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自遠:“嫦娥三號”衛星將實現三大創新
“嫦娥二號”探月衛星2010年年內將擇日奔月。近日,中科院院士、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透露,計劃于2013年發射的“嫦娥三號”衛星將實現軟著陸、無人探測及月夜生存三大創新。反推發動機將助降落 歐陽自遠介紹,月球晚上的溫度是零下180℃,而且一天黑就是半個月,如果不能持續提供能源,保證一定溫度,所有的儀器都會凍壞,唯一能滿足這種要求的是原子能電池,可連續工作30年,這項技術我國已經攻克。 與“嫦娥一號”的探月軌道不同,將來“嫦娥三號”衛星將不再采取多次變軌的方式,而是直接飛往月球。因月球不像地球或火星的表面覆蓋有大氣,可以采用降落傘的方式降落,月球表面是絕對真空,降落傘無法使用,所以科學家只能采用另一種辦法,即邊降落邊用發動機反推,以減緩降落速度。據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三號”衛星的降落過程大體是這樣的:在大約距離月球15公里時,反推發動機就要點火工作;到離月球100米時,衛星將暫時處于懸停狀態,此時......閱讀全文
中國將公布嫦娥工程所攝月球照片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發現月球“水庫”
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發表的研究論文介紹,中英科研人員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中發現,撞擊玻璃珠是月表水的重要儲存庫。這些玻璃珠具備維持月表水循環的能力和潛質。 過去20年的月球探索已經發現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水的證據。在最新研究中,中英科研人員發現了月表水的天然存儲庫——撞擊玻璃珠。
嫦娥二號進行X頻段測控試驗
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李國民10月4日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國為探月工程二期任務研制的專項測控設備——S/X頻段統一測控系統于3日在嫦娥二號衛星的X頻段測控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設備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李國民介紹說,嫦娥二號衛星繞月段40萬公里,信號微弱,動態大,對測控設備提出了更
嫦娥一號探測儀器研制記
11月2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飛控中心揭開圖像,并發表講話。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26日亮相。月面圖像能夠順利傳回,嫦娥一號衛星上安裝的稱為有效載荷的各類探測儀器功不可沒。 CC
“嫦娥”告訴世界:中國完成最遠的太空“長征”
以嫦娥一號衛星11月7日準確進入127分鐘月球軌道為標志,中國航天史上最遠的“長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圖表:“嫦娥一號”——第三次近月制動(新華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7日正式宣布:自成為月球衛星以來,通過第二、第三次制動,嫦娥一號衛星從近月點高度212公里、遠月點高度8617
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創新記
“我們不比美國差,而且更好”? 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日前開機工作。 月球科學家利用由相機獲得的數字圖像研究月球地質學構造,繪制地質學綱要圖,進而研究月球的起源、演化、月面歷史等。另外,對月球的研究還可以對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所有這些研究的基礎和研究的可信度
“嫦娥三號”奔月背后的化工新材料
12月2日1時30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飛向太空。在這一全球矚目的“嫦娥探月”之旅中,江西星火航天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集團718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天津燈塔涂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一批化工新材料功不可沒。 推進劑為運載火箭添動力 在這
嫦娥回家:新樣品-·-新機遇-·-新突破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樣品艙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這是中國探月工程(CLEP)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圓滿實現了第一階段“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中國從此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后第三個從月球成功采樣返回的國家。這也是繼1972年美國“阿波羅17號”和19
嫦娥六號如何在月球背面“挖土”?
由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協聯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12日在北京發布,再現嫦娥五號探月之路。嫦娥五號實現月面“挖土”“起飛”背后有哪些“花絮”?嫦娥六號如何實現月球背面采樣?目前研制進展如何?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當天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作出專業解讀。 向地質學家“取經”“挖土
嫦娥三號激光點陣器研制攻關紀事
激光點陣器位于嫦娥三號巡視器“腹部”,“身材”嬌小的它還沒有電視機頂盒大,但作用卻不容小視――它利用激光在月球表面打出規定圖樣的光斑方陣,“搭檔”的避障相機對光斑質量、強度進行采集和計算,計算的結果則成為巡視器前行的判斷依據。如果把避障相機比作巡視器的“眼睛”,那么激光點陣器就是在一片漆黑中保證
嫦娥五號將于今年年底發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就嫦娥四號任務情況及我國后續深空探測計劃進行了介紹。他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技術,2019年年底前后將發射嫦娥五號,實現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探月工程將實現“繞、落、
“嫦娥二號”即將轉入加注發射階段
隨著承擔“嫦娥二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第四次總檢查,目前箭上、地面測試狀態基本凍結,“嫦娥二號”任務已在發射場完成綜合測試,即將轉入運載火箭加注發射階段。 “嫦娥二號”衛星和長征三號丙火箭分別于7月10日和9月3日運抵發射場,在技術區先后完成
“嫦娥三號”計劃-明年下半年發射
11月10日晚,十八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馬興瑞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嫦娥三號”預計2013年下半年發射和落月,中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預計在2014年年底左右實現首飛。 “中國的探月工程目前分了繞、落、回。‘嫦娥三號’執行的是落月的一個任務。”馬興瑞介紹,這也是中
嫦娥二號飛過6千萬公里深空
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的距離已突破6000萬公里,目前衛星狀態良好,正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這是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工局獲悉的。 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2010年10月1日發射,已經超期服役2年多。自 2012年12月13日飛越探測圖塔蒂斯
“鵲橋”中繼星靠什么幫“嫦娥”赴廣寒?
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里于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隨后“鵲橋”開始積極“備戰”,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一條連接
“嫦娥二號”衛星傳回首批科學數據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正在“奔月”途中的“嫦娥二號”衛星今日早上發回第一軌數據。截至10月5日早上7時,首批科學數據接收完畢,容量在1.6G。 繼2日晚首臺科學儀器順利開機之后,正在“嫦娥二號”衛星4日晚又有兩臺科學儀器開機。至此,“嫦娥二號”衛星所搭載的γ射線譜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
嫦娥五號部分科學數據公開發布
7日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嫦娥五號探測器配置了降落相機、全景相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和月壤結構探測儀。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效載荷科學數據處理期已滿12個月。為更好地促進科學研究,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效載荷2級科學數據已公開發布。公眾可通過訪問月球與行星數據發布系統(https://moon.bao.ac
嫦娥五號預計今年底發射-探測火星
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11日晚在南京表示,嫦娥五號預計于2019年底發射,實現采樣返回任務。月球后續任務正在研發過程中,將實現月球極區探測,為未來建立月球科研站進行前期技術驗證。他還透露,進行“探火”(探測火星)時將帶比“玉兔二號”更重的巡視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嫦娥五號最新月壤研究成果發布
近日,中核集團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團隊利用核技術對嫦娥五號月球土壤樣品進行分析研究,準確測定了月壤樣品中40多種元素的含量。? ? 此次科研團隊通過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術,對嫦娥五號所采集的月球樣品進行了研究,發現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所含有的化學元素與地球樣品存在很大差異。中核集團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所
歐陽自遠:“嫦娥二號”進入“決戰”前夜
據中央電視臺去年12月28日的報道,國防科工委宣布,“嫦娥二號”將于2010年底發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其重要任務之一是要對“嫦娥三號”的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因此其繞月飛行高度將由“嫦娥
嫦娥五號軌道器有了新任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28.shtm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軌道器已進入日地L1點附近的周期軌道,實現了第一階段拓展任務目標,成為我國首顆進入日地L1點周期軌道的航天器。目前整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工況正常,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揭開月球更多奧秘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成因、月球水和揮發分的含量與來源、月球表面隕石撞擊和太空風化作用等。 時間回溯到兩年多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樣品艙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揭開月球更多奧秘
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又有了新突破!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成因、月球水和揮發分的含量與來源、月球表面隕石撞擊和太空風化作用等。 時間回溯到兩年多前。
嫦娥二號又有兩臺儀器開機
繼2日晚首臺科學儀器順利開機之后,正在“奔月”途中的“嫦娥二號”衛星第二梯隊又有兩臺科學儀器開機。至此,“嫦娥二號”衛星“奔月”途中需要提前打開的儀器已經全部順利開機。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嫦娥二號”衛星所搭載的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和γ射線譜儀分別于昨日晚間19時25分和35分開機,儀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 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后,先后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
“嫦娥”探月工程進入開花結果階段
“要動員全國的科研力量,資源共享,把嫦娥一號獲取的科學探測數據毫無遺漏地分發給全國科學家研究與應用,進而實現繞月探測工程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的科學產出。”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歐陽自遠,不止一次對《科學時報》記者說這句話。在7月8日舉行的繞月探
揭秘“嫦娥二號”攜帶的科學儀器
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于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嫦娥二號攜帶了哪些科學儀器?現在一一揭開。CCD立體相
“鵲橋”中繼星靠什么幫“嫦娥”赴廣寒?
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里于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隨后“鵲橋”開始積極“備戰”,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一條連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中國有能力飛得更遠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有“嫦娥之父”之稱的歐陽自遠25日在江西南昌表示,中國應該飛得更遠,也有能力飛得更遠。 當日,以“中國航天,探索宇宙”為主題的青云·墨子論壇在江西南昌市青云譜區舉行,歐陽自遠、龍樂豪、鄭永春、龐之浩4位知名院士專家齊聚于此,共話中國航天深空探測。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近期,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劉敦一研究員,和地質所海外高級訪問學者澳大利亞科廷大學Alexander Nemchin教授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嫦娥五號月球玄武巖開展了年代學、元素、同位素分析,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為完善月球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