長論壇,中
2018年5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恢復被撤銷17年的應用化學系。2001年含冤離世的應用化學系(以下或簡稱12系)是中國科大歷史上的王牌院系,培養了大批杰出人才。 新創校友基金會發現,一份恢復12系的文件校友朋友圈開始流傳,12系校友奔走相告,喜極而泣。這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件(校人字[20
4月28日,2016年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對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進行咨詢評議。特邀咨評委主任委員徐匡迪院士主持會議,王大中、田力普、李靜海、劉旭、齊讓、陳佳洱、陳清泰、薛瀾等9名特邀咨評委委員,孫家廣、唐啟升、左鐵鏞、王浩、張煒、吳江、戴元順等7名專家參加了會議
專業信息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今日頒發了首屆“湯森路透中國引文桂冠獎”,111名中國大陸科學家獲得“高被引科學家獎”,其中15名科學家被授予“最具國際引文影響力獎”。“科研團隊獎”則由一支8位高被引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摘得。 湯森路透科學家表示,從現狀來看,
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此次共有12位學者獲獎。 “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2013年,求是基金會啟動新
圖1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項目結題驗收圖2 設備驗收現場-基于原子自旋效應的超高靈敏磁場與慣性測量實驗研究裝置(1)基于SERF原子自旋效應的磁場測量裝置;(2)基于SERF原子自旋效應的慣性測量裝置;(3)基于結構限域介質材料與內嵌原子自旋操控的慣性測量裝置 2019年6月2-3日,國家自然
5月28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干細胞工程技術分會主辦、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承辦的2016國際干細胞醫學轉化和智慧健康產業研討會在江西上饒舉行。 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法國技術科學院院士布魯諾·杰瑞、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等業界專家圍繞干細胞組織工程產品研發、
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仿生合成的24聚體鐵蛋白納米粒子像是一朵精致的小花兒。你很難想象,它的直徑只有12納米。 “這是個魔幻般的小分子。”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閻錫蘊談起它時,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與喜悅。 2012年、2014年、2016年,閻錫蘊帶領的課題組連續發表研究成果,證明
經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程義云(華東師范大學)、關正輝(西北大學)、金一政(浙江大學)、李震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濤(大連理工大學)、聶舟(湖南大學)、湯平平(南開大學)、王博(北京理工大學)、袁荃(武漢大學)、趙遠錦(東南大學)2015年
6月18日,首屆“中國科學材料·創新獎(Science China Materials Innovation Award)”揭曉,我所張濤院士因其“在工業催化材料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特別是在單原子催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成為該獎項的首位獲獎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張希教授和Science
10月21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來自世界近30個國家和地區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7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納米能源和系統領域的重大前沿問題。 本屆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主辦,得到了中科院和北京市等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
說起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劉莊,蘇大黨委宣傳部的老師給記者羅列了一堆獎項,“別看他是‘80后’,來學校不到三年,獲得的榮譽可不少呢”。 面對取得的各種成績,劉莊卻顯得很低調。 在他眼里,科研人員需要夠勤奮、能吃苦,抱有淡定的心態。“從投入產出比來說,科
日前,由東莞市政府、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東莞中子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東莞分部)共建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廣東東莞揭牌,同時揭牌的還有中科院物理所珠三角分部。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分短、中、長三期建設,將逐步建成引領材料學科發展的世界著名材料科學研究中心和全球新材料產出策源地之一,成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