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震構造位于映秀斷裂帶 調查組專家正在對汶川地震造成的地表斷裂構造進行測量。 近日,國土資源部地震活動斷裂調查組一行六人趕赴重災區北川縣城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地震活動斷裂的實地調查,觀察到了汶川強震地表破裂構造現象和斷裂活動特征,并獲得了對發震斷裂性質的基本認識。 此次國土資源部派出的調查組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帶隊,包括構造地質專家、工程地質專家和災害地質專家在內的調查組一行于5月18日趕抵北川縣城。 在北川地區,調查組地質專家發現,地震產生的地表破裂構造明顯,主要表現為地震鼓包、擠壓脊和張裂隙等,這些破裂構造使道路發生拱曲破壞,使橋梁垮塌或移位,地震破裂構造也見于河道。它們沿走向斷續分布,單個破裂長度在幾米到200余米,但總體沿北川斷裂帶分布。根據野外對擠壓脊破裂構造的初步測量和分析,主要破裂帶的最大垂直位移量約3米,單個擠壓脊的縮短率達25%。 調查組專家經初步研究認為,地表不同......閱讀全文
六個原因使其成為建國后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 5月16日,茂縣縣城周圍的山體不時有塌方發生。 四川震情動態示意圖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一九四九年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國地震研究及地質災害研究專家
美國《科學》雜志6月27日發表一份說,中國等國科學家通過科學鉆探項目對汶川地震主斷裂帶附近的地下水位進行了測量和分析,該研究成果或對汶川地震孕震機制和震后愈合提供新見解。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在余震、滑坡和泥石流仍不斷發生的情況下,中國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震
中國地震局將汶川地震震級從7.8級修訂為8.0級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李斌)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利用國家地震臺網的實時觀測數據,速報的震級為里氏7.8級。隨后,根據國際慣例,地震專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臺網在內的更多臺站資料,對這次地震的參數進
最近這段時期,社會上對水電開發,特別是其中的地震、地質問題都很關注。本人長期從事大壩抗震研究,想從大壩抗震安全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大力發展水電是國情決定的 談到水電開發,不能不從我國能源結構說起。我們主要還是以煤電為主,煤電占二次能源結構的百分之七八十,這是國情決定的。在可預見的將
范圍廣 程度深 危害大 持續長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時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贠小蘇介紹國土資源部門防范次生地質災害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圖為現場展示的5.12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中國政府網 李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
6月15日在蓉舉行的汶川大地震與成都地質環境論壇上,中國著名地質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劉寶珺教授明確指出,成都所在的上揚子地塊剛性十足,成都主要城區就好像坐在鋼盆子里一樣安全。“由于汶川地震使地殼聚集起來的能量得到釋放,因此未來兩百年內成都不會再發生八級以上的大地震,成都至少可以安全兩百年以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部關于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的通知。 通知原文如下: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部審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共63項,其
“災區下一步重建,更多要依靠職能部門;但是,我們也有必要著重在知識與關鍵技術以及一些系統的模式方面,向決策部門提供好的建議,使下一步重建、恢復工作都能更好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又好又快地向前推進。” 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四川汶川地震”咨詢項目研究組院士咨詢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
“針對國家最緊迫需求提供咨詢意見” “災區下一步重建,更多要依靠職能部門;但是,我們也有必要著重在知識與關鍵技術以及一些系統的模式方面,向決策部門提供好的建議,使下一步重建、恢復工作都能更好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又好又快地向前推進。” 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
他是一個“80后”,一名中共黨員,一位普通的地質工作者。他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卻為了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更精確地防治地質災害而永眠河湟。 回望他的一生,雖其短暫,卻蕩氣回腸,無愧天地。他自律、擔當、盡心盡力,以“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而不逾其度”的忠誠履行責任;他學習、探
地質環境監測院專家警示: 中國至少還有1.6萬個舟曲 地質環境監測院專家:這些地質隱患點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甘肅、陜西、湖南、湖北等山多坡陡的省市 中國至少還有1.6萬個與“舟曲”類似等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著700萬人的人身和財
中國地震局汶川地震不存在因奧運而瞞報問題針對網友“是不是因為要召開奧運會而瞞報地震”的疑問,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修濟剛表示,地震預報有其程序和發布規定,不存在瞞報的問題。 環境保護部“化工廠泄露污染成都水源”屬謠傳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上流傳的“都江堰市一化工廠發生危險化學品泄露、污染成都市
5月15日清晨,一份14日災區飛行獲得的航片判讀結果送抵國土資源部。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迅速主持召開會議,組織專家進一步解譯四川省地震災區航空遙感影像圖。 經初步解譯顯示,北川、汶川兩縣縣城及周邊災情嚴重,后期隱患重大。兩縣縣城及周邊倒塌房屋69片,每片面積500~1萬平方米不
近期泥石流示意圖 ■ 對話動機 近來,甘肅舟曲、隴南、四川映秀、云南貢山等地連續發生泥石流災害。 泥石流頻發,是自然災害還是自然環境被破壞的因素?泥石流為何在今年頻發?是否可以提前預知?地質災害高發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地質災害防治如何面對
從國土資源部近日舉辦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進展交流會”上獲悉,我國已初步研發高寒濃霧山區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天地空一體化遠程地質災害調查與會商系統全國覆蓋,為快速應對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災害等突發性地質災害,提供了一套監測預警和防治技術。 據了解,地質災害的預警和臨災預
溫家寶強調要為抗震救災提供科學支持 5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 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在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開展災害評估工作,組織地震科學考察和研究,為抗震救災和災區恢復重建提供科學
龍門山有著河谷切割出來的世界上最陡峭的山坡,非常容易由地震引發巨大的滑坡。 龍門山斷裂帶穿過白鹿鎮一學校的院子,造成這道高2米的混凝土隆起的斷層,就是5·12大地震的元兇。 這些地殼上的裂紋在一定程度上欺騙了大家。中外科學家都曾將它們繪制在地圖上,卻沒
民政部部長隨總理赴災區 國家減災委啟動二級響應 快,登機去災區!北京南苑機場,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隊員準備出發。 據新華社電 汶川發生地震后,國家減災委緊急啟動國家二級救災應急響應,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已隨溫家寶總理緊急趕赴災區,另組成救災工作組即赴災區,協助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國家有關部門
2016年8月31日,記者在從國土資源部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大會新聞通氣會獲悉,“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科技工作緊密圍繞國土資源中心工作,在地質勘查、地質環境保護、土地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項目38項,組織實施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27項。“中國陸地海相
北川縣城,玉樹結古鎮,舟曲縣城。 三年間,三次特大自然災害將中國西部三個鮮為人知的城鎮印上世界大事地圖,成千上萬的人員傷亡也撼動了“地廣人稀大西部”的傳統觀念,引發中國決策者對西部新一輪城鎮發展的再思考。 今年8月以來,中國各地陸續啟動多個自然災害風險調查。民政
5月14日,正值青海玉樹“4?14”7.1級地震發生一個月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回良玉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第15次會議,聽取并審議由中科院牽頭完成的《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報告》,研究當前抗震
8月7日深夜,在甘肅省舟曲縣城北面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發生了特大泥石流,導致舟曲縣城千余人遇難,數百人失蹤,近半樓房被淹,造成震驚世界的舟曲“8·7”特大黏性泥石流災害。 目前,眾多分析認為地形地貌、地質、“5·12”汶川地震、長期干旱及高強度降雨等是舟曲“8·7”特大黏性泥石流災害
實時測量泥石流的沖擊力 東川泥石流觀測研究站供圖 在世界泥石流研究中,時常會出現這樣一組英文:“Dongchuan Model”。這個由中國科學院東川泥石流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東川站)開創的東川泥石流綜合治理體系被外界總結為“東川模式”。 被譽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館”的云南省小江地區,是世界上最
7月1日至2日,一年一度的現代計算地球科學國際研討會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動力學實驗室召開。研討會圍繞當前地球科學中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會代表紛紛表示這次會議為當前地球科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技術交流平臺,對促進我國現代計算地球科學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并增加了與國際學者的交流和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74起,造成1人死亡、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3100.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地災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47.1%、98.6%和91.7%。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9起,避免人員傷亡91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678萬
“堰塞湖”,這個過去連許多水利行業人士都不甚熟悉的專業術語,如今像“定時炸彈”一樣對汶川大地震災區群眾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根據航空遙感資料和專家實地調查初步分析,目前四川大地震災區發現34處堰塞湖,其中,被水利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前方專家列為1號風險的唐家山堰塞湖
2014年4月9日,依托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建設的“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這是國土資源部所屬單位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10月獲科技部批準建設。兩年來,實驗室選擇具有重大地學研究意義的“青藏高原”和“中
為編制玉樹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根據國務院《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方案》的部署,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玉樹地震災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工作,地震局、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氣象局和青海省等參加,要求于5月中旬完成評價報告。 中國科學院領導高度重視這項工作,4
尊重遇難者遺體也是對遇難者家屬的安撫。本報記者曾強攝 在這片悲情大地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滲透著淚水,淚水中又都摻糅了生者對逝者深深的眷戀與不舍:路上,騎摩托車的載著妻子尸體往老家去;瓦礫中,母親緊緊握著孩子冰冷的小手;新土前,白頭人捶著胸口送黑頭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假若得不到妥善處理的